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中父母之间的暴力原因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暴力原因、家庭暴力方式,暴力方式与受害人造成问题,存在家庭暴力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等问题的调研分析,对家庭暴力与青少年不良行为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暴力性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教育生产反作用性,家庭暴力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认知,影响青少年形成不良行为,造成暴力性违法犯罪的结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陈思 《法制博览》2015,(8):247-248
人类家庭自产生始,暴力就如影随形。家庭暴力存在于较多家庭中,由于家庭暴力的隐蔽性等特征导致家庭暴力的取证非常困难。本文从历史文化、法律证明以及个人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家庭暴力取证困难的原因,又分别与之对应的从社会控制,法律完善以及个人意识角度来设计家庭暴力取证困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据最新一项社会调查结果,进入90年代以来,对家庭内部成员,特别是对妇女进行暴力侵犯的事件,发生率比80年代上升了25.4%,其中恶性的人身伤害事故约占20%──30%。还有一项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6亿个家庭中,每年约有10万个家庭因存在暴力而解体。1994年10月我国第一条家庭暴力投诉热线在北京开通,妻子投诉丈夫虐待的占87%。显然,这种被称为“家庭暴力”的问题,正在毁灭一个甚至多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已成为有关国泰民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家庭暴力的界定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述评台湾民事保护令制度之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保护令是家庭暴力防治法的核心和精髓,是家庭暴力被害人最直接最常见的救济方式。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引进美国首创的民事保护令制度,改变传统的“法不入家门”的观念,采取公权力对家庭暴力提前介入的方法,由法院依法核发,针对家庭范围内的侵权行为,做出以预防暴力再次发生为目的的命令。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问题逐渐从私人领域走入了公共视野;时至今日,家事法学界已经普遍认为家庭暴力绝非受害人的"私事",其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防治家庭暴力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由于家庭暴力发生于家庭内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又基于"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而不愿去主动投诉、揭发,致使大量家庭暴力事件不能被司法、行政机关及时发现与处理。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中应引入强制报告制度,并对其义务主体范围、不作为的制裁及免责事由等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宪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逐步对妇女的权利进行了完善,一方面有力地保护了妇女的权利,另一方面也使妇女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法律权利,妇女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对于女性来讲,婚姻和家庭生活是很重要的,但是在现实生活、媒体、网络中,笔者了解到家庭暴力在许多家庭尚存在,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特别在家庭暴力中比较隐蔽的妻子性权利的暴力,在某些层面上未得到足够的社会关注。本文欲通过对此方面的分析来维护妻子的性权利并推进立法。  相似文献   

7.
论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家庭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愈演愈烈,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着重从未成年人所置身的外围世界入手,努力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家庭防控措施:坚决杜绝家庭暴力;努力控制媒介暴力的消极影响;有意识引导未成年人学会调节消极情绪;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剔除暴力世界观对未成年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各地针对儿童的暴力多被看作正常现象,至少在一百零六个国家依然允许学校体罚学生,致使十亿儿童仍生活在视殴打学生为合法的国度里。而本应是温暖的港湾的家庭也并非风平浪静,每年多达二亿七千五百万孩子遭遇家庭暴力。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三的儿童在家中遭到体罚,三分之一的儿童遭到器具的殴打。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每年有五万三千名儿童惨遭谋杀。而在低收入国家,未成年人的谋杀率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伸向儿童的暴力之手不仅仅来自犯罪分子和家庭,有的还来自政府。位于英国的“拯救儿童”慈善组织协助了这次调查。该组织在十月十一口披露,全世界有一百多万儿童被关押,其中九成罪行轻微。  相似文献   

9.
马春燕 《工会博览》2014,(27):39-41
家庭暴力在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它打着爱的旗号,实施着最亲密的伤害,带给广大妇女身心的双倍摧残.据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此而解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公害,无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埋下重重隐忧.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是侵害家庭成员特别是侵害妇女权益、对家庭和社会稳定具有危害性的行为。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家庭的不稳定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本文简要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反对家庭暴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它严重影响、破坏了家庭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本文首先从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入手对本法的整体制度框架进行简要评析,重点分析了本法中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其次,笔者结合某省法院316份涉家暴离婚纠纷判决书对我国涉家暴离婚纠纷中家庭暴力认定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家庭...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暴力"行为频发的重要因素,亲子关系残缺、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环境的恶化是未成年人"网络暴力"行为频发之家庭因素的重要表征,而构建和谐家庭环境、规范合理家庭教育、建立健全家庭与社会一体化的网络监管制度是规避未成年人"网络暴力"行为发生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墨宁 《南风窗》2013,(26):37-37
02 颁奖词:2013年性侵幼女频发,王行娟以83岁高龄亲身推动在校学生预防性侵害公益培训,撰文呼吁构筑保护女童的三道防线。她使更多人意识到,社会暴力的戕害比家庭暴力更为严重。从事公益20余年,她创办的"红枫"给处在绝望中的女性带去了心灵的安抚和慰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破坏家庭和睦,影响社会和谐。在现行的法律中,由于没有一部完整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导致家庭暴力事件频发。本文分析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及立法司方面的不足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家庭暴力在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它打着爱的旗号,实施着最亲密的伤害,带给广大妇女身心的双倍摧残。据全国妇联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此而解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公害,无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埋下重重隐忧。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作为共存于家庭和社会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多维的视角,揭示了家庭暴力受害经历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在干预家庭暴力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裁判文书网所收集的2018—2020年全国的家庭暴力刑事案件,文本进行潜在类别分析(LCA),旨在根据家庭暴力罪犯的犯罪计划和动机,确定不同类型的犯罪现场行为.结果发现罪犯可分为"冲动型犯罪""预谋型犯罪""混合型犯罪".现阶段仍需完善反家庭暴力的立法体系,全方位进行反家庭暴力的科普宣传,发挥社区帮扶和监管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绍元 《法制博览》2023,(11):151-153
如今,婚内家庭暴力成为侵害家庭成员人身权益的主要行为,如何有效规制婚内家庭暴力行为,保障家庭成员的人身权益成为难题。婚内家庭暴力危害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针对家庭暴力行为对受害一方进行民事救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妇女权益保护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问题,探讨婚内家庭暴力的救济路径,提出立法上明确婚内家庭暴力人身损害赔偿的权利,完善夫妻财产制度,提高司法救济的力度等建议,对于妇女权益保护,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及时出台,从根本上转变了人们将家庭暴力看做家庭内部私事的旧观念,并将提升整个社会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正确认识,在唤醒受害女性依法维权意识的同时,为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提供法律保护和社会支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家庭暴力固有的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相关立法和执法的疏漏、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和性格因素,以及部分女性维权意识薄弱或维权方式不当等。完善并落实《反家庭暴力法》,需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精准性,唤醒广大女性的依法维权意识,帮助广大女性培育法律情感,树立法治观念,并充分发挥《反家庭暴力法》的各类救济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已日渐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由于对家庭和整个社会的严重危害性而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20世纪初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身体虐待。何为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会导致哪些危害?我国家庭暴力法律规制现状怎样,存在哪些缺陷?在我国是否有必要制定一部统摄全国的《反家庭暴力法》,立法上又该如何进行规制?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依托对家庭暴力内在本质的深度剖析及有关家庭暴力立法的研究,认为很有必要尽快在国内制定一部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以期这一困扰整个社会的问题能早日得到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