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便衣警察     
村里绝大多数人姓牛,论辈份牛二也比较高,加上他长得老相,人们大多称呼他牛二爷。牛二爷说他儿子是警察,村里人都不信,有人甚至还以嘲笑的口气问他:“你说你儿子是警察,咋从没见他穿过警服?”十二爷一听这话就气,反问:“你说不是警察,那是什么?难道他还会骗人?”因为警察吃香,社会上也确有冒充警察行骗的人。但十二爷相信儿子阿兵不是那种人。阿兵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好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大学毕业那年,因为品学兼优,留在了京城。参加工作五年了,也只回过两次家,都是匆匆忙忙的。阿兵说是…  相似文献   

2.
盛大林 《前进》2002,(4):48-48
夏门远华特大走私一案被判处死刑的贪官中,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兼福州市公安局局长庄如顺算不上“显赫”,但他在案中所起的作用却很特殊(向赖昌星通风报信,促使赖昌星逃脱了公安部门的追捕),其堕落的过程也很有“特色”。庄如顺说。“那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我经得住,但‘润物细无声’我过不了。”他补充说.“赖昌星给人家送钱物不是很勉强。不是说你不收硬要送给你。赖昌星是这么一个脾气,他认为水到渠成,他比别的行贿者高一筹可能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口棺材。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 ?想到这,他那当官的喜悦没有了。于是,他就叫了个算命的给算一下。刚把那个梦说完,算命的就笑了,连声说:“这是一个好梦,这是一个好梦。”他不解:“怎么是一个好梦呢 ?”算命的不紧不慢地说:“你肯定是当官了。”他听了,没说是,也没说不是。算命的马上说:“‘棺材’就是‘官财’。你当官了,就有财了。这不是好事吗 ?”果然,没多久他的…  相似文献   

4.
开心乐园     
布朗非常欣赏他的小儿子,一次他和一位客人聊他的儿子有多聪明。布朗说:“他只有两岁,就认识所有的动物了。他长大一定会是一个出色的自然科学家。来,我让你看看。”他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画册,把博比抱到膝上,打开书,指着一张长颈鹿的画片:“博比,这是什么?”“马马。”博比回答。他又指了一张老虎的画片,博比回答说:“猫咪。”然后布朗又指了一张狮子的画片,博比说:“狗狗。”他又指了一张黑猩猩的画片,博比说:“爸爸!”在一个慈善舞会上,萧伯纳邀请一位矜持傲慢的女士共舞。在华尔兹舞曲声中,她问:“萧伯纳先生,你怎么…  相似文献   

5.
某报前不久刊登记者专稿,记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在一次企业创新年会上的演讲。对应本次年会的主题——第三次创新浪潮,厉以宁先给企业家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到郊外旅游,忽然听到老虎的吼叫,老虎要来了。怎么办?第一个人赶快从背包里把运动鞋取出来,换上运动鞋想跑。第二个人说老虎跑得比人快,你换运动鞋有什么用?第一个人说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第二个人不慌不忙地爬到树上去。老虎不会爬树,吃不着,就往前追,把换运动鞋的人吃了。看着大家一脸的意外,厉以宁解释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济中…  相似文献   

6.
采访是场“拔河”比赛上期谈到关键词,本期谈如何过渡到关键词。有读者可能会问,直接说出关键词不就行了,还要“过渡”吗?回答记者提问,当然可以直接说出关键词,但记者可不是“听话”的小学生,他会打断你,继续提出他关心的问题。你要把记者硬塞给你的问题当作耳旁风,仍然自顾自地说你的关键词吗?绝对不能这样!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激怒记者,而激怒记者的结果,将是一场媒体灾难。你必须回答记者的问题,但并不是说这样就大功告成了,也许另一场“滑铁卢战役”正等着你——记者问,你答;再问,再答;还问,还答……不知不觉中,你被牵上了牛鼻子,跟着记者…  相似文献   

