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给农民捐款不如到农村实干,用积累的经验、资金和人才资源真正为农民做点实事一个资产上亿的老板选择到偏僻、贫困的农村当“村官”,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在农村主事。他不是农民,经营的企业与“三农”也不沾边,有人说他是“钱多了没处花”,也有人说他是“跟自己过不去”——刘树生担任村党委书记半年多来,个人垫资300多万元,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群众生活条件。他带去资金、市场等资源,还带去新的观念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消费市场有多大潜力,如 何开拓农村市场,这是当前 扩大内需的焦点问题。对农村市场的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都是不可取的,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分析农村市场,才能拿出有效对策刺激消费,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一万三千亿”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现实拉动力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生活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这个大背景,决定了农村市场的潜力大有挖掘的余地。自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夏天作出开拓农村市场重要指示以来,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切实把开拓农村市场作为重要工作,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取得了…  相似文献   

3.
“海尔”人根据农民用洗衣机洗红薯的需求,设计出大水管洗衣机,很受农民欢迎,一向被商家认为是“易守难攻”的农村市场被其打开缺口。一家电视机厂学习“海尔”的做法,生产出一种价格低廉、宽电压、少功能的彩色电视机,入市之初被农民抢购一空。敝地一家水泥厂为了把...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主席在199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贯彻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首先要把农业搞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江主席的讲话,再一次明确地指出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突出地强调了农业、农村、农民这三重问题都与农村市场有紧密的联系。农业的发展是农村市场的物质基础,农村及其特定的环境决定了农村市场的范围与特性,农民则购成了农村市场的庞大主体。开拓农村市场不但对于我国实现跨世纪的战略目标、保持农村的基本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且对于目前我国贯彻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司+农户”:新乡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王定邦如何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是当前农村改革中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河南省新乡市在农村不断改革中,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十农户”的道路,在农户与市场间架起一座桥梁。新乡市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  相似文献   

6.
●费改税:农民有“六盼” ●中国股市迈开市场化步伐 ●中文域名管理权争夺战拉开帷幕 ●启动农村市场怎样加力 ●西部旅游业如何利用海内外资金 在费改税即将在全国农村推开时,笔者到农村调研,发现广大农民对农村“费改税”有“六盼”。 一盼全面了解“费改税”政策的内容。农民群众反映,他们从报纸、电视、广播中虽然了解到一些有关农村“费改税”政策的内容,但还不全面、系统、翔实,他们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能把中央和地方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精神和主要内容,及时向农民进行深入广泛地宣传,最好能印制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册子,…  相似文献   

7.
楚东 《瞭望》2003,(46)
中国的农民需要学习,中国的农村需要学习。建设学习型的社会,中国的农村既是最大的难点,也是最富潜力的大“市场”。 搞市场经济,让很多地区长期习惯于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的农民有些不知所措,至今依然在为脱贫致富而挣扎。但也有不少地区的农民凭着对市场的直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原始的创造力,在走向市场中脱颖而出,寻摸出了各种各样的致富途径,成为农村改革中的一个又一个典型。 以典型点燃农民的激情、激活农民的智慧、挖掘农民的创造力,实际上是中国发展农村经济的传统手  相似文献   

8.
农村市场为何难以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卜 《瞭望》1999,(35)
从城乡人口分布看,我国农村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70%,而城市人口占30%。但从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看,目前城镇居民约占60%,农村约占40%。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所占的比重与其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份额是极不相称的。因此,农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农民对工业品有较强的需求意愿。近几年来,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农村市场潜力的释放,导致长期以来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使农村市场启而未动。1998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4%,低于城市0.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农村消费品零…  相似文献   

9.
怎样用健康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城镇街道的文化市场?山东省泰安市建设文化大院的作法,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青年人有了去处 在泰山区,记者走访了十多个文化大院,接触了不少农民和街道居民,文化大院就象一块“磁铁”,吸引着爱动不爱静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记者来到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杭嘉湖平原,在太湖之畔,在上海市郊,处处见到农村市场商品充足,购销活跃,市场稳中有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三多”和“三稳定”:新产品多,适销对路商品多,送到农民家门口商品多;人心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稳定。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3,(46)
当广大农民对“农村市场经济”这个词儿还感到十分陌生、说起来拗口的时候,却流行起这么一句话:“把农民推向市场!”报章上赫然这样写着,广播、电视中激昂地这般说着。可以为这句话作个注脚的是,不少地方的领导关于建设农村市场经济的讲话:从此不再管农民的种植计划,一切由农民自主决定。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什么赚钱就种什么!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本达小康后 ,作为农民娱乐形式之一的电影 ,在农村还有没有市场 ?随着全国电影体制的改革 ,农村电影市场逐步放开 ,过去靠计划留成补贴生存的县级电影公司 ,在获得农村电影经营自主权同时 ,面临着自负盈亏的风险 ,农村电影业能不能自我生存和发展 ?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难题 ,下面谈谈个人在调查中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一、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农村工作的需要 ,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电影市场的内在动力成都市从 1997年开始的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受到农民欢迎和社会各界好评 ,已成为…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给今年2月份召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全国代表会议”的信中说:“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农业产业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强烈要求。希望供销合作社自觉履行这一历史重任,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成为农村综合性的服务中心,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监督和领导,支持供销合作社广泛开展工作,使供销合作社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我国跨世纪…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生活用能历来是农民生活的首要问题。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的传统地位还在“米”之先。这几年来,农村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作物增产,烧柴问题有所缓解,但是根本问题远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一位理论工作者提出了运样一条建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我们相信,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农民问题,一定会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消灭贫困,已经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致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如何引导亿万农民进入市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农业处总结了省内各级领导农民走“贸工农一体化”道路的经验,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示.江苏经验最根本的一条是以农业、副业为基础,以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贸工企业作龙头,依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组织带领农村的生产,并按照“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将贸工农三方组成多种形式的联合体.这种公司加农民或企业加农民的结构,不仅有助于生产、流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保护农民的利益.实践证明,这不失为当前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村没有小康,不可能有全国的小康;农民没过上小康生活,不能说中国人过上了小康生活.那么,农村如何才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梦”?农民怎样才能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呢?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于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民的“全面小康梦”至关重要,在相当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成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安化农民的“全面小康梦”、让安化农民真正过上小康生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本开发新要求与路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非农化发展战略不断加速“三农”问题凸显,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加剧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加强农村人力资本开发不仅成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现实需要,而且赋予了时代性、分类性、动能性、综合性的新要求。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必须创新路径: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村人力资本流动,用教育打造农村人力资本的新动能,用培训增强农村人力资本的市场适应性,用保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持久性,用劳动力迁移激发农村人力资本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村经济发展要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农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二是要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三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离土不离乡”、“离土也离乡”等方式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实现从“重产量”到“重效益”的转变,逐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上四个转变都要通过市场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首先要得到市场的承认,才能在交换中实现其价值。搞生产先找市场,这对农民和各级农业、农村干部部…  相似文献   

20.
宫建伟 《学理论》2008,(7):51-52
我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对于“农村、农业、农民”这三者孰轻孰重的问题早已引起国人高度关注,也引发了众多研究。“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剩问题一直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在准确把握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会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