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永明  戴书宏 《求索》2013,(8):113-115
在理学视域中,“中”可以从“时中”与“在中”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内心情感尚未表现于外在行为,能够恰如其分。无所偏倚.这是“未发之中”,或称“在中”;另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已发之后,表现于具体行事过程中,恰到好处,各得其宜,这是“在事之中”或称“时中”。二者之中,“在中”为体,“时中”为用。“和”实质上指的是“时中”的状态.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与“和”的关系中,“中”是“和”的本体,“和”是“中”的发用。“和”的修养功夫必须落脚在“中”.不能仅仅关注“中”的显发状态而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其基本思路是“由中而和”。由于“中”并非实体.没有具体的实指的内容,需要通过“诚”,才能达到“中”的状态。“诚”是“中”的根本,而“中”是“诚”的外在显发。简言之.即“诚”能达“中”,由“诚”而“中”。  相似文献   

2.
杨起林 《前进》2001,(6):47-47
“为政者多,知政者少”,这恐怕是不争的历史经验之论。“为政”者未必真正“知政”。就是说,在其位者未必善谋其政。从历史看,也确实如此。然而,“为政”者却必须“知政”。只有“知政”才能“为政”,“有知”方可“有为”。否则,何以谈“为政”呢 ?“为政”乃万端中之首端,大事中之大事,关系国之命运,民之祸福。大到朝代更替、政权倾复,小到一地治乱、事业兴衰,无不与为政者没有干系。所以,“为政”之事不是谁都可以为所欲为的。   “为政”者如何才能善于“知政”呢 ?以愚之见,举烦择要而言,善“知政者”,必先善于“知…  相似文献   

3.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 0”,人们常常把它看作“无”的同义语,“ 0”真的是绝对的没有吗 ?   “ 0”作为一个数,最早出现在中国。距今 700多年前,有一位数学家李冶 (公元 1192— 1279年 )就使用了“ 0”这个数字,并用符号“□”表示它。后来传到印度,演变成“ 0”的形状,后来又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返回“娘家”。   开始,“ 0”的确表示无的意思。 0的印度文是“ Cunga”,意为“空无所有”。但是,随着生产实践和数学的发展, 0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它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无”,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比如,在温度计上, 0 C…  相似文献   

5.
从夷到洋商称谓的时代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商”这个词,是西洋商人的节略语。最早出现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至七八十年代则较广泛地使用。此前,来自遐方的西方人“一体被中国人看作是夷人”。如称欧洲人为“红毛夷”、“白夷”、“英夷”、“法夷”、“米夷”等。称外国商船为“夷船”、“夷舶”、“夷艘”等,洋官为“夷酋”,外侨住房为“夷房”,租界为“夷场”,洋商为“夷商”。为什么将西洋商人以“夷”视之?以往有的论者据字义上考证,认定“夷”并无褒贬之意,但“洋”与“大”相通,“洋洋乎大哉”,褒意明显,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夷”是对异族或外…  相似文献   

6.
在一道试题的“立意”、“情境”、“设问”三要素之中,“立意”既是前提又是目的,“情境”是“立意”得以贯彻落实的依据和条件,“设问”则是依据“情境”贯彻“立意”的具体的方法和步骤。简言之,“立意”是“情境”和“设问”的基础和方向,“情境”和“设问”则反过来要服从和服务于“立意”,三者是有机统一的。第36题的“立意”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一重要决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因而,颇具时代感和思想性,是非常可取的。但是,所提供的“情境”和“设问”不够确切和合理。在提供“…  相似文献   

7.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8.
李志成 《半月谈》2004,(21):77-77
近年来,部分城市和一些媒体为城市发展掀起的一轮轮的“打造”运动,让老百姓眼花缭乱。从打造“东方日内瓦”、“东方威尼斯”开始,进而到打造“爱情之都”、“会展之都”、“女装之都”、“休闲之都”,又要打造什么“国际商务中心”、“国际制造业基地”、“硅谷”,还要建“大学城”、“美食天堂”、“香榭丽舍大街”、“东方曼哈顿”等等。几年下来,类似要“打造”的名目不下加个。也许是提法太多太乱,有关单位自己也搞不清,干脆归结为“大都市”,以包揽一切。  相似文献   

