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卷首语举起一面旗帜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志同道合者,云集旄下。《人大研究》自诞生那天起,就把自己的旗帜亮了出来:集“理论性、实践性、探讨性”于一身。在这面旗帜下,读者、作者和编者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结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编者,非常珍惜这种友谊。我们深知...  相似文献   

2.
读者编者     
办刊物离不开编者、读者、作者之间的密切合作。本刊自创办以来,一直注意密切这三者的联系、沟通与协作。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读者·作者·编者》专栏,为的是为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提供一个园地。可以谈想法、写观感、提建议;也可以通过我们连通读者与作者。大家集思广益,才能把刊物办得更好。 欢迎您来信来稿。谢谢! 来稿请寄:北京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读者·作者·编者》专栏。 邮编:100733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人大研究》创刊以来,有说她好的,认为她的特点是理论性、实践性、探讨性都比较强,用读者的话说,“读起来真带劲”!这是绝大多数读者的看法。但也有少数读者反映:文章太深奥了,读不懂;理论性也太强了,对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们编者看来,不管读者的看法正确与否,多听听读者的意见,总是有益处的。读者永远是我们的老师!今后,我们编者和作者将尽量向读者贴近,也希望读者努力向我们编者和作者靠拢。来一个“互动”运动,如何?  相似文献   

4.
"编者手记"如何写?是对文章的提示?是对要义的升华?是对行为的评议?……总之,是编者对作者撰写该文的理解,是编者为该文作者搭起的一座"连心桥"。11期《公民导刊》编发的三篇"编者手记",篇幅不大,分量不轻,简明扼要,十分耐读。以41页的"编者手记"为例,200字不到,从无酒不成席开篇,谈  相似文献   

5.
《交锋》(书)隐瞒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本刊收到我国四面八方纷纷投来的与《交锋》交锋的文稿。这些文稿写得有理有据有情。但本刊篇幅有限,只能发表其中少许一些,以飨读者。这篇文稿的作者附了一封给本刊编者的信,兹摘录如下:“我是一个新四军老兵,是一个有近六十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为什么一个老人还不多休息休息,而要在这炎热的盛夏冒着酷暑,经历多少不眠之夜写这篇文章呢?这是因为我为千百万革命先烈深感不平!深感不平!当年的记忆犹新,他们南征北战,历尽千辛万苦,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才换来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人大工作通讯》从今年第8期起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依法治国"的文章,深受各级人大代表和各级人大工作人员的欢迎。作为贵刊一名热心读者,我以极大的兴趣阅读学习了这些文章,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读者是作者、编者的服务对象,作者、编者是读者的老师,同时读者是作者、编者工作的检验者。根据这种关系,我写了"祝贺与建议",敬希编者、作者指正。我觉得《人大工作通讯》改刊以来,指导思想明确,把握了工作大方向,在宣传人大制度,宣传民主与法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刊物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7)
这些文字,依靠的是作者的回忆和感情,或许不够严谨,不够确切,只因这一切发生在过去,而非实时,但它们却饱含深情与怀念,于旅程结束之际,被作者娓娓道来。在描述的时候,作者将细腻的情感隐藏在笔触之下对细节的描写当中,如漂流瓶一般,突然撞进编者的心里。此时此刻,我将灯光调得暗一些,而窗外自然的光线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我遥望着地平线上渐渐藏起身形的夕阳,感觉自己还很年轻——这是个好时候,很适合回忆。  相似文献   

8.
赖妙宽 《文明大观》2001,(11):77-78
这篇报道发表于1996年第8期,是最早报道漳州110的作品之一。文章写的虽然只是一件事,但漳州110的风采,已可窥此一斑而知全豹。——编者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加强《人民公安》杂志的通联工作,建议《人民公安》杂志设置"编者、作者、读者"专栏,及时刊发"编者的心语,作者的心得,读者的心声",切实架起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连心桥。60年来,《人民公安》杂志紧密结合公安队伍建设和民警文化需要,刊发了大量的融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优秀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警营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人大研究》终于成为全国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相信广大的读者、作者也和我们编者一样,兴奋不已。但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我们的口号是“再出发!”  相似文献   

