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民族融合不仅仅指民族之间的融合,民族内部的不同支系之间也存在分中有 合。民族内部的支系和民族一样可成为民族融合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我国景颇族分布在云南西部边疆,虽有景颇、高日、蒙支、载佤、勒期、龙沃、布拉等支系划分,但很早以来就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景颇族的语言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同一支系内部说话基本相通,不同支系之间说的话有的差别较小,有的差别较大。景颇话和载佤话是这些支系中使用人数最多  相似文献   

3.
王文光  李艳峰 《思想战线》2011,37(5):124-127
彝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批识别的38个民族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支系最多的民族,也是中国56个民族中自称和他称最为复杂繁多的民族。彝族的识别工作主要是对彝族不同支系的识别归并,最终使彝族的各个支系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个平等成员。因此,对云南彝族的识别归并工作是一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的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解放前,我国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即使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与支系之间,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一般而言,汉族已进入发达的封建社会,近代以来又逐渐产生了资本主义,大多数少数民族则处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有着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总的说来,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口三千多万,保存着封建地主经济,其中某些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因素。这些少数民族大  相似文献   

5.
赵必珊 《前沿》2006,(3):74-75
民族的认同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和心理过程。民族的认同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的认同形态不同;不同的民族在同一历史时期,认同形态也不相同。民族认同形态的多样性,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反映了民族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6.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34万余人,分别聚居杂居在12个县(市)的部分村寨里。其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同一种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这些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特质的重要外表。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服饰纹样也可以说就是文字,通过它,可以寻找出民族迁徙、民族性格及其审美意识的形成等等痕迹。 通观贵州各地苗族服饰,皆以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圈,因而有不同的美学特征。黔东南苗族服饰以艳丽的点组合成五彩斑斓的美学特征;黔西北苗族服饰以明显的几何块面组合成粗犷朴实的美学特征;黔西南苗族服饰以秀丽的线组合成含蓄内在的美学特征;而黔  相似文献   

7.
据史书记载,德昂族妇女"藤蔑缠腰,红缯布裹髻,出其余垂后为饰"。至今这一习俗在德昂族妇女中仍然是一脉相承。德昂族妇女不同支系装束各有显著特点,即使是同一支系,由于迁徙等原因,其服饰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红德昂和花德昂妇女剃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元江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玉溪市委、市政府加快以彝族山苏支系为重点的人口较少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聚居区扶贫攻坚的机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整合资源,广泛动员,全力推进山苏支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大背景,怒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怒族人口较少且与其他民族大杂居,保护传统文化特别是原生态文化的难度较大,受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群众的选择性、多样性、崇外性增强,建筑、服饰、语言、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走向文化趋同的路子;另一方面,怒族支系复杂,有语言无文字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0.
欢乐的苗家     
艾杉  赵亚洲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54(12):F0002-F0002,3
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苗族是个能 歌善舞的民族。今日苗族主要居住在中 国西南云贵高原上的贵州省,此外,在 湖南、四川、广西和云南等地也生活着 部分苗族同胞。 苗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 化,又因分布地域广泛而支系众多、具 有不同风情与特色的歌舞艺术。在贵州,  相似文献   

11.
卢鹏 《今日民族》2010,(2):22-25
哈尼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超过百万的成员之一,它有三十五个具有不同称谓的支系。这些支系虽然都属哈尼族,但相互之间也存在差异,有些差异甚至还比较大。  相似文献   

12.
说起仆拉人及仆拉人的苦辣白酒,许多人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仆拉,也称“仆族”,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仆拉”或“仆族”是民族他称,也是对慕挤、阿普、腊哈、车补4个支系的统称。习惯上,仆拉人的4个支系都称自己为“慕挤”或者“慕挤跋”,  相似文献   

13.
彭惠 《创造》2001,(8):33-34
少数民族服饰被称为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和艺术,也是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独有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服饰绚丽多姿,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需要把对民族服饰的感性观赏上升到理性的学术性的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开展对每个民族及每个民族的每个支系全面完整的学术理论研究。通过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第一,找出本民族、本支系中的突出特色,挖掘出与国内、国际各民族相比有突出特征的亮点。这是建设服饰文化的前提基础。第二,摄取最独特、最美妙、最闪…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族研究界随着研究对象、范围的变化和学科意识的增强,重新提起了民族概念和民族定义的疑点,其中包含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民族认同问题.由于民族、社会、语言和文化等多种研究领域是交叉的,本文也尝试从综合的角度来切入这方面讨论,采取一种逆推的和以微见著的方式,从既有的民族划分,特别是在各民族的方言或支系群体中,来考察群体共同称谓这种特定的语言符号是怎样作用于不同层次的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15.
李先利  苏峰 《前沿》2013,(12):176-178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由很多支系组成,阿哲支系是彝族的主要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弥勒县的巡检司镇和五山乡一带,交通便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阿哲支系的舞蹈在充分吸收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接受外部文化元素的熏染,发展成为内涵丰富、配乐巧妙、具备显著个性特征的一种舞蹈形式.本文从弥勒彝族阿哲支系的舞蹈、舞蹈配乐以及使用的乐器和服饰方面来对阿哲支系的舞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云南彝族的神话创世史诗,首先使人产生兴趣的,便是几部史诗在情节结构上的同源性问题。就以《梅葛》、《查姆》和《阿细的先基》而论,它们所流传的地域不同,而且分属于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但它们在情节结构甚至一些内容上却是如出一辙,难分难解。几部或多部作品在情节结构乃至内容上产生同源,是民间文学中常见的现象。民间文学的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方式,造成了对同一事物有多种解释;同一内容有多种异文的状况。《梅葛》、《查姆》和《阿细的先基》便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造成同一内容同一作品出现多种异文变体的例证。那么,这三部史诗在情节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共同性?这种共同性说明了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一性与互补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文化既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同时也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的特性.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多样性是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同一性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我们既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也要增强同一性或共同性,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都具有双重认同:既认同中华民族,也认同本民族.中华民族是最高层次的认同,也是最基本的认同;本民族是第二层次的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基础.不同民族文化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从而使中华各民族文化在互补中得到繁荣和发展.多样性、同一性和互补性并行不悖的历史经验,为人类社会多元文化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存在支系较多,民族表现最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特点,其中之一就是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和盘瑶五大瑶族支系,各支系瑶族民俗风情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9.
跨境民族,顾名思义,就是居住在国境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国家之间的疆界与民族的分布地域是不一致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一条国家的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即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民族或因生存需要,或因内部斗争,或因民族矛盾而迁徙,有的则因国界划分,形成了跨境民族。在当今世界上,同一民族生活在若干国家,一个国家包括有若干个民族的现象相当普遍。各跨境民族虽然分属于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观念和爱国情感,但由于他们是同一民族,仍然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密切的社会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20.
关于思维模式问题研究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认识的多样性 “思维模式”这一概念的提出,起源于二十世纪科学和哲学对于认识的多样性问题的探讨。何谓认识的多样性呢?简单地说,就是对于同一现象或问题,不同的主体可以有不同的判断、假说或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对于同一事件、人物、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