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中国青年论坛》今年1期上,刊载了一位自称“神话学者”的文章:《意识形态的神话与现实》(以下简称《神话》)。作者是《河殇》的作者之一。如果人们通过《河殇》那扑朔迷离的文字无法理解这位神话学  相似文献   

2.
在发表于《史学月刊》2010年第1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一文中,作者牛可指出,“国家安全”理念是二战后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和国际关系理念中的一个新的要素,是“国家安全国家”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基础。“国家安全”理念的特性是对外部威胁的强烈感知和强调,对“安全”和“利益”含义的广泛的、  相似文献   

3.
解松在《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发表的《社会思潮与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一文中认为,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着“睛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文中所说“社会思潮”,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反映一定社会阶层或某些群体的利益需求,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的《共产党宣言》 ,就其理论的指导思想、原理、原则及思想特质来看 ,无不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 ,确立为党必须贯彻坚持的指导思想 ,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胡锦涛同志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进一步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它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诞生在19世…  相似文献   

6.
《围城》是中国40年代学者钱钟书先生所著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发表后在华语文坛确立里程碑地位;但在随后的40年间,因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这本小说成为“毒草”、“四旧”,在中国大陆遭到禁锢,直到80年代才重见天日。《围城》描写的是人性的欲望怪圈——主要表现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要件中:如婚姻、事业……等方面循环往复的“进进出出”;回顾这本小说40年的际遇,又何尝不是经历了一回人性的“围城”呢?文章尝试从文学的历史观批评方法入手,浅析《围城》所蕴藏的深刻人性认同在约半世纪后掀起回归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重温历史都是为了现实。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句名言:“二十年来辨是非。”历史常常出现惊人的相似。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反复出现过二十年辨是非的事情。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过:“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这是当前党政干部关注的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之一。笔者就吉彦波教授在《延边党校学报》2000年第二期发表的《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应是“三个有利于”》一文中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应是“三个有利于”的观点以及围绕着“精髓”问题阐述的一些论点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认为不能否认或改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个全党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发表在《中国青年论坛》1989年第1期上的《意识形态的神话与现实》(以下简称《意》文)是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意识形态问题的论文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篇,这篇论文在“学术争鸣”的旗号下提出了一系列新奇的论点,很值得人们深思。现在仅就其中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的概念,从理解“历史”概念的前提条件出发,强调物质生活、人类满足自身需要时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社会关系这三者是我们理解“历史”概念的三个方面;马克思的历史观始终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与现实个人的关系方面来理解“历史”;最后,随着世界生产和交往的扩大,“历史”并不是停滞不前,不向外扩展的,历史会向全世界历史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没有写下有关党性问题的专著文章;但他在一系列著作中,对党性问题都有过深刻丰富的阐述。 1.关于党性概念 毛泽东认为,党性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无产阶级的立场感情。 1941年5月,在著名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初次明确使用“党性”概念,从解决党员首要问题这一思路出发,来揭示党性的本质。他分析了党内在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12.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评介董德刚作为“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种,宋惠昌教授的新著《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不久前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视野开阔,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对当代世界的各种意识形态都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它们的利弊得失和演变趋势作出了独...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麦海东《国史》教学的历史使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来说,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刘怡  薛萍 《理论前沿》2006,486(21):23-24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共同的类的认识到揭示出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再到现实的、具体的“个人”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即从赞同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到清算、批判、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确立、阐发自己新哲学世界观的过程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意识形态工作思想重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教科书的编写、报刊和文艺工作在意识形态中的作用。这些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自己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不言而喻,由他们共同创立的“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简称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特征,这两个重要特征是从本质特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形成发展不断借鉴、吸收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真正把评论作为党报的旗帜,作为体现党报权威和特色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2011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5月26日,发表《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引来一片叫好声音,之后再度发力推出新的一组文章“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第一篇是《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  相似文献   

20.
从“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终结”到当下“后意识形态时代”的青年期待,这是学理探究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趋向的逻辑主线.基于此发现,我国青年意识形态不单单是一种“本体论存在”,更是一种“关系型构成”:“多元、多样性、碎片化”的意识形态承认与“单一、同一性、聚集化”的意识形态转向.全景式解读我国青年意识形态生活现状,系统归纳我国青年意识形态规律生成,最终实现对“后意识形态时代”青年期待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