11.
推进政治文明 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自今年第二期发表一组关于民族精神的文章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来稿踊跃,我们欢迎广大作者、读者就这一问题阐述更宽泛的识见。 ——编者  相似文献   

12.
读者编者     
王建平同志: 您好! 上期杂志《读者·作者·编者》专栏,我们选登了您的来信,感谢您对《人民论坛》的关爱。您给我们提出的建议,今后我们在工作中将逐步加以改进。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 办刊物离不开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密切合作。我们从上期推出《读者·作者·编者》专栏,为的就是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把刊物办得更好。希望您再给我们多提意见,也希望您来稿。谢谢!  相似文献   

13.
我今年已经六十有六,仍乐此不疲地为《时事报告》写稿,究竟为什么?这是作者与编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使然。时事报告杂志社与作者彼此理解,相互支持,配合默契,有些事例感人至深,我和杂志社的同志就是在这样互敬互爱当中加深了友谊。一个人总有写  相似文献   

14.
三年左右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走出困境编者:中央领导同志在1997年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采取措施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走出困境,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等于是向全国人民立了一个军令状。人们期盼着这一努力能成功,但说实话,相当一部分人也对此表示...  相似文献   

15.
谢谢一直以来热心关注支持《人民论坛》的作者、读者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杂志不断进步的动力。从2007年开始“,三人行—读者·作者·编者”栏目将架起读者、作者与编者发表见解、相互沟通的桥梁。去年年底,本刊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和作者寄来的新年寄语,其中既有著名专家学者、也有党政官员和普通读者,这些寄语“既有充分赞许,更有建设性建议,催人奋进,令人感动。这是给予我们的巨大前行动力和宝贵精神财富。”在新年第一期中,我们摘取了部分寄语,与广大作者与读者共勉。欢迎读者、作者朋友们对我们每期刊发的文章发表评论和投稿,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栏目邮箱:rmlt@people.com.cn电话010-65363748  相似文献   

16.
《阵地与熔炉》2000,(4):51-51
站在这个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世纪交接点上,回头翻检两年多来《阵地与熔炉》的目录,看着那么多熟悉或陌生的作者写下的长长短短的文章,想起了许多往事。如果说《阵地与熔炉》有什么特征的话,也是作者、读者、编者和它所处的时代赋予的。  相似文献   

17.
一、创刊20年的回顾  (一)杂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81年3月至1982年12月)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准备,1981年3月,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政治课教学》双月刊正式创刊。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摸索办刊经验,初步建立一支编者队伍和作者队伍,逐步扩大读者群。  2巩固发展阶段。(1983年1月至1986年12月)标志是经教育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从1983年第1期开始,我杂志由双月刊变为月刊。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事件是陈云题词。在这一阶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办刊经验,壮大了编辑队伍、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8.
史鉴画卷     
编者的话:用画的形式以古喻今,这一想法很早就有了。恰逢阿韬先生赐稿,促成了编者这一想法的实现。本组画稿,既是初试,又盼引来众多先生与其他有志于此者和编者共同开掘。若能在活跃版面、轻松视觉的同时,达到给人以一定启迪的效果,该是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的了。史鉴画卷  相似文献   

19.
这一辑“法典化研究”专号的用意,似乎想要容纳尽量丰富的观察视角,所以,所刊文章关系到法典化的“先进”国家与后发困家,关系到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作者们或者在法典化的文化与政治因素落脚,或者在法典化的技术与学术史着墨,抑或从法典化面临的现状、历史与可展望的前景进入。用编者的活说,这一番比较法的努力,“古今观照,东西镜鉴,皆奏追本溯源之功”。检视各篇,其意可证。  相似文献   

20.
几点建议     
为使您刊办得更上一层楼,根据我们了解同事们的感受,谈点看法,仅供参考。一、刊物应增加信息量,加大容量。二、在适当时机发“致读者的公开信”,征求意见,表达编者意图,增强读者作者编者的联系。三、评选优秀论文,可从五年缩短为二至三年,这对作者是促进与鼓励。另建议将优秀论文汇集成单行本,单独发行。四、刊物改名后,应适当兼顾中专、中师这类学校。现在中专、中师无此类专门刊物,而他们又需要政治课教学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