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我国市场经济的不 断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行政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行政法治理论的不断成熟,为行政诉讼 原告资格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政治条件、实践基础及理论前提。21世纪,我国社会的经 济、政治、法制实践和法治理论仍将不断变迁,因此,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必将继续向逐步放宽 的世界性标准发展。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法严格规定了行政相对人作为原告的起诉资格,其弊端是显而易见,本文基于此就如何扩大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弘 《长白学刊》2006,(5):41-43
我国在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时,主要从属事因素方面上考虑,较忽略属人因素。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法治的发展,及国际行政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发展潮流,必须逐步放宽和统一行政诉讼原告起诉资格。在属人因素上,要重新理解行政相对人的内涵;在属事因素上,要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发展途径上,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4.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主要由被告承担,原告所承担的举证责任极为有限,这一规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但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文章从举证责任的涵义入手,分析和阐述了原告在行政诉讼中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并结合审判实践,对在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举证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实现司法效率和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由于受损的是公共利益,因而在诉讼中由谁来提起诉讼则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建立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而言,考虑到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价值取向和司法实践,结合域外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应赋予我国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和检察机关具有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6.
陈玲 《人民论坛》2010,(8):86-87
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是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先决问题之一。应采用当事人适格理论,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多元化。这不仅能使民事诉讼法诉权理论更加完善,而且能更广泛、更充分地通过诉讼资源弥补法律漏洞,保护公益设施和公共财产,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使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成果,本刊分上、下两部分刊登。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几位研究生:唐小娟、杨新登、李晓玲等)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限制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提起。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着迫切的需求。对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分析可在司法实践层面弥补环境公益诉讼的部分空白,对于推动我国环境诉讼立法和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认定问题是长期困扰行政诉讼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以分层的构成要件来认定行政诉讼被告资格,是一条可行且符合立法本意的路径。在立案阶段,行政诉讼被告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人民法院即应登记立案。到了审理阶段,行政诉讼被告不仅应当具备形式要件,还应当具备主体要件和行为要件,才是适格的被告。  相似文献   

10.
案情介绍 王某家住北京市某区某楼某单元101号,于2008年1月3日倚自家阳台向外扩建了一间20平方米的简易房,并与阳台相通。1月10日,王某将自家阳台和自建简易房一并出租给周某,王某收取了周某租金,并向周某开具了收据。周某在此期间不知王某自建房屋这一情节。  相似文献   

11.
陈玲 《前沿》2010,(20):105-107
民事公益诉讼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有效地保护公共利益和消费者权益存在着阻碍。为此,应当进一步取消对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不适当限制,并进一步改造和完善诉讼代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一项重要司法救济措施,在许多国家已通过立法予以确立,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诉讼制度。面对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赋予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但该条规定过于原则,在理论上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在司法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细化的环节。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作用,明确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并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范围应是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经济公益诉讼的研究还不完善,有必要从更深层次上对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进行思考,为相关制度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持。从诉讼的理论基础———诉权的角度,对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进行探讨。基于诉权结构分析的角度,经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基础在于当事人适格理论的支持;基于诉权保障的角度,我国经济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应包括特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这三类主体;基于防止滥用诉权的角度,应对公民的经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赵勇  曹海青 《人民论坛》2015,(2):105-107
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落实基层民主制度,实现村民自治、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等方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就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以及村民委员会的行为能否被纳入行政诉讼等问题,学界存在较大争议,实践中村民权益未能得到有效地救济。  相似文献   

15.
索文娟 《桂海论丛》2007,23(1):84-86
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及制定相应的制度,赋予公民、社会团体、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的权利,是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张玉东 《人民论坛》2012,(35):104-105,31
立法机关应持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让公民个人获得同社会团体和有关机关同等的主体资格权利。文章认为放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增加非利害关系关系人主体资格,使多元主体参加到环境公益诉讼中来,进而促进我国环境诉讼制度的完善,激发民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对行政诉讼起诉资格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理论的研究,都是行政行为加权益的思路,但会出现冲突, 进行概念整合,使用起诉资格的提法。可实现司法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行政公益诉讼何去何从,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近年来,围绕行政公益诉讼问题可谓是观点纷呈。热吹捧者有之,冷思考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为使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最终确立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是黄学贤教授主持的司法部项目《行政公益诉讼研究》(06SFB5007)的阶段性成果,本刊分上、下两部分刊登。由于是笔谈,课题组成员(黄学贤教授的几位研究生:唐小娟、杨新登、李晓玲等)观点不强求一致,其宗旨是为《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9.
龚学德 《求索》2013,(1):186-188
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具有诸多缺陷:从行政机关自身看,行政机关拥有的强势地位使其不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否则可衍生出诸多不正常的行政现象;从法院方面来看,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破坏了审判的独立性,不利于公正地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从污染企业角度来看,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掩盖了政府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不符合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所以,应将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赋予公民或民间非政府组织而不应赋予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20.
从1843年的福斯规则到现今各国依照本国国情所制定的一系列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让我们看到了该制度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但是作为一种异态规则,股东代表诉讼突破了法律的多种常态规则,不论在诉讼的实体性还是程序性上都需要重新构建,对原告资格的认定和限制便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