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法律关系是刑法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实际而言,每一个刑事案件就是意味着一个刑事法律关系。引起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的情形有:数罪并罚、减刑假释缓刑和刑法规范更替;其在法律上的规定构成刑事法律关系变更的法律前提,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出现构成刑事法律关系变更的事实前提。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缓刑撤销的三个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仍有很多情形难以把握.本文从被缓刑人所犯新罪为过失犯罪的、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犯新罪或者有漏罪的、漏罪系被缓刑人曾供述过的,发现被缓刑人隐瞒前科的、撤销缓刑后数罪并罚的,应否撤销缓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缓刑撤销制度提出了有关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社区矫正在刑罚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实施社区矫正,但对社区矫正如何执行并未做具体规定。针对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社区矫正立法、执法理念及适用范围等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4.
内地与澳门假释立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内地和澳门都在刑法中规定了假释制度 ,两地的规定既有相似之处 ,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对两地现行刑法中的假释制度 ,在适用条件、考验期限、假释权归属及假释程序、假释监督内容、假释法律后果等方面作了粗略比较 ,客观评析了两地立法的优劣得失 ,以期能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数罪并罚立法初探牛建华我国刑法64条,对数罪并罚的适用情况作了原则规定。但囿于历史局限,刑法对数罪并罚原则的规定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笔者拟就数罪并罚的立法缺欠略述浅见。一、审判前一人犯数罪是否包合同种数罪同种数罪能否并罪,刑法学界曾展开过旷...  相似文献   

6.
保安处分制度由来已久,有的学者甚至将保安处分与缓刑、假释制度称为刑罚合理化道路上的"三驾马车"。保安处分在我国尚未形成十分完整的体系,此次《刑法修正案(九)》关于从业禁止的规定,进一步从刑法的角度说明了保安处分在预防犯罪方面的重要意义,更是法律后果不断完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八)》贯穿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其中对判处死缓和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假释作了严格规范,对数罪并罚执行期限作了调整,加大了对累犯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处力度。这些修改和补充必将对监狱行刑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面对刑法的修改,监狱机关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形势变化,落实"首要标准"要求,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实现科学规范管理,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努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数罪并罚能否适用缓刑是一个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持反对立场学者的立论依据是对数罪社会危害性的实质判断,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持类似立场.刑法解释应当贯彻形式解释优先的立场,对有利于被告人的刑法条文应坚持严格解释,不当地限缩解释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对于该问题应采肯定说,是否适用缓刑应依据刑法判断是否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符合的依然可以适用缓刑.  相似文献   

9.
关于缓刑制度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刑法对缓刑制度做了全面的规定。尽管如此,我国缓刑立法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针对缓刑制度在实践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以缓刑的适用和缓刑的考察为视角,对适用缓刑的实质条件、适用缓刑的几个误区、缓刑考察的主体以及缓刑考察的内容等方面作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新规定的利弊,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刑法修正案(八)》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社区矫正制度。但是,《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社区矫正制度的规定仍存在诸多缺憾。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与推进,作为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刑法加以进一步完善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对于《刑法修正案(八)》中确立的社区矫正制度有必要从立法上作进一步的完善:一是应当在刑法中明确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为司法行政机关;二是应当在刑法中明确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为目前试行中的"五种人",即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三是应当在刑法中确立社区矫正前的社会调查制度,明确调查评估主体和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及在刑事司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刑法对缓刑制度做了更加全面的规定。但尽管如此 ,我国缓刑立法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针对缓刑制度在实践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以缓刑的适用和缓刑的考察为视角 ,对适用缓刑的实质条件、适用缓刑的几个误区、缓刑考察的主体以及缓刑考察的内容等四个方面作了分析和探讨 ,指出新规定的利弊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新刑法分则中对于数罪的处罚规定解析曾芳文对于数罪的处理,修订后的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不同于修订前的刑法,不但在总则中规定了数罪并罚的制度,而且在分则中对若干种情况的数罪明确作出了是否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的规定。本文试对之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刑法理论和...  相似文献   

13.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对缓刑制度作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未成年犯。但是,未成年犯不同于成年犯,相同的规定适用于未成年犯会不利于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感化、挽救。笔者从司法实践角度,认为应当把未成年犯和成年犯的缓刑适用条件分开,...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449条规定:一在战时,对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表现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刑法》的这一规定,通常被称为战时缓刑制度,它是对我国刑法中缓刑制度的一种补充。本文拟从军事司法实践的角度,对战时缓刑制度适用中的若干问题,略述管见。一战时缓刑制度的特点战时缓刑制度与缓刑制度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缓刑制度。这主要表现在:(1)适用于特定的时间,即在“战时”才能适用。所谓“战时”,即战争时期的简…  相似文献   

15.
《法学探索》1994年第2期刊载的《贵州省刑法学研究回顾》,收集资料较丰,叙述脉络清楚。第3期又刊载《对<贵州省刑法学研究回顾>一文的补遗》,补充了缺漏的资料。近日检索昔日的法学刊物,发现尚有一则资料应予补充。兹简介于下: 《政法研究》1956年第6期载有戈风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有期徒刑缓刑>一文的几点意见》。该文论述了缓刑与免刑、假释的区别;适用有期徒刑缓刑的原则;考验期的起算点;考验期与刑期的比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刑法修正案(八)》在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条款的修改方面得失兼具,对此需要辩证看待。对未成年人缓刑制度和前科报告义务的修改值得称赞,彻底废除未成年人累犯制度却显得过于绝对,而未能取消假释的禁止性条件则留下了遗憾。  相似文献   

17.
试论假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释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乃至我国刑事法律中规定的刑罚执行变更法律制度之一。从刑事立法到刑事司法,假释都是一个同时涉及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两栖”性问题。从我国刑事立法情况来看,实体法规定得比较详尽系统,在刑法典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中第七节从81条至86条共10款对假释从适用现象、条件,考验期及撤销假释的情况等作了规定,而在程序法中规定及撤销假释的情况等作了规定,而在程序法中规定得比较概括,刑事诉讼法典中只在第217条、221条和第222条共3款涉及假释。但是我们认为假释不仅仅是一个实体法内容,而更主要的应当是程序法的内容。明确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如何准确地适用假释及具体操作问题,从刑事诉讼法角度研究假制度尤为重要。何况有些国家在刑法中并不规定假释,而直接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之中,如法国就是这样。本文仅就假释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并对完善我国假释制度提出一些设想,以便充分发挥假释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完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对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以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为出发点改革我国刑事损害赔偿制度,实体规范上应当适用民事实体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在刑法中确立损害赔偿和量刑、缓刑、减刑、假释相结合的制度;程序规范方面,取消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规定在刑事诉讼中可以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由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9.
战时缓刑制是规定于《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暂行条例》)中有别于刑法中的普通缓刑制的另外一种缓刑制度。《暂行条例》第20条规定:“在战时,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宣告缓刑的犯罪军人,允许其戴罪立功,确有立功时,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从条文规定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20.
战时缓刑制度是世界各个国家刑法或军事刑法所规定的一种缓刑制度。其在适用时间、适用空间与适用对象上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战时缓刑制度在形式上区别于普通缓刑制度。我国刑法所规定的战时缓刑制度在适用效力上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