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百万人痴迷“法轮功”邪教,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痴迷“法轮功”者,有思想意识、意志品质、性格特征等自身原因;“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诱惑控制,也是许多人痴迷“法轮功”的重要原因。必须预防和转化并重,全社会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邪教“法轮功”是社会问题、社会心理现象的一种表现,在这个大前提的基础上必须看到“法轮功”痴迷者与其他人在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了有效治理邪教问题,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法轮功”痴迷者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状况,找出痴迷者与普通人群之间的心理差别和其形成的原因,对于帮助挽救邪教痴迷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邪教的治理对策中,在痴迷者的转化、矫正工作中,必须增加心理学的角度和方法。这样才能对“法轮功”痴迷者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其实施的行为大多为我国刑法所禁止 ,构成了各种犯罪。运用刑法武器打击邪教组织 ,是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4.
“法轮功”事件给我们以沉重的思考,我们在深刻反思“法轮功”事件的经验教训的同时,有必要深入探索“法轮功”事件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并继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思想素质,塑造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思想观念,筑起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长城。  相似文献   

5.
"法轮功"等邪教根本不是宗教,而是宗教的天敌.宗教与"法轮功"等各种邪教有五点本质不同社会性质不同;崇拜偶像不同;组织方式不同;活动目的不同;适用政策不同.  相似文献   

6.
“法轮功”组织是一个带有邪教性质的组织 ,其歪理邪说和活动是在新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愚昧迷信 ,是在科学昌明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一股逆流。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深入揭批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反动本质。同“法轮功”组织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思想政治斗争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不可掉以轻心。“法轮功”问题的发生既不是孤立的 ,也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着它的深刻而复杂的国内社会政治背景和扑朔迷离的国际背景。正是这些国内国际背景 ,构成了“法轮功”问题发生和蔓延的原因。关于“法轮功”…  相似文献   

7.
当前同“法轮功”斗争的形势严峻 ,表现在“法轮功”非法活动组织性明显增强 ,聚会、串联活动屡禁不止 ,非法宣传猖獗 ,手段更加诡秘 ,“法轮功”分子转化困难等方面。面对这种形势 ,必须采取针对性对策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突出专案侦查工作 ,重视情报信息的收集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成立专门机构和专职队伍 ,从而强化与“法轮功”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1月23日下午,正值农历腊月二十九,千家万户喜迎新春,爆竹声声除旧岁,来自河南开封的七个法轮功痴迷者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集体自焚。据说,他们是按照法轮功师傅李洪志的“经文”,“放下生死”,上“更高的层次”,实现“最  相似文献   

9.
1月23日,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那悲惨的场景令世人震惊,邪恶的烈焰吞噬了无辜的花季生命,这进一步使“法轮功”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恶本质大白于天下。“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激起了我院师生对邪教的愤恨,假期一结束,学院立即召开全院师生揭批“法轮功”大会,院党委书记马成云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全院师生深刻认识这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宗教界特别是佛教界,在同邪教“法轮功”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们率先发起了对“法轮功”的批判,率先在教内认定“法轮功”是邪教,并率先公开向世人指明“法轮功”是带有邪教性质的非法组织。这表明,我国宗教界不仅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且在特定历史时期在同邪恶势力的斗争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邪教“法轮功”被依法取缔后,又有反弹,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它与西方的邪教一样是危害社会、荼毒生命,逆社会发展潮流而孳生、必将走向死亡。但由于“法轮功”邪教流毒甚广,至今还有一部分痴迷者不思悔改,转化工作艰难,因此我们同“法轮功”邪教的斗争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中外刑事司法的一个共同走向是从一种作为公共景观展示的"广场化司法"转向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开展司法活动的"剧场化司法",这不仅是法治和人道的要求,而且也符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经济学要求。当然,"剧场化司法"也可以对"广场化司法"的某些因素加以扬弃。  相似文献   

13.
在同邪教作斗争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运用法律的手段。依法治邪是由依法治国决定的。依法治邪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并处理好依法治邪与团结教育大多数、提高公民素质以及综合治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自然"这个原本作为自为存在的事物在广告文化中成了被大量操纵的能指符号用来推销产品,这同时也是重新塑造一个"自然"的过程,"烹调自然"与"回归自然"成了广告文化中两个重要的策略,而这种广告文化最终在改变着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种广告文化对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6.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在于所谓各国意志之间的协议,即"协调意志"说.但是,"协调意志"说的意识形态性与现代国际法理论及发展趋势存在冲突,与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发展存在不和谐之处,"协调意志"说的意识形态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法发展的推动力受到削弱,损害了国际法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国际法,不应局限在某一狭隘的、群体的范围内,使其更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就要把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发展过程的“长期性”统一起来;就要把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它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统一起来;就要把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历史结局的“趋向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