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锦慧 《党建》2012,(8):58-60
再过几天,就到了老舍先生舍身反抗"四人帮"迫害的忌日——8.24。为追念这位文化大师,我来到他的儿子舒乙家。对于世人而言,大师是一个神话。但对于儿子来说,大师无论多么令人高山仰止,他永远只是父亲。老舍先生死后,舒乙陪伴父亲度过了一个漆黑的雨夜。他摸了父亲的脸,拉了父亲的手,把泪洒在父亲满是伤痕的身上,他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做爱回报给父亲……舒乙回忆道:我真正懂得父亲,是在他去世之后的日子。我看了他的全部著作,采访了他的很多朋友。我发现大家之所以敬仰他,不光是因为他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更因为他炽热的平民情怀。  相似文献   

2.
父亲是我心中的一座山,这座山消失之后,我心中茫然若失。他是一个普通的离休干部,他工资不高,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他那拼命工作的精神,尤其是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品德,却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1942年,父亲参加革命工作,任乡财粮主任,为我抗日...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8月30日,是父亲皮定均的百年诞辰,而他离开我们也已经38年了。清明节前,我又一次站在灶山顶上,远处是湛蓝的台湾海峡,一阵阵劲风拂面,却吹不断我对父亲的思念。1976年7月7日11时15分,那一刻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那天,父亲在漳州机场换乘米—8直升机去东山岛参加反登陆作战演习。飞机从灶山脚下的水库低空飞来,像一个走路蹒跚的老  相似文献   

4.
缅怀父亲     
正清明时节,对父亲的思念更加强烈。为缅怀父亲,拙笔写此文,以志永怀念。2015年3月3日11点,从丰都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除夕夜父亲还与我们谈笑风生,没想到,分手仅一周他就永远离开了我们。没能为父亲送终,让我追悔莫及。我跪在父亲的灵柩旁泣不成声,悲痛欲绝。一年来,我时常想起父亲,一幕幕往事如电影般在头脑中浮现。父亲生于1932年4月,我们全家9口共同生活在一间土墙屋里,全靠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动挣工分来养活我们7姊妹。因人多劳力少,  相似文献   

5.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离休干部,他工资不高,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财产,但他那拼命工作的精神,尤其是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品德,却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1942年,父亲参加革命工作,任乡财粮主任,为我抗日武装筹集军粮。那时,他每天总是天不亮就带点干粮出发,...  相似文献   

6.
父亲     
衣恩普 《奋斗》2008,(7):62-63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时光可以磨灭许多往事。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清晰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7.
我的好父亲     
1996年7月22日,是我们全家悲痛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所敬仰的父亲,没有留下一句话,就悲壮地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悲痛中追忆父亲的音容笑貌,想起他老人家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一生,我时常泪流不止。1950年家乡解放,父亲也跟其他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跨进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学校。1957年,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读完小学,但这时他的弟弟妹妹也该上学了,作为长子,父亲只好忍痛丢下书包,让弟妹进了学校,自己则打起农具,开始了艰苦辛劳的人生之旅。父亲是个仁慈宽厚的人,为了解决别人的困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记得1977年,邻居罗安华…  相似文献   

8.
这半年来,我一直不敢想,也一直不愿相信,父亲真的远离我们而去了。他来不及说上一句告别的话,离开了他饱含深情地热爱过的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深爱的亲人们、朋友们、同事们。但他把博大的爱永远留在天地间。父亲爱他的事业,爱得很执著。在我的成长记忆中,父亲总是很忙碌,公文包总是沉甸甸的,几乎每晚都要去办公室批阅文件和文稿。有时下班回来,就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紧闭着双眼,一坐就是十几分钟,显得十分的疲惫。看着父亲日渐增多的白发和忘我工作的情形,我们不知多少次地提醒他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父亲也深知身体的重要性,但在党的事业和群众…  相似文献   

9.
温厚传家久     
正说起家风,我家既没有令人动容的特别之处,也没有成文的家训家规,但爷爷和父亲宽厚待人的作风却根植我心,伴我成长。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永远是那个温厚纯良、医术精湛的老中医。1988年,还在上中学的我随父亲回山东老家探亲。当天深夜,一阵急促的拍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镇里的李顺叔忽然发病,人事不省,家人把他抬到了爷爷家。爷爷诊完脉后,给他的几处穴位扎上银针,不到一个小时,奇迹出现  相似文献   

10.
正"我父亲朱南平弃文从戎,参加了西南服务团,跟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参加剿匪。从此,他在涪陵安家,初心不改,扎根涪陵,乐于奉献,是我永远的榜样……"2020年6月16日,在重庆市涪陵区老干部局和《巴渝都市报》举办的"初心故事会"  相似文献   

