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那么传统文化对它有什么贡献呢?《论语》上孔老夫子曾经讲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在孔子去卫国考察的过程中,冉有给他驾车。孔子说:“这个地方人口已经很稠密了。”冉有就问:“既然人口很稠密了,那还能做什么呢?”孔子就说:“要富之。”就是要使他们富裕起来。已经富裕之后还要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正>黔江区自2008年开展声势浩大的森林工程建设,2009年创下辉煌成就,一年栽了10年树,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25.87万亩,栽树7500万株,2010年乘势而上,开展大决战,一年再栽10年树,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23万亩,栽树万株,创建市级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3.
《中国统一战线》2011,(6):30-30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近日组织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开展“栽团结树·植同心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顾自荣,民革张掖市委会主委、区政府副区长袁斌才为“同心林”揭牌,并共同栽植“团结树”,统战系统约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4.
唐代,在苍山洱海之间诞生的南诏国,是彝族在公元732年建立的。公元738年唐朝封南诏王为“云南王”(即云南郡王)确定了南诏地方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地位,一时威名显赫,不可一世。崇拜鲜花的彝族  相似文献   

5.
密斯赵 《今日上海》2012,(10):49-51
什么地方才能满足上海潮男潮女的“潮”高要求呢?非设计师品牌店莫属了。这些店大多云集了国内外设计师的得意之作,而且备货很少,通常只有一两件,有眼缘的才能买到手。贵是贵了点,但创意无价不是吗?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上下一片招商引资的热潮当中.各地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栽树筑巢。创造优良环境.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兴业。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才够优良.才够吸引力呢?我们到底能拿什么来“招”商“引”资呢?笔者认为.随着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投资者越来越看重一个地区的综合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法治环境包括法律执行环境将成为各地招商引资的第一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到我的行李箱里很多东西,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场面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她又帮我塞进去,嗔怪道:“你知道什么?我是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家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呢!”我看拗不过她…  相似文献   

8.
栽什么树     
关于栽树有句农谚:“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柿子七八年.枣树当年能走钱。”如此看来.就成村周期来看.枣树确实有“诱人”之处。可是,该栽什么树,这句农谚并无指导意义。然而,由此联想到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不免让人大惑不解。山西运城地区领导针对严重干旱缺水的现状,决定推广节水的“渗灌工程”。按说这是办一件受群众欢迎的实事,可是决策者不搞试验,不经论证,不听专家劝告,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神话般地建起了可控制百万亩灌溉面积的六七万个渗灌池。争先创了“样板”,办实事的效率可谓‘漓”矣。可是,这些耗2.8亿元资金和无…  相似文献   

9.
惠光启 《淮海论坛》2006,(2):38-41,45
我和许多徐州人一样是一位苏轼的崇拜者.尽管在我心目中崇拜的人物很多,但苏轼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不能被另外的人取代的,我常扪心自问,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徐州人这样痴迷于一位已离开我们九百多年的“老市长”呢?是他“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唱与气冲霄汉的豪迈情怀吗?是他那儒释道三教思想并融和其“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弃儿”的潇洒风流吗?是其医学、饮食、养生、天文、地理皆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全能的旷世奇才吗?  相似文献   

10.
血是生命的载体,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不能缺少血,停止了血液循环就意味着死亡。在原始蒙昧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经常看见人畜遭受猛兽的袭击而流血死亡,因此,对血产生了神秘感和恐惧感,进而赋予血以神秘色彩而加以崇拜和信仰。如古代犹太人就认为:“一切活物的生命都存在血中”(《圣经·利未记》)。盛行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的古代彝族人民把万物都视为有灵而加以尊敬和崇拜,血崇拜就是其中一种。在彝族的神话传说、禁忌、民俗、语言以及宗教中都表现了对血的特殊信仰,本文试从这些方面谈一点关于血崇拜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太昊陵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长眠之地。春秋时期之前,人死后挖坑葬之,称之为“墓”。墓的周围既不封土,也不栽树,即“不封不树”。春秋时期,淮阳人为了更好地祭祀祖先,在伏羲氏埋葬的地方,封土以祭,谓之“坟”,合称“坟墓”,自此有了“坟墓”一词。中国的坟头即源于淮阳伏羲的坟墓。后来,因为死者的地位不同,帝王的称陵,诸侯的称冢,圣人的称林,百姓的称坟。从此,太昊陵成为人们对太昊伏羲氏坟墓的称谓。汉代以前,人们为了祭祀祖先、神灵和先贤,  相似文献   

