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萍 《今日民族》2007,(1):42-46
尹绍亭,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教授、博导,云南大学生态环境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云南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民族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人类学、人类学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近几年来,分别主持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湄公河流域的人类生态学研究、东南亚民族生态的比较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出版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生态体系——云南刀耕火种研究》、《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人与森林——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刀耕火种》等个人专著。主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边地文化丛书》、《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试点报告》、《民族生态——从金沙江到红河》等书。其中《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云南物质文化丛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相似文献   

2.
论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植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其中的图腾崇拜、多神信仰无不体现出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民族地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与长期发展形成的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考察。一“...  相似文献   

3.
简讯     
由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与美中艺术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高级国际研讨会”于9月12日至19日在昆明、丽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把云南作为世界民族文化保护示范区推向世界,促进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会议代表165人,分别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来自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会议围绕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及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在丽江大研镇下束河村实地考察了当地的民居、民俗及民族文化保护示范社区。会…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11月21日至27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组织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人才培训班”在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开班,首次把全省范围内近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集中在一起学习、培训。
  云南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犹如漫天繁星,熠熠生辉,又如浩瀚大海,丰富深厚,其代表性传承人则犹如活态的博物馆、或行走的民族文化名片。我们选取几位,如同在星空中圈点出几颗星星,在大海中汲取几朵浪花,借此呈现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多样性现状,通过他们一张张生动的面孔,观照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摸索、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期盼……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类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变异,均与所处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依赖旧生存模式的人类,其生产活动属于自然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能量循环流动途径,生产方式、传统文化也受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新的生存方式则是以打破旧的生态平衡为前提,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传统文化的改变,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在这块辽阔的红土高原上,地势起伏、气候复杂、资源丰富,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富饶的红土地,哺育了云南各个民族的优秀儿女。自从远古时代起,云南就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湖湘论坛》2003,16(5):64-65
进行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是指由空气、动物、植物、水资源、土地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统一体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化生态是由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文化因素构成的统一体 ,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目前的民族地区开发来说 ,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作为云南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作,既符合云南文化的自身实际,又利于世纪之交中云南经济的跃然发展。如何使这一构想得以实现,让丰富多彩又充溢生命活力的云南民族文化在新世纪的云南社会经济变革中勃起为奇异的驱动力,既需要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又必须采择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一、文化大省应当具有新时代的色彩云南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其间,民族文化的内涵意义是什么?我的理解,我们在建设中,要张扬、要展示的,不是历史意义上的曾经存在物,而是文化意义上的优秀精粹品。要抢救、要保护的,不是那些在历…  相似文献   

8.
这里给您介绍6位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学者,不仅是因为他们大多年富力强,在云南学术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更主要的是在“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实际行动申,他们走出书斋,用自己的腿、用自己的心会踏踏实实做调查研究,积极寻找出可行的如何使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顺着他们的思路,我们或许会发现,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林超民55岁,汉族,云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导师研究领域:中国民族史主要论著:《中国民族史》、《云南郡县两千年》最喜欢的植物:松树最喜欢的动物:牛学者语丝:不淹没前人,要胜过…  相似文献   

