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20,(5)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形势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前所未有,使得全球开始思考:人类文明发展的出路在哪?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发表了围绕人类文明交往问题的一系列相关论述,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其中,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深化与拓展,同时吸纳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墨的理念精髓。这一思想既是一种可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动力,也可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条件和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5月15日,北京)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这个草木生长的美好季节,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聚一堂,共襄盛举。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明并非彼此隔绝,全球化时代,从马克思“交往形式”中“精神交往”视角来审视多元文明关系,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多元文明“交往形式”谬误违反辩证法且对文化发展造成危害,文化相对主义持文化“孤立线性发展”观阻碍文化推陈出新,文化霸权主义试图将多元文化“归于一元”不利于文化传承发展,文明冲突论过度强调文明差异而引发文明冲突。为化解困局以重塑多元文明良性“交往形式”,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指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以克服文化相对主义,尊重多元文明多姿多彩以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发现并传播诸文明共通“文明之美”以消解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4.
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世界大变局中,习近平同志立足中国、关切世界,创造性地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观。这一文明交流互鉴观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交往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置的交往智慧为文化底蕴,以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明交往思想为重要理论来源。它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其现实起点直接源于对人类文明面临共同挑战的积极应对,实践要求囊括于“三大超越”的深刻内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价值导向落脚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充分彰显出中国对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大国担当,具有深远而持久的世界意义,其现实践行必将助推世界交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5.
<正>有机会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谨对博科娃女士再次当选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表示衷心的祝贺!对教科文组织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诚挚的敬意!教科文组织诞生于69年前,那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硝烟刚刚散去。面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惨烈后果,人类又一次反思战争与和平的真谛。千百年来,人类都梦想着持久和平,但战争始终像一个幽灵一样伴随着人类发展历程。此时此刻,世界上很多孩子正生活在战乱的惊恐之中。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风险与希望、挑战与愿景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内在张力与外在表现,深刻揭示人类文明的本质及其互动与发展特征,成为当下必须直面的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紧迫性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中国道路实现史诗般崛起的现实成就与文明品质,习近平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以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展开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地阐发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本质论、“交流、互鉴、共存”的文明关系论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论,从而为在21世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历史进步与和平发展,提供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明自信理念。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所引发的知识汇通,是中西文明互鉴的客观需求和重要表现。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知识汇通模式:“中学为本”“西学为本”和“中西学并举”。它们分别以“西学东源”“中学西源”和“中西学异源”学说为理论依据,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发挥了主流作用。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下,如何将中西知识实现恰如其分的对接,仍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明末清初以来形成的三种中西知识汇通模式或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全球“三大赤字”危机的产生与西方文明中心论主导下传统“一元、等级、霸权”文明交往秩序自反性演化密切相关。世界休戚与共、命运相连的现实境遇,内在地要求批判和超越西方文明中心论宣扬的“普世价值”逻辑,倡导以“共同价值”为理念遵循和价值旨趣的文明互鉴论。文明互鉴论是新时代中国从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高度出发,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贡献的中国智慧。这一伟大智慧蕴含在共商中凝聚价值共识、在共建中促进共同发展、在共享中实现秩序正义的实践理路,必将推动世界文明交往秩序朝着多样、平等、包容、共赢的方向变革。  相似文献   

9.
面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时代潮流,习近平站在人类文明和世界道义高度,在深入思考多样性文明何以和谐共生共存共进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重要观点,主要有四点深刻内涵:一是人类各种文明是在继往开来和交流互鉴中走到今天的,二是文明交流互鉴要把握好文明相通属性,三是文明交流互鉴要以平等为前提,四是文明交流互鉴要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  相似文献   

10.
陈燕 《瞭望》2019,(45):30-33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并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一论述,进一步坚定了崇明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建设现代化生态岛的信心和决心. 就崇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来说,近年来,我们在市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把崇明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岛的战略目标,坚持贴近海岛实际、贴近基层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着力倡导"崇明——崇尚生态文明"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崇明相继获得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全县居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只有造福人类才能成就文明。文明升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全面进化的现代化过程。人类走过从马车到汽车、从油灯到电灯、从算盘到电脑、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进步过程,是现代化和现代文明不断推进的过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厚植肥沃的文化土壤,使新型举国科学技术体制释放出更大活力、创新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迭代创新、颠覆性式发展,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科学技术基础,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7,(11)
<正>政治交接是民主党派永恒的主题。各党派中央在2012年换届完成后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深化新一轮政治交接、增进思想政治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和重要批示。俞正声同志在2015年10月召开的统战系统学习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暨中期推动会上,对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意见。中央统战部对开展这项活动高度重视,前期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周密准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这些都为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社会近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交流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所在。"生生之谓易",有交流,有碰撞,就会有变化;有变化,就会有机会,有发展。不同文明间交流和碰撞,可能会有一时的不适应,甚至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但只要方向明确,平等交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就会柳暗花明,浴火重生。在文明交流中发展,抛弃"孤岛"思维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是中国社会近百年历史经验与教训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晋梁 《瞭望》1999,(14)
去年10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在上海达成四项共识:第一,两会决定进行对话,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由两会负责人具体协商作出安排;第二,加强两会各层级人员的交流互访;第三,就涉及两岸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形势怎么样?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有说好的,有说糟的;有说还可以的,有说不怎么样的。从今年上半年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形势是相当好的。 农业,尽管上半年灾害频仍,播种面积减少,但夏粮产量仍可保持或略微超过去年的水平。工业,上半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7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2%,而且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各月生产发展比较均衡稳定。二是轻重工业比重大体各占一半,比较协调。三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原材  相似文献   

17.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政治保障,依靠中国精神的凝聚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美国梦"强调的勤奋、勇气、创新和决心,对世界具有一定的感召力。中国梦与美国梦既互相区别,又相通互鉴。  相似文献   

18.
16至18世纪首次发生的中西文明之间的学术交流,使得西方哲学经典(以亚里士多德著作为主)被翻译成中文,同时中国哲学经典(以“四书五经”为主)也被翻译成西文。16至18世纪,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哲学思想首次与中国士大夫学者产生互动,并在当时不同的哲学分支中(逻辑学、形而上学、人性论、宇宙论、伦理学、神学)具有不同的表现和意义。中西哲学的早期接触,为近现代中国更广泛和普遍地引入西方思想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14,(12)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近几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百姓福祉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但就目前情况看,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方面,耕地还需进一步保护。  相似文献   

20.
余庆 《党政论坛》2012,(11):10-13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着力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时期。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船陕推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必将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和开拓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