7.
趣味概念     
◎躲虎理论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谈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时,讲了一个故事:甲乙两人郊游,遇到了老虎。甲赶忙换上跑鞋准备逃跑,乙说,你跑不过老虎。甲说,我并不想快过老虎,只想比你跑得快。乙没有惊慌,脱掉鞋子爬到了树上。由于老虎不会上树,所以最终把穿上跑鞋逃跑的甲吃掉了。 厉以宁说,经济生活中类似于遇到老虎这样的大风大浪在所难免,因此企业不能总想逃避,关键是要有对手没有的绝招,“一招鲜,吃遍天”,就像乙拥有老虎不具备的爬树本领。他说,对于企业或国家来说,拥有别人没有的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就是克敌制胜的绝招之一。…  相似文献   

8.
开心乐园     
老虎与传教士一个传教士在非洲传教。一天,传教士在林间小路行走,一回头,竟看见一只老虎。“主啊!”传教士祈祷道,“用您的慈悲保佑后面的老虎是个善良的教徒吧!”真巧,那只老虎也是个信徒。传教士听见后面的老虎在祈祷:“主啊!感谢您赐予我这顿晚餐。”女主人对女佣说:“今晚有客人来家吃饭,你能做些什么菜?”女佣:“太太,您是要客人吃了还想吃呢,还是永远不想再来?”门外传来敲门声。乔对妻子说:“准又是隔壁布鲁格借东西来了,我们家一半的东西他都借过。”“我知道,亲爱的。”妻子说,“可你每次为什么都向他让步呢?你不会找个借口吗?这样…  相似文献   

9.
金钱猛于虎     
从前,有两个朋友看到一位哲学家从丛林中惊慌失措地跑过来。他们问他为什么这样惊恐不安。哲学家说:“在那片丛林中,我看到一个吃人的东西。”“你是不是说有只老虎?”两个人不安地问道。 “不”,哲学家说,“要比老虎历害得多,我是在挖一些药草时挖出来一堆金币。” “在那儿?”两人赶忙问道。 “就在那片丛林中。”说完,哲学家就走了。 两个朋友立即跑到哲学家所指的地方,果然发现有一堆金币。 “那个哲学家多蠢啊!” 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最大的“法”不是国法,而是领导的“看法”。你再有才干,再有抱负,只要在领导那里印象坏了,你就可能永无出头之日。官场上你跟谁透个风:某某领导“对你有看法”了,这个人准会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有些领导总认为自己看得很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看法”就多少有点“法”的气象了。“看法”坏了,群众再拥护,本人再努力,恐怕也是徒劳的。“看法”是印象,但对具体的个人来说,有时候比“法”还要厉害得多。违法犯法,条文清楚,事实俱在,判得容易,被判者也服气,更何况,举凡…  相似文献   

11.
易靖茗 《台声》2013,(5):90-92
他对她说,“你虽不是我第一个牵于的人,不是我第一个拥抱的人,不是我第一个亲吻的人……但接下来的时光,我希望可以成为你遇到痛苦第一个想倾诉的人,遇到挫折第一个想依靠的人,成为你今后人生能够一直相伴的人,成为你心中唯一的第一的人……”这是台湾女婿古东隆给大陆新娘胡铁虹的美好承诺,之所以要说这段肺腑之言,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2.
说说中国人     
你认识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人的第一个嗜好是工作。世界上再没有比中国人更疯狂地喜欢工作的民族了。中国字里“男”人的男,是田和力,也就是“在田里的那种劳动力”;中国字的“妇”是女和帚,意思是指“拿着扫把的那种女人”;中国的“家”字是“屋顶下养着一窝猪”的意思(当然啦,并不是说屋子里没有人,只是说要有人有猪才成其为家)。总之,你要叫一个中国人不做事,  相似文献   