9.
黄麟渝 《公民导刊》2007,(11):48-49
“茶托儿”虽然都具有“诈骗”和“敲诈勒索”,“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和手段,但是客人和“茶托儿”在茶楼是属于消费。消费之后理应“埋单”,它的性质有别于“婚托儿”,用“诈骗”和“敲诈勒索”难以定罪。“茶托儿”狡猾地打了法律的“擦边球”,给执法带来诸多困扰。本期“社会”,一位在执法第一线的公安民警述说了他的困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美奂绝伦的,其妙往往不可尽言。仅一个“正”字,不但造型方方正正,尽得天地之正气,而且“正”字象征着人的五官端端正正,占有万物之端品,真是妙哉、美哉。“正”字,在浩如烟海的汉字里,显然是一个佼佼者。在组词时,只要词头冠上一个“正”字,这个词便意义不凡。如:人以“正大”为高尚,物以“正品”为荣耀,事以“正义”得人心,是非以“正确”为真理,民族以浩然“正气”为脊梁,社会以光明“正道”为沧桑,就连乘车坐船也以“正点”到达为吉顺……至于“正史”、“正位”、“正宗”、“正统”那就更有讲究了。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11.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谨戒“扯淡”十种□毛志成从前有“帮闲文人”之说,不少作家都以戴上“帮闲”的帽子为羞。其实,对世事,对人心,无论“帮忙”与“帮闲”,总还是“帮”了一点的,也就是说,这类作家以及他们写出的东西,高低是有一点的“用”的。若是由“帮闲”退化为“自闲”,只玩味...  相似文献   

13.
“小人”一词人们并不陌生。早在我国古代春秋初期,就把统治阶级称为“君子”,将被统治的劳动生产者称为“小人”。到了春秋末年,“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称谓。从此,“小人”一词流传至今。“小人”矣,个头不一定小,但却心眼小,气量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的精神,不仅对今天缓解“多重紧张”很有作用,而且对“共建和谐世界”也极具功能。那么,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又如何从心开始呢?  相似文献   

15.
《政协天地》2014,(6):1-1
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列举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包括“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保安”这两个字古已有之。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已经赋予它固有的内涵。 “保”,左为“人”偏旁;右为“木”上有一个“口”,可以理解为树上结的果,人在结了果子的树旁守卫着。这可算“保”的原始含意。 “安”,上为“宀”,是房子的象形;下为“女”。意思是房子里面住着女人,这可算是原始的群居大家庭。 “保安”合起来,也就是守护成果,保卫家园吧! 今天,人们赋予“保安”的社会功能,是前所未有的。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保”字身上的“人”。这个“人”,应是个大写的“人”。“他”必须具备三方面素质: 1要有健壮的体格、全…  相似文献   

17.
极“左”探古冯士彦古代肯定无极“左”之名。但舍名求实,极“左”,古已有之。要不,儒家倡中庸之道,指出“过犹不及”,反对“矫枉过正”,便失去了针对性。如以尧舜为正,则“不及”与“过正”,皆失其道,非右即“左”。那么,商纣是右了,还是“左”了?答曰:“左...  相似文献   

18.
佐人 《现代领导》2008,(9):17-17
从“面壁”到“破壁”,关键在于一个“图”字。“图”,就是要有一股创新精神,让思想冲破牢笼,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本本,而应当掌握书本知识的精神实质,善于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否则,从“面壁”到“面壁”,从书本到书本,纵然你能把“本本”倒背如流,也不过起“留声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山岭,位于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东面3公里处,因地处城东而得名。东山岭方圆10余平方公里,又名笔架山,由八峰组成,最高海拔184米,雄伟挺拔,风景秀丽,自古被誉为“珠崖第一山”和“仙山佛国”。有万州八景之首的“华封仙榻”,“蓬莱香窟”“七峡巢云”“仙舟系缆”“海眼流丹”“冠盖飞霞”“正笏凌霄”“瑶台望海”“碧水环龙”等东山八景颇具风情。  相似文献   

20.
国人“理直气壮”为从众腐败辩护之“理”,从根上讲,正是反对礼制不公的“造反有理”的“理”。封建礼制造成的贵贱地位差别,本身就是不公的,否定这种差序制度当然有正义性。但是,此“正义”非法治正义,它不以“法”定是非,而是以“劫富济贫”为目此,弱势者永远“有理”。问题是,由于缺少法治社会基础,“造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