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闫利斌 《法制博览》2023,(25):163-165
我国《专利法》规定,实用新型旨在保护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材料的改进在实用新型专利中被排除在保护客体之外。涉及材料的实用新型是保护客体判断的重要部分,本文结合涉及材料相关案例对其是否属于《专利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保护客体进行探讨,期望对实践中依据该条款进行的专利审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专利授权确权和专利侵权诉讼中,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和技术等同的引入,让专利制度中看似相互独立的两种法律程序之间有了交集,程序之间的碰撞产生了火花,成为近些年来专利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功能性技术特征的法律规制,功能性技术特征与专利审查、等同原则之间的关系,结合笔者代理的专利诉讼案例阐述功能性技术特征的解释规则,从案件代理实务角度阐述涉功能性技术特征的专利撰写和专利诉讼案件,以给专利从业者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扬  卞康 《法制博览》2023,(25):53-55
《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要求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方案是否属于“技术方案”进行判断。本文基于《专利审查指南》中有关技术方案判断的相关规定,结合电子游戏领域的典型案例,剖析了电子游戏领域在技术方案判断时的关键考量因素,以期为《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在电子游戏领域专利审查中的适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彬 《法制博览》2013,(2):116+115
根据国家《专利法》有关规定,国家专利权的授予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实用性与新颖性,即人们常说的"专利三性"。为深入了解我国专利法授权具体情况,本文特从"专利三性"基本概念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专利三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新颖性和创造性的内涵与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规定的具体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证据保全是一项保护特定案件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和证据提出权的核心诉讼制度,关系到当事人程序权利和实体权益的实现。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事诉讼法》)对证据保全制度作了很大的修改。下面笔者就此次新《民事诉讼法》浅谈对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我国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和健全,随着《刑法》的修改和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在诉讼活动中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证据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刑事犯罪案件中,从案件现场提取的痕迹物证,往往对案件的分析、研判和侦破起着重要作用,甚至于直接破案。这就要求刑事技术人员接到报案后,应讯速到达现场,并客观、细致、全面的勘查现场,及时发现提取有关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7.
新颖性宽限期制度是为促进科技交流,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申请人在申请日之前的某些公开行为不影响其新颖性的制度。我国《专利法》2020年第四次修正时对新颖性宽限期制度进行了修改。本文通过国内外新颖性宽限期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优化新颖性宽限期制度,简化审查规则,减轻申请人在提交证明材料等方面的压力,并相应提出《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出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优势,针对电子证据的实践应用做出分析。首先对电子证据以及其在《民事诉讼法》中的法律定位进行介绍,了解电子证据不同的定义,明确电子证据的优势与应用价值。其次介绍电子证据可采性与证明力,分析判定可采性、证明力的方法。最后分别从电子证据采集、电子证据举证与质证、电子证据审查与认证三个阶段,分析电子证据应用面临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法。在民事诉讼中最大程度发挥出电子证据的价值,为调查案件真相提供证据支持,这也有利于实现今后电子证据的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9.
证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查明案件事实是整个诉讼过程中不断追究的最终目标。本文试图从证据的性质及划分种类等不同方向出发,多角度的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论证,从而揭示出证据在查明案件事实中所体现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某文“专利流氓”案是我国首例对专利主张实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刑法》介入专利“维权”诉讼,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通过研究“专利流氓”的实质以及行为模式发现,客观现实、刑法的任务以及利益平衡,为《刑法》介入“专利流氓”的规制提供了正当性依据。“专利流氓”在全世界泛滥并且在我国存在滋生的土壤,《刑法》对“专利流氓”的规制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刑法》规制“专利流氓”发挥了刑法相较于民商法、行政法的后置性,充分考虑主客观统一原则。同时“专利流氓”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其威胁了专利交易市场中企业的专利研发和经营实施,因此采用《刑法》规制“专利流氓”具有正当性。专利制度的存在是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平衡的结果,“专利流氓”损害了专利使用者的利益,利用《刑法》规制有利于实现利益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1.
刘璇斐 《法制博览》2023,(20):151-153
《专利法》中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本文从专利审查和侵权的角度出发,对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的解释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相关规定以及我国目前对参数特征限定产品权利要求解释的不同观点,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媒体     
《南风窗》2013,(1):16-16
01中国专利热潮引发法律思考英《自然》12月20日由于中国雄心勃勃致力于"创新型经济"建设,各企业纷纷为来之不易的知识产品寻求保护,从而各项专利激增。从2008年到2011年,专利申请个案年均增长20%以上。2011年,中国受理了526412起专利申请,首次超越美国。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专利诉讼案的剧增。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统计,2011年就有专利诉讼案件7819起,大概是美国同期的两倍。专家表示,尽管企业和研  相似文献   

13.
王云辉 《法制博览》2023,(12):100-102
工程案件中,“谁主张谁举证”仍是一般举证规则,但该规则同时受到诚实信用原则约束。如一方当事人违背诉讼诚信原则的,即使另一方举证存在较大瑕疵或不足,法院也可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或加重一方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4.
张红梅  王鑫 《法制博览》2023,(22):49-51
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面临着专利实施运用能力不足,大量专利并没有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局面。因此,我国在《专利法》的第四次修改中引入了开放许可制度,以期解决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推动专利向生产力的转化。由于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在《专利法》中并未作详细规定,希望能够在后期出台细则以及审查指南中予以具体规定。同时,本文就开放许可制度在应用中的价值体现以及具体适用中可完善之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谢易 《法制博览》2013,(8):109+108
2010年《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确立了一项新的证据排除规则,即瑕疵证据可补正的证据规则。同时司法过程中存在对补正适用的误读以及自由裁量的误用,通过分析可补正的证据范围,实物证据的排除与瑕疵言辞证据应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司法实践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权利人对其所受侵害的举证不能是导致损害赔偿额难以确定的直接原因.因此不仅要认识到专利侵权损害的本质,还要解决权利人因举证不能而导致损害赔偿额无法认定的问题.实务中如果权利人提供的证据无法满足证明要求,其诉求就不会完全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应正确运用举证证明规则,适当减少权利人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
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基石,诉讼活动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证据的收集过程,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伴之而来的网络侵权的案件也日渐增多,因此,对网络侵权案件证据的收集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最新修改的《专利法》新增了诚实信用原则,本文从专利审查实践的角度对诚实信用原则在专利申请和审查中进行解释。针对立法本意,提出诚实信用原则同时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与保护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针对专利申请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情形探讨,提出非正常申请行为和违反相关约定或法律的专利申请行为。针对如何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专利实质审查,提出审查员不能根据违反诚实信用原则驳回发明专利申请,但可以对非正常专利申请进行处理。针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救济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提出民事、行政、刑事救济以及可能需要承担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王储 《法制博览》2013,(10):49-50
本文根据《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的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立足于司法实践,对于破产派生诉讼中的管辖、诉讼主体、诉讼中止、调解程序以及涉及债务人执行案件中止等具体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破产派生诉讼案件属于专属管辖案件,该类案件中进入破产的一方(债务人)诉讼主体应为破产的企业法人而非破产管理人。将破产受理时已经开始但尚未终结的破产派生诉讼长期搁置的作法是错误的,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财产后上述派生诉讼就应该及时恢复审理。破产派生诉讼中调解协议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必须经债权人会议或债权人委员会通过。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诉讼法当中,证据制度是其中的基本制度,而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案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且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刑事诉讼案件的定案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为此,我国从刑事诉讼案件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旧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完善与修改,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新《刑事诉讼法》,从而令证据制度更加细化、科学,可操作性增强。在此,本文将以新《刑事诉讼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关于证据制度的完善与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