9.
穿越时空的守望——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整理出版在云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集成块”,国际上已出现“重估云南”的呼声。世界古迹基金会副总裁史达布认为:世界应该把云南看作一个博物馆;美国副国务卿芭尼·柯恩等发出《云南倡议》,认同将云南作为“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全球示范区”。这些观点的立论基础均源于丰富多彩的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而数以万计的云南各民族古籍则是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时光久远的各民族文献、碑刻和口传历史,重拾史上各民族的梦想与辉煌,抚摸各族先民共创灿烂中华文化的脉动,再次感受各族文化在交流碰撞、借鉴融合中的那份大度和睿智……民族古籍文献带给我们何止于阅读后的欣喜,更在乎震撼后的感悟。它们所包容的各民族思想积淀,同时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宝藏。多少年来,有多少代又有多少人为着培护民族文化根系,探寻民族发展源流,默默地奉献着,书就了一册册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鸿篇巨制,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亦因他们的努力而生生不息,绵延永续。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种模式——略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工程黄泽一进入20世纪以来,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为载体的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第三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日益面临严峻的冲击。于是,文化变迁成为描述中国各民族现代化进...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态文明以较高的环境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其主要特征。这样的社会要求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进行,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处。本文以大兴安岭十八站鄂伦春族聚居区为例,说明民族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认为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不但不能实现民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人类总结历史经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3.
以昆明高校247名来自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云南的印象、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等情况,以解读云南在桥头堡建设中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民族文化传播效果。当前云南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东南亚留学生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仍有待深入,同时他们了解途径相对单一。因此,从"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多语种的外宣网络平台;依托留学生课堂教学,设置云南本土文化系列课程;打造云南民族文化品牌,扩大云南民俗体验途径"等方面提出增强云南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必须要依赖于自然界,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作为“社会化的动物”的人,又是自然界的主人,它能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制造工具、使用工具,并在劳动的实践中,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支配自然,使自然界不断改变,为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的需要服务。所以说,人口──态──经济──文化是互为因果的循环圈。从生态学的角度讲,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这个空间,是由光、热、大气、水、土、岩石等无机物质和动…  相似文献   

15.
樊泳湄 《创造》2002,(11):44-45
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消费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反映,体现的是其民族心理特质和群体生活方式。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消费文化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云南农村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发展先进文化是其重要内容,而在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受到来自当地传统文化思想及农村群众固有文化模式的阻碍,影响了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在这些阻碍中,除了文化观念、文化心理、宗教信仰等外,来自消费文化的阻力是明显而巨大的。因此,研究云南农村消费文化,探索其发展方向是建设云南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11月21日至27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组织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人才培训班"在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开班,首次把全省范围内近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集中在一起学习、培训。云南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犹如漫天繁星,熠熠生辉,又如浩瀚大海,丰富深厚,其代表性传承人则犹如活态的博物馆、或行走的民族文化名片。我们选取几位,如同在星空中圈点出几颗星星,在大海中汲取几朵浪花,借此呈现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多样性现状,通过他们一张张生动的面孔,观照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摸索、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期盼……  相似文献   

17.
木基元 《今日民族》2008,(5):F0003-F0003
4月18日.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由香港国际创价学会、云南民族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与自然对话——池田大作摄影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倪惠芳,省级老领导陶昌廉、黄光汉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共云南省委副秘书长李森,省外办主任周红、副主任甘雪春,省民委副主任木桢、省文化厅副厅长范建华,云南大学、省文联、省摄影家协会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数百位各界人士共同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古朴、稚拙、粗犷的木刻版印艺术品:高原甲马。它是民间鬼神信仰体系形象之集中表现,同时,兼容了部分儒、释、道神灵。内容丰富、芜杂,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民俗使用过程里,或张贴,或焚化,具有很高的实用功能和美术价值。一、高原甲马的形成与称谓富饶神秘的云贵高原上,居住着几十个善良、质朴的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数是“土著”,有着自己古朴的文化。由于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生产力,他们的文化在发育、发展过程中有很丰富的原始宗教因子。在历史上,与汉文化特别是甲马文化的交融过程中,民族文化成了它们…  相似文献   

19.
来客与我们     
一个人出门旅游,意味着从自己日常的生活轨道中游离出来,和旅游地点的生活、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是“异己”的)发生了接触。这接触,是一种体验,使人生丰富起来:也是一种对话——主人和客人都可以由此超越自我,使文化的发展获得新的动力。这是我们作为人的一种幸福。我们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这不仅为旅游业的开展提供了极丰富的资源优势,也隐含着这样一种命运的契机:通过旅游活动带来的广泛文化接触,民族文化将获得繁荣、发展的力量。所以,云南省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建设旅游大省两项战略结合起来,实在是高招!从今年4月10日一5…  相似文献   

20.
昆明铁路局通过打造“金花”服务品牌,很好地融入了云南少数民族元素,既提升了列车服务品质,又宣传了云南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政策,一举两得,是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