13.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14.
经验不等于关键词在岗位上干了十年八年,业务经验有了,领导经验也有了,来言去语、与人打交道的经验更是丰富。“不用准备,让记者来吧,保他满意”,这样的态度,说好听的是充满自信,说不好听的是满不在乎。结果常常是记者满意了,自己傻眼了,上级领导责怪下来了。记者采访,不就是你问我答、我说你记嘛,怎么说了那么多,那么精彩,可记者报道出来,不仅少,而且不精彩,甚至还有点负面味道呢?这不难理解,记者不是随便和你聊天来的,他在工作。如果你想到哪说到哪,记者会烦躁,而且他可能还会获得更有“价值”的新闻,不幸的是,这“更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出…  相似文献   

15.
几天前一个上午 ,王先生正在办公室上班 ,忽然接到一个电话 :“老同学 ,您好 !好久没见了。”王先生听着声音耳生 ,忙问 :“请问哪位 ?”“老同学 ,怎么连我都听不出来了 ,真是贵人多忘事啊 !在深圳发了大财就把穷同学忘了。”王先生觉得不好意思 ,可怎么都想不起来 ,试探着问 :“是年某某吗 ?”“哎呀 !到底是老同学了 ,还没有忘记我 !”寒暄一阵后 ,“年某某”说 :“我要请你吃饭 ,你11时30分在某某酒店门口等我 ,我女朋友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请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我。”王先生刚到某某酒店门口 ,一小姐即迎上前来 :“先生 ,你是年某某…  相似文献   

16.
“用人激励机制是个历史的话题,同时又是一个全新的话题。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就有过三种激励机制的说法:比如前面有一个悬崖,边上有三种人,有一种人只要说他是勇敢的人,他就敢跳过去;还有一种人说前面有黄金,谁跳过去就归谁,他们可能也跳过去了;剩下一种没跳的,显然不为名利所动了,如果说后面来了只老虎,他们也被迫跳过去了,不跳,就很可能被老虎吃掉。当然,今天我们要建立的激励机制和古代的这些机制完全是两回事。”相建海说,“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事业单位建立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对其生存、创新和发展是至…  相似文献   

17.
老公的进步     
沈雪 《人民公安》2006,(17):53-53
今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突然接到老公的电话,有些神秘和期艾的语调让我感觉到了与往常的不同,还以为他遇上了什么大事。迟疑了半天,他跟我说:“我跟你说过的事,你千万别声张哟!”“什么事?那么神秘?”我还以为他在街上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刚才从医院采访出来.看到警察在对面在追一个人,我想那肯定是个坏人,于是便追了上去,追了两条街,我把那人给逮住了。”“就你那小样,还能抓住人,少唬我一点。”“真的,我差不多追了千把米远才追上把他摔倒在地的。”“是一个瘦小个吧?”我有些不相信。“比我高,比我壮。”“你跟警察一起追的?”  相似文献   

18.
漂流     
黄任波 《当代广西》2007,(22):55-55
在我,读书纯粹缘于兴趣。 表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据说一个人小时候吃得多的是什么,长大了他就会偏爱吃什么。所以“啃书本”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起.长大了你才会把它当饭吃。可见。读书兴趣,“从娃娃抓起”,也是说得通的。  相似文献   

19.
辛斌 《现代领导》2003,(11):26-26
认识耿忠平教授,是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人才中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班课堂上。课间休息时,耿教授翻阅记者带给他的《现代领导》杂志,由衷地称赞说:“刊物办得不错。”俄顷,他对记者说:“我想同你谈谈‘职业经理人和民营企业’这个话题,你觉得怎样?”记者当即便答应下来。于是,一个秋色宜人的午后,记者来到文法学院,与耿教授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捧”在汉语词典就有说奉承话和代人吹嘘的注释。太爱被捧是一个人爱慕虚荣的思想反映。捧你的人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喜欢捧你时,可以把你当成一尊铜像大加赞美;打心眼里厌恶你时’,表面上也是在捧你,其实在他眼里他捧的就是一抔粪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