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五境界     
一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依此引  相似文献   

2.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3.
从政为官,是一门大学问,其中最关键的,还不是自身有多大的本事,所谓“即使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而在于有多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能够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得到下属衷心拥戴的领导者,才算得上有本事的领导者,才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官”。本文以笑话开首,边说边议,以调侃之笔,笑谈“为官之道”,以期各级领导同志笑过之后,在回味中有所感悟。——和谐来自尊重一个主妇对新来的女佣人说:“如果你不介意,我就叫你阿莲。这是以前  相似文献   

4.
曲瑜在2月19日的《羊城晚报》报道:近日,著名作家唐浩明发表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的演讲,他说:晚清重臣曾国藩以几近完美的人生经历,赢得近世中国各派政治领袖的服膺,也让今天许许多多的普通中国人备感兴趣。毫无疑问,他是一位人生大成功者,而导致曾氏成功的原因很多,从主观努力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孙宝国 《新长征》2012,(3):58-60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瞧悴’。  相似文献   

6.
骞叔 《前线》2005,(10)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讲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与中和的关系。所谓中,就是适度,无过无不及。只有适度,才能和谐;中是和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和又称中和;和为贵也可说是中和为贵。而中和的达到,与喜怒哀乐之情的恰当表达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的一切行为,都出于情,而情是性的表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说“,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人都有喜怒哀悲之气…  相似文献   

7.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做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也应该经过这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8.
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契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道德主要是一种自律性道德。从儒家伦理思想中发掘出与网络特点相契合的、具有现代价值的“慎独”精神,对于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儒家“慎独”精神的现实道德价值“慎独”是儒家所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和道德境界,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大学》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程蒙端曰:“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  相似文献   

9.
他曾严词拒绝侵华日军加封的“故宫博物院院长”,他曾组建“雪庐画会”培养出一批画坛拔萃之材,他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神骏图》等国宝珍品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他任何一部书都无法相比的。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11.
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过一种“境界说”,认为“古今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境界”。笔者认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败斗争也必须经过此“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要有高度。首先,要从“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要防止“人亡政息”,要依靠人民,跳出“周期率”;邓小平同志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作为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多次告诫全党,腐败问题不解决会葬送我们党、葬送我们党的事业、葬送人民政权。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至深至巨,的确是其他任何一部书都无法相比的。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经传。这些成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类成语,  相似文献   

13.
邵纯 《实事求是》2009,(6):49-50
梁启超不仅是大政治家,而且是大学问家,在中国人中,他用汉语首创了“民族”和“中华民族”概念。民族学在中国的诞生是以蔡元培1926年12月发表的《说民族学》一文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被誉为清代“中兴第一名臣”.其为官、为人,为后人所钦佩.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说:“平生只服曾文正公.”曾国藩也确实值得后人佩服,且不提其“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赫赫战功,单说他的教子之道,就足以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疑似》中有这样几句话:“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也”。所谓“疑似”,其实就是“似是而非”,即“好象对而实际不对”的意思。大千世界确有许多事情看似正确、合理,而表象掩盖下的深层却是谬误、虚假和悖理。联系当今社会现实,此类“疑似之迹”并不少见。比如打击“黄赌毒”,常见有关某地一夜之间取缔若干窝点的报道,似乎报得愈多愈能显示打击的力度,但作起精神文明建设报告来,则本地又  相似文献   

16.
善小而为之     
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刘备,一生很是精彩,临死时还说了一句很精彩的话,是对自己的儿子说的,谓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的那位小名叫阿斗的儿子刘后主,对老子的这句话似乎并未听进去。此公庸人,大善做不来,小善也不做;大恶做不来,小恶也不多,偶有为之而已(比如宠幸奸官黄皓)。但后来还是亡了国,这就不去说他了。实践“善小而为之”的人,在刘备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倒是出了不少。但直到毛泽东为一个烧炭兵写了专文《为人民服务》时,一些无权无钱为“大善”而尽绵薄之力行“小善”的普通人,才在史册上有了自己的代表——张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主干在儒学,儒学的形而上学在《周易》,《周易》的主体观念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并使之达到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与时俱化”、“保合太和”之境界。由此,《周易》和谐思想对民族精神建设、伦理道德建设、发展方式变革、思维方式优化、化解文明冲突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19.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20.
<正>"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毛泽东同志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引用过这句话。他说:"黎明者,天刚亮也。古人告诉我们,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要起来打扫。这是告诉了我们一项任务,只有这样想,这样做,才有益处,也才有工作做。中国的地面很大,要靠我们一寸一寸地去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