12.
“支格阿龙”(有的译为支呷阿鲁、支刮阿鲁、阿鲁、阿龙等)是在彝族社会中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一位英雄偶像。关于他的一系列神话传说,集中反映了彝族人民渴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理想;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质等。因此,千百年来,彝族人民一直把他作为自己的祖先、护卫村寨的社神等来崇奉。挺拔屹立在彝人意识形态中的这样一位英雄偶像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否真有其人?这些问题,却一直未有人问津。本文拟结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藏缅语族远古时代的石头崇拜文化,对上述问题略作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最近,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到2010年,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被誉为全国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公众纷纷质疑,相比较这些年其他地方的公车改革,杭州此次改革能有什么新意吗?车没来,车贴来了,为何公务员阶层的利益永不落空?中国的公车改革昨就这么难呢?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离不开多民族神话、史诗的交流、互鉴。中华史诗艺术传统的发生、发展,在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华史诗艺术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史诗艺术之林中的一座丰碑。中国史诗艺术研究界拥有足够的本土资源,应该形成跨族际比较诗学研究的自觉意识,推动中华史诗艺术研究的深入发展。彝族史诗绝不是一座封闭的文化孤岛,而是彝族先民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融合为中华民族的见证。彝族史诗中的“月中有树“神话,可分为“月中不死药”和“月中世界树”两种类型。从此神话的相关母题、异文、源流中,可梳理出其成因:现实经验与本土知识提供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华神话传统中“月中有树“神话的传播或外来神话文本与本土神话文本的交融;彝族史诗歌手的艺术创造力与彝族“月中有树“神话特质的生成。彝族史诗中的“月中有树“神话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深层生态智慧;“月中不死药“神话还具有传承中华艺术治疗传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孔子有一句名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不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讲究学习,听到正义之事不去实践,知道不对的地方也不去改,这是我所担忧的。这是一种什么忧虑呢?用一个传统的词讲,是一种对世道人心的忧虑。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忧虑,比如说蜗居带来忧虑,婚姻引起忧虑,环境污染也是忧虑……但是除了这些忧虑以外,孔子认为人最应该忧虑的是什么昵?是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16.
一 代科学大师霍金来了。他的到来 ,掀起了全国性的“霍金热”。人们崇拜他 ,就像青年人崇拜歌星、影星一样 ,购买他演讲会场门票的人早早排起了长队 ,他的书被抢购一空。这种热闹的气氛下 ,究竟是什么支配着人们?换句话说 ,人们崇拜霍金什么?是他充满想象力的深奥的关于《膜的世界》的科学理论?还是世界著名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的荣耀身份?还是他传奇的经历?还是别的?“霍金热”的背后 ,很需要我们弄明白 ,霍金的到来 ,应该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我觉得 ,霍金的到来 ,决不仅仅是他带给我们关于天体物理学的《膜的世界》的新…  相似文献   

17.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梁衡今年是周恩来百年诞辰。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陆放翁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  相似文献   

18.
另一种歧视     
同学聚会,忽就扯到“现在你最崇拜或羡慕什么人”的话题。轮到我,想了半天,真想不出有什么人还能让我崇拜的了,倒是近来很是羡慕我的一个同事,文章朴素中处处显出文采,实在了得。“什么样的同事?”“一个残疾同事,岁数比我小很多。”马上有人点着我笑:“你真是在那个单位呆得太久了,竟羡慕起残疾人  相似文献   

19.
据传,郑板桥小的时候,一次在舅舅家看到那个偌大的院子,空荡荡的连一颗树都没有,觉得很奇怪又很可惜,就问舅舅:“为什么不栽树?”舅舅叹了口气说:“孩子,你不知道!这个大院子就像汉字的‘口’。树为‘木’,栽上树,就如在‘口’里加上‘木’,成了个‘困”字。一家人常处‘困’境,还会发达吗?”板桥年纪虽小(大  相似文献   

20.
漫话时尚     
漫步街头巷尾,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时尚”的标志,什么“时尚小屋”、“时尚杂志”、“时尚美容店”等等。但是,什么是“时尚”?“时尚”的内涵是什么?“时尚”的东西为何惹人爱?带着这些问题,我漫游在网上和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于是就有了如下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