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林州市河顺镇南韦底村有位60多岁的老汉,名叫高长红,脾气暴燥,倔强能干。他不顾家人的劝说在山坡上开了片地种上了南瓜。施肥浇灌,锄草松土。在他精心管理下,一个个小南瓜长势喜人。一天中午,局长红去地里摘南瓜,到地里一看傻了眼:一个个水灵灵的南瓜,有的东一块儿西一块儿,有的满身伤痕、见此情景,高长红怒火中烧,回村揪住一个常到山坡上割草的顽皮少年厉声问道:“我地里的南瓜是不是你砍的?嗯!快说!”那少年哆哆嗦嗦地说:“那.那不是我砍的,是,是小栓砍的。”“什么时候砍的?!”“是今天早上。我俩去割草时,…  相似文献   

2.
八月里的一天.上午刚上班.通辽电台新闻中心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我是科区余粮堡镇一街村的村民.叫周淑荣.今天到市里找你们新闻单位.我想反映问题。”起了一个大早。一路奔波,脸晒得红红的,周淑荣顾不上坐。来不及喝水.就着急地打开了话匣子:“我想向你们讲讲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李臣的事.他可真是一个大好人.是一个一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好村官呀.他给村民办的好事实在是太多了,怕记不全我自己写了一个稿子你们看看能不能发表?我和他不是亲属。见面的次数也不多,村里调整土地时他还给我们家少分了一分地.当时我们全家都很生气,觉得他做事不公,对他一直有意见.但后来我看到他为我们全村做的一件件好事,我就想通了,我们全村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支书,是值得我们信任的当家人,”周淑荣机关枪式的一番讲述引发了我们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隐藏在清水江边密林中的文斗苗寨被誉为苗族环保第一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苗寨”。它是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说它是“苗族文化艺术馆”,也有人说它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4.
主人翁——这样的村这样的官朱才元是一个“村一级的官儿”,也是苏州市人民代表,他和我在一个代表小组,我们就这么认识了。虽几次一起开会,但由于我不善交际,他更加少言寡语,所以他大概知道我写过的文章,我却不知他的业绩。后来代表到他所在的石浦村活动,我才知道,他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妇女姐妹我永远不后悔张淑兰口述睢雪整理我是长春市宽城区兴隆山镇兴镇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长春到吉林的公路边,我曾拥有一座豪华的高级酒店,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女老板。如今,我从钱窝里走出来,面向妇女群众,当上了兴镇村的妇代会主任。说一句心里话,由女老...  相似文献   

6.
我十五六岁时曾痴迷于“农事”。我们家有个大院子,院里的菜地,被几户人家“分而治之”。我家那块地.由我和哥哥“躬耕”。我们在地里种了青菜、萝卜、南瓜、茄子、辣椒等物。自此,我懂得了“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道理;每到清明,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句“农谚”。  相似文献   

7.
前些目子,单位请曹锦清教授来讲课。他的一本《黄河边的中国》,在社科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天他讲的是人文概论。花甲之年的曹先生讲课激情四射,“气场”把话筒振动得数次“啸叫”。他还十分关注听课者的反应,后来我告诉他,那天听课的同志是很有感悟的。譬如,我就对先生关于“权”一字的今古解析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8.
镜头一:除夕夜,小区沉浸在喜庆的气氛中,欢笑声、鞭炮声响成一片,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走来了两位大妈,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饺子向小区门卫走来:“孩子们,过年啦,阿姨给你们送饺子来了,给你们拜个早年,你们辛苦了。”“谢谢,我们不辛苦。”值班室里暖意融融,几名保安员与两位大妈围坐在一起,边吃饺子,边谈笑风生……镜头二:中秋佳节,一位孤寡老人家里。餐桌上摆着鲜花、月饼、水果、蛋糕,几名保安员围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大娘有说有笑。大娘的老伴儿刚刚去世,此时,大娘满是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微笑,和孩子们宛如团聚的一家…  相似文献   

9.
麻洋旧事     
瓦场 我老家村庄叫麻洋,更为准确地说应该是“瓦洋”,相传很早以前我们村就是这十里八洋唯一做瓦片的地方。可后来为什么叫“麻洋”,我不知道。也许是嫌“瓦洋”太老土了吧,不想让别人认为这个村庄的人总是玩一些泥土的活儿。这样一想也不太对头,天天与泥土为伴,以泥土养家糊口的人怎能嫌弃泥土呢?就像子女不会在意母亲的美丑一样。  相似文献   

10.
章健  王跃 《两岸关系》2003,(3):65-67
一位上海小伙东吃一小碗、西吃一小碟,他的朋友又在叫他,“小朱,快到这里来尝这种没吃过的……”,“我都快吃饱了……”。后来,小伙子对我说,“因为还不能到台湾去旅游,所以,就想在这个展会上把台湾的小吃尝个遍……”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上了年纪的磨刀人,常出现在宿舍门外,久而久之,我对他有了些许印象。后来知道:他叫“向大爷”。再后来,听人介绍:“要磨刀嗦,那要等向大爷来,他磨得好,人也好,是个好老头。”过了两天,“向大爷”来了,果然他的技术不错,待人亲切,实在厚道。出于热衷“关注小人物"的我,对地产生了兴趣,交谈中我认识了地。。‘向大爷"名叫向安子,今年70岁了。说到年龄,地用有点自豪、也有点无奈的D气对我说:“我是这里磨刀人中岁数最大的”。我问他年纪这样大了,为什么还出来做事,他说:“我们农村人,不做就没有生活,两个儿子都…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笑笑说:“不需要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去移民局,果然获得批准。他的朋友知道后,十分不解:“你年龄比我大,钱没有我多,申请比我晚,凭什么比我先拿绿卡?”他微微一笑,说:“因为钱。”“你来美国带了多少钱?”“10万美元。”“可是我带了100万美元,为什么不给我批反而给你批呢?”“我的10万美元,在我到美国的三个月…  相似文献   