11.
像爸爸那样去生活孔玲最后一次与父亲通电话,我的哭诉深深地伤害了他。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我永远也听不到父亲的声音了……去年10月,我与在西藏阿里的爸爸通了一次电话。我要爸爸不要太劳累,多爱惜自己的身体。爸爸还是像往常一样,说他一切都好,叫我别挂念。当我问...  相似文献   

12.
高峰 《当代党员》2009,(9):56-57
5月14日,家住丰都县董家镇余家山的86岁老人余万权到了弥留之际。儿子守在床前,等候父亲的遗言。余万权嗫嚅着,断断续续地说:“告诉黄一志,我永远感谢他,他是个好人!”  相似文献   

13.
我的好父亲     
<正>亲爱的父亲,您36岁时生我,72岁时离开我,陪我整整度过了36年。您离世已15个年头了,但您却好象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您永远活在我心里。对我而言,女儿认为您是天底下最优秀的父亲。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做您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我的好父亲!"  相似文献   

14.
东平  王凡 《党史纵横》2007,(4):32-38
谢绍明,历任八机部局长、国家科委局长、部级领导等。离休后,继任国家科委顾问,全国政协委员。谢绍明的父亲谢子长,是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总指挥和陕北红色根据地的创建人,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谢绍明从小就跟着父兄参加了革命,父亲牺牲时他年仅10岁。春节前夕,我来到80高龄的谢绍明家中拜访。谢绍明说:“虽然父亲离开我们那么多年了。但父亲永远是我心中的丰碑。父亲的人格和理想也影响了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马拉 《红岩春秋》2014,(5):41-45
正李德益大儿子李方荣,正在家里书房的桌上,用父亲传给他的那种漂亮字体,给朋友写一幅"老来不生气"之类的书帖。李方荣今年65岁,父亲当年因病逝世时,正是他这个岁数。他说:"1986年我碰到苏葆桢,他说他认识我父亲;老书法家徐文彬,是我父亲的老朋友。在重庆,认识和晓得我父亲李德益的人,实  相似文献   

16.
亲走了,走得从容、安详,甚至没有声响。他是去年4月7日清晨突然去世的。起床时,他说想喝点水,母亲便到外屋去倒,进来时,父亲已倒在一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去年春节,全家人祝他健康长寿,父亲说,84岁是个坎,我恐怕迈不过去了。果然应验了他的话,应验了那句久远的古谚。四年前父亲被发现患有心脏病,且伴有心衰,此后的日子便每况愈下,后来发展到全身浮肿,医药的作用也愈来愈父不明显了。但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他始终没有躺倒在病床上,走路也不让人搀扶。我问他感觉如何,他总是说没什么。这些年来,我的心一直悬着,感到…  相似文献   

17.
陈知建 《湘潮》2012,(1):25-27
1961年3月,刚过完58岁生日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正在北京四中读初中。3月16日上午,父亲的秘书陈克勤突然把我从课堂上叫了出来,告诉我父亲病危,要我们兄妹立即随他飞往上海。我先是一惊,随后想到父亲一生打败了无数凶恶的敌人,经历了无数艰险,已经两次挺过了心肌梗塞,这次也绝不会被打倒的。但一下飞机,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块黑纱……父亲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还不满16岁。从此;我要想了解父亲,只能从资料和别人的回’忆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2014年9月16日23时18分,敬爱的爸爸带着对亲人对家园的无限眷念,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革命的一生父亲是一名刚毅果敢、信念坚定的军人。他坎坷一生因充满艰辛、曲折而丰沛,铸就了一个从放牛娃出身的红军小战士成长为共和国军队干部的人生传奇。父亲1915年秋冬出生在江西铅山武  相似文献   

19.
早就想写父亲,可是每次想写的时候心里却像海浪一阵阵涌起,让我感慨万千,就没了头绪。也许当我们太爱一个人的时候,反而就不知道怎么形容他了。有一天,我在听大提琴曲,是富尼埃尔演奏的鲁宾斯坦的作品,他的演奏我总是听了一遍又一遍,可还是不断重复地听。我觉得好作品会永远长在我们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父亲秦邦宪诞辰100周年,也是他遇难61周年。时光的流逝并未冲淡我对父亲的不尽思念——尽管我从未见过父亲。父亲对我来说是这样的陌生,又是这样的亲近,他仿佛常在我身边。我对父亲的认识、了解是逐步积累,逐步加深的。从孩提到现在,我盼望他、想念他、埋怨他,到逐步理解他、敬爱他、崇敬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