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自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台湾农业便纳入日本殖民主义经济中,其间,虽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迈出了重要步伐,但台湾农业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农业剩余,是指农业产品剩余、劳动剩余和资本剩余。农业产品剩余,是指超过农业劳动者及其家庭维持基本生存和生产所需的农产品部分,或者指农业部门能为其它部门提供的农产品数量。纳克斯认为,剩余劳动意味着当这些劳动从仅够维持生存的农业活动中转移出来时,农业总产量不下降。或者说这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被认为等于零。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日本坚持参与关贸总协定和以后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谈判,不愿意参与地区优惠协定。但近年来日本开始改变政策,致力于与东亚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政策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国际上被边缘化的压力,国内经济改革的期望,东亚政治战略考虑以及美国政策变化等。日本参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道路将极其困难,主要的阻力将来自于日本国内以及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的困扰。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农业产业化及对祖国大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祖国大陆面临即将加入WTO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又恰逢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期。到目前为止,祖国大陆农业发展仍处于传统农业时期,而农业产业化正好适应了祖国大陆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台湾的农业产业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迄今为止已有半个世纪,并且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已达到一定水平。本文拟对台湾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成效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祖国大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6.
王帅  吴宇 《当代世界》2011,(3):49-51
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主流经济学界将其贫穷落后的原因归结于非洲政府经济政策的不力和传统农业结构的顽固不化。其实造成非洲贫弱的经济特性早在非洲纳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中就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越南通过革新土地政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帅 《当代世界》2009,(2):26-27
越南是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多、耕地和林地占国土总面积60%、农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的传统农业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在越南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革新开放以来,越南通过不断革新土地政策,推动农村生产力解放,使农业农村得到迅猛发展,并对越南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在陆台胞群体的视角考察“惠台新政”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检视政策过程存在的问题,找准进一步提升惠台政策效果的着力点。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陆台胞群体对于“惠台新政”总体满意度较高主要缘于“政策作用和影响”因子获得高度认可,反映台胞对于静态的政策文本内容及其所预设的政策目标给予较高肯定。但是,受访台胞对于政策过程链条上的部分环节仍然抱有更高期待,特别是对于“政策执行和落实”因子的满意度仍有待提升。从群内差异来看,“惠台新政”实施效果在台胞群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满意度落差”现象,具体表现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常住大陆不同区域或者在大陆累计居住时间不同的台胞对于“惠台新政”满意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当前,针对“惠台新政”执行中面临的“梗阻”问题,建议从培育典型案例、建立容错机制、完善追责方式、提升宣传效果四个方面改善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农业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农业的不合理性;其创造的生产力,为未来社会的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大工业在农业中的运用能够引起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小块土地经营模式必将被大农业所取代;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是"掠夺""技巧"的进步;必须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在不同类型国家要采取不同实现形式;未来,现代化农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马克思的农业观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应进一步突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实现形式与运行机制;实施农地"确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合理"流转"土地经营权或使用权。  相似文献   

10.
在东扩进程中,欧盟充分运用了"条件性"限制,不仅内容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发展同邻国关系的过程中,欧盟也运用了"条件性"限制。在"条件性"的运用上,邻国政策对扩大政策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在思路、结构和程序上均有很强的借鉴性。但是,它们之间具有更多的差异性,如"条件性"强度不同、条件回报有别以及欧盟成员国与对象国对"条件性"运用的认知差异等。  相似文献   

11.
"政策下乡"及对乡土社会的政策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对于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政策将亿万分散孤立的农民组织到政党和国家体系中来。伴随"政党下乡"的"政策下乡",推动着权力的集中和渗透,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组织化和规范化,强化了农民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但农村社会并不完全受中央政策所支配,随着社会发展,地方性"土政策"的影响日益突出,给政策整合带来复杂的影响。因此,在现代国家建构中,乡村治理政策取向将表现为多样化的态势。除了统一的中央政策以外,也需要在中央政策精神之下,通过制定和实施地方性政策对乡土社会进行政策整合。  相似文献   