13.
结识俞明     
俞明,我是先识其文,后识其 人的。 由于我们一位共同的朋友推荐,俞明开始给我所在刊物的副刊投稿。先寄过几篇杂文,用的是吴人这个笔名,后来又陆续寄来了一些散文。我很奇怪怎么先前没有注意到俞明这位作者。看到他寄来的第一篇杂文──《不白-白不》──我就喜欢上他的作品,没有咋咋呼呼的浮嚣,没有教师爷式的卖弄,也没有官老爷式的蛮横,条分缕析,娓娓道来,却又绵里藏针,柔中有刚。后来看到他写人物的散文,更是拍案叫绝。在我联系的作者中,来稿不嫌其多的,除几位人所熟知的名家,只有两位,一位是俞明,另一位是至今未曾一…  相似文献   

14.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歌词中的爱老敬老之心十分感人。后来,有人把它改成《常下乡看看》,唱得情真意切:“抽点空闲,抽点时间,带着真情常到乡下看看。带上法律,轻车简从,常下乡看看。国家的政策向农民说说,发展的路子跟百姓谈谈……”其实,我们的干部真的应该多到乡下群众家里走走,看看。尤其是眼下,年节到了,更该下去看看,群众住得暖不暖,生活物资准备得是否充足?就象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村访问时对一位中年妇女说的那样:“我是来走亲戚的,我是来看望乡亲们的。”干部常到乡下走走农民亲戚,可以知民情,通民意。真的…  相似文献   

15.
黎伟盛 《传承》2006,(10):34-37
“她是一位非常热情的阿姨,笑得像花儿一样……”7月26日晚上,记者将去采访左太北时,工作人员这样轻轻地说了一句,它恰到好处地打消了记者之前的一些顾虑。晚上9点采访开始,正好碰上保健医生前来给左太北检查身体,医生叮嘱她要按时吃药,早点休息。左太北后来笑着对记者说,自己的身体不是很好,但还是坚持来参加这个活动。“前几天朱德的女婿刘铮刚走,他79岁了,大家怕他走多了出事,到赣州时就劝他回家了。他当时很不愿意离开。”左太北说,“作为那一代人的子女,我们的岁数也大了,以后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所以这次我一定要来,我希望能从正面来…  相似文献   

16.
黄豆治便秘     
我是一位残疾人。因行动不便也经常便秘。去年贵刊第12期刊登了张买政朋友的“食生萝卜治截瘫便秘”一文,看后,我就多食生萝卜,至今觉得效果很好。两三天便一次,也不干燥了。对此,我非常感谢张买政朋友所出的“偏方”。 可是,一年四季不可能常有萝卜,有的地方也许没有萝卜。在此种情况下,我向便秘的朋友再推荐一个“偏方”——黄豆治便秘。  相似文献   

17.
英雄     
大楼很高很气派,在这座大楼里上班的人被人们称作“白领”。老头也很高,但不气派,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在这座大楼里做收发,顺带负责一楼大厅的卫生。每天,出入这座大楼的白领很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但没有人正眼看过老头一下,顶多在经过那儿时顺便淡淡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问一句“有我信吗”?若是有,老头就会低头在桌上找上一气,从里面递出来,白领就边拆信封边走进了那个漂亮的电梯。后来,白领们听说老头是一位老干部,打过平津、淮海战役,是一位战斗英雄,至今身上还留有一颗敌人的…  相似文献   

18.
雨后初晴的早上,虽是昆明近郊,但西山区厂口乡政府到苗寨鲁子沟村却泥泞不堪。我们弃车踏着碗蜒于包谷地和灌木丛中的山路,去采访龙兴界一位苗族行医人。在这山旮旯里,龙兴界到底有什么特别的能耐,直不断有昆明、曲靖、楚雄,甚至安徽、贵州、四川的病人沿着这条红泥小路来向他求医?龙兴界今年49岁,个子不高,身穿蓝布中山装,饱满的额头,闪烁的眼光。与我们交谈时,不吸烟,无粗语,诚恳朴实,还有几分儒雅。在他的客厅兼诊室里,老龙正对赴十几里山路来的苗族夫妇怀中的孩子进行诊治。小孩患的是急性肺炎,高烧们℃。与我们交谈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河东区政协是1998年换届的。换届时,我从区政府副区长到区政协任主席。三年多来,我从政协工作的一名新兵,经过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不仅对政协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回顾三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感到,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必须注意唱好“三部曲”。  相似文献   

20.
逆水流     
逆水流■梅次一个冬天,老友来访,坐了一会儿就说:“你家怎么这样冷?”我听了很诧异,因为我并未感到怎样冷,后来知道,老友家装了暖气,由热到冷,就不习惯了。几年后我家也装了暖气,有一次我到另一老友家去拜访,对他说的竟然也是“你家怎么这样冷?”这句话,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