12.
胡慧旋  任煜 《工会博览》2009,(7):100-101
中国春运难题突出体现在缺乏统一的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一票难求”的供需矛盾以及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差等。改革开放以来,春运政策不断的深化和完善,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春运工作逐步建立,但当前的政策并没有根本解决春运难题。本文从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和终结的角度探索破解春运难题的方法,结合现有政策的实施展开论述,并就和谐春运的创建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德超 《南风窗》2007,(23):76-76
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当下政府高度重视、民众普遍关注、社会极其敏感的重要民生话题。对农产品价格上涨采取抑制政策、进而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是政府通常的政策取向,但是用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来审视这一政策在今天的科  相似文献   

14.
15.
作为民生保障体系的“国民年金”制度体现出特定的意识形态观念及政策价值理念,因而可以根据政策理论对年金政策加以分析。台湾地区于1980年即通过“老人福利法”与“残障福利法”,但并没有出台诸如年金、津贴申领之类的配套措施。照顾弱者、科学可行、负担可控以及规则先行等是台湾地区各政党在制定年金政策时力图塑造的政策形象。依据政策过程理论,台湾地区的年金制度从问题界定、议程设置、政策形象到政策结果与政策反馈等各个阶段,实质上都体现为政策场域、政策形象及政策博弈的统一,表现为国、民两党相互恶斗的动态博弈。从两岸社会融合角度看,要积极营造两岸民众共认的年金政策场域,努力塑造两岸民众共享的年金政策形象,在寻求年金政策共识中推进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台湾能源政策的发展及未来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强 《台湾研究》2007,(5):34-38,49
作为自身能源匮乏的台湾地区,其能源政策虽然存在诸多不足,但基本上是值得肯定的。本文主要分析台湾能源政策变化轨迹、经验、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郭航 《法制博览》2022,(3):16-18
现阶段,民办高等教育俨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的重要部分.营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成为民办高等教育教学治理与立法的当务之急.然而,民办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性质认定不一、税收优惠不明等问题.对此,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实施条例、强化民办高等院校监管、细化分类管理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等建议,以期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地方立法的...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的话题非常热,但这个将影响中国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发展走向的政策究竟是什么含义?推进城镇化的具体路径是什么?在一片热闹之中,却难以找到这个基础性的问题的答案。高层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但如何落实这一原则,也还不能在政策层面上看到端倪。谈论这个问题的专家们多半继续在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在因果上并非导致一个政党转变其政策,但它至少是构成政党政策的一部分。若不了解政策背后的意识形态,便难掌握一个政党政策的全貌,亦难以了解到政党政策转变的动力与宿命。是此,意识形态在其政策体系中作用和影响值得关注。民进党依其意识形态不仅有别于岛内其他政党,并落实在其政策上,以寻求选民的认同支持。但其政策在现实中遭遇了矛盾,为了胜选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调整其政党意识形态主轴是必然的理性选择。从广义上讲,民进党政策的体系,它应包括所有的政策,是由民进党针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所组成的体系。由于涉及的问题太多,要从这一角度研究民进党政策体系是相当困难的。但在这些众多的问题中,有一些关键性的或基本的问题,特别是其执政以来的与其意识形态密切关联的两岸政策,它们对民进党的发展与作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去研究民进党政策,或可称为狭义的民进党政策体系。所要探讨的就是民进党政策体系中所蕴涵的意识形态因素、相互的逻辑衍生关系及民进党政策调整与意识形态论述转型的互动变迁。  相似文献   

20.
石破 《南风窗》2013,(9):9-9
中国农民与市场及基层政府的关系中存在不少摩擦,因而产生种种维权行为。某些权力及市场力量的一般压迫,导致的是农民的日常不满和"软维权";只有那些生死攸关的重大伤害,才会导致他们的集体抗争及暴烈行为。中国农民有足够的生存韧性,贫穷并不能击垮他们,能击垮他们的是失去土地这个"命根子",资源被大量掠夺,以及被逼到"癌症村"之类绝境等。在农民与开发商的冲突中,政府本应作为调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