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淙 《学理论》2013,(9):29-31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两国关系恶化的一种典型表现或曰结果。它发生在推行扩张主义的勃列日涅夫政府不断挑起中苏边界事端、中国内政与外交皆反苏联修正主义的历史背景下,是中方进行的一次边界自卫反击战。这次边界自卫反击战对中国的内政、外交乃至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韩志强 《学理论》2012,(27):36-37
1958年爆发的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是中共领导人面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外交上的应对策略.由于毛泽东提出新的外交战略和理论,使得中国在外交中表现得越来越激进,也导致了中苏双方在外交政策和理论上出现了矛盾.“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使得苏联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局面,也为中苏同盟的顺利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阴影,使得中国和苏联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不断扩大.所以“第二次台海危机”成为影响中苏关系的一个标志,对中苏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全球要闻     
《瞭望》1998,(45)
厄秘和平解决百年争端厄瓜多尔总统马瓦德和秘鲁总统藤森10月26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签署两国“全面、持久和平协定”,从而结束了两国间一个多世纪的边界冲突和领土争端,扫除了长期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厄秘边界争端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特别是在亚...  相似文献   

4.
从抗战结束时世界五大强国之一变成了仓惶逃离大陆的“国际弃儿”,南京国民政府经历了一个从辉煌到没落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中不难发现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是失败的外交。其外交失败的原因包括政府统治的独裁腐败和治理机能的不断弱化,外交政策的频频失误,高估了自身的外交实力和冷战的国际环境对其影响等。研究这些原因对当今新中国的外交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军 《侨园》2015,(Z1):23-25
2014年即将翻过去的时候,12月29日,曾经就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享有"外交名嘴"美誉的中国新任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搭乘"国航"班机从北京飞抵纽约履新,她成为历史上首位中国驻纽约女总领事,当天受到当地侨团各界代表的热烈欢迎。章启月出身外交世家,她立志当外交官后,很快进入角色,并且形成敏捷、沉着、简洁、得体、富于专业和女性亲和感的个人独特风格,令国际外交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外交思想至今影响着中国的对外政策和方向。探究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及理论的形成历程,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毛泽东性格及思想上具有的中国风格;近代中国历史影响下,坚持领土和主权独立完整的外交政策;受国共斗争影响,归纳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统一战线等外交思想;受游击战术影响,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分析毛泽东外交思想具备的重要特征,并以此为据,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价值,借此理解未来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进而促进世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对俄睦邻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俄睦邻关系必须建立在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必须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必须从长远利益、战略高度规划,要增进政治互信,开展多领域合作,妥善解决争端和分歧。江泽民对俄睦邻外交思想对推动中俄关系稳定、持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军伟 《学理论》2011,(11):81-83
坦赞铁路是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从当时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现实来说,坦赞铁路的修建是两国共同的愿望和需求。但独立伊始,坦赞两国国力尚不足,需要外援来帮助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西方大国和组织由于资金和其他原因,对坦赞两国的呼吁采取了拒斥的态度。恰逢此时,中国外交战略逐步实现了转向,使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成了可能。中国领袖外交决策模式对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决策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0,(8)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体育外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外交,认为体育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而体育外交相对于其他外交方式更柔和、更易于被各国所接受,更应该把体育外交的作用放大。本文就通过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参与体育外交的活动,分析研究习近平体育外交思想的形成原因、鲜明特点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缪舫 《学理论》2014,(6):12-13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促使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国外交经历了先是排斥、抗拒外部世界,继而被迫接受与适应西方外交体制,最后主动完成外交近代化的过程。中国外交近代化影响深远广泛,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思想文化、外交制度等各个方面带来积极影响,也促进了中国对于国际社会的融入及其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对今天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家祥 《理论导刊》2012,(5):106-109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经常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潜心关注和巧妙运用。本文着重从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国内因素等方面,探析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存在的原因,并据以提出了减少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3,(18):32-32
由于在参议院选举中获得了压倒性胜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获得了专心处理外交课题的政权基础。但作为最大悬案,中日关系因受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影响仍未找到改善的端倪。中国主张“搁置”领土主权问题,日本则否认主权争议的存在。双方的分歧到底来自何处?6月初访华的日本前官房长官野中广务的发言,给日本政府带来了冲击。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外交经历了革命外交、经济外交、和谐世界外交到命运共同体外交等不同时期,这一过程同时也显示了从道义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区域发展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铺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旗帜、新任务和新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对前几任领导人外交思想的传承和延续,更是新一代领导人奋发有为的开拓与创新:开启了大国外交新时代,开垦了全域外交新空间,开发了主场外交新形式,开辟了“一带一路”外交新平台,标志着中国外交的跨越性升华,彰显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世间诸多烽火都是由领土之争点燃。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纠纷。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伊朗与阿拉伯国家、沙特与邻国是中东边界纠纷的三个核心。具体而言,有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埃及的被占领土之争,两伊就阿拉伯河主权与一段陆地之争,伊拉克与科威特领土之争,伊朗与阿联酋就阿布·穆萨岛和大小通布岛之争,沙特与阿联酋就布赖米绿洲之争,沙特与也门就马里卜、焦夫、哈达拉毛等领土之争,沙特与卡塔尔就欧戴德地区之争,等等。边界争端是中东地区长期动乱不安的主要原因。自二战以来,中东…  相似文献   

15.
钟龙彪 《求知》2011,(4):42-43
近期,由突尼斯开始的部分中东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而在其中的利比亚危机中,中国的外交表现,尤其是中国短时间内通过海陆空从利比亚成功撤出3万多名中国公民更为国内外所瞩目。从利比亚危机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来看,中国外交呈现出若干值得关注的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陈先奎 《党政论坛》2012,(12):24-25
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在中国与周边以及亚洲大国之间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给中国周边外交以及亚洲大国外交构成了严重挑战。中国周边外交迫切需要从运筹全局的高度,进行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调整,其中一条就是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即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和亚洲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11)
刘亚洲的《大国策》从大战略的角度切入,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外交的大战略,给今天中国的外交战略带来很多的启迪和思考。习式外交的中国周边战略蓝图:东稳、西进、北合、南融以初见端倪。习式外交的战略核心是中美关系的战略博弈,中国外交的战略的真正力量是信仰,当务之急是统一国家精神,建立道德和社会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21,(8)
正1949年以来,新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中国外交也在时代变化中经历着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延续此前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在多个层面实现历史性创新,主要包括外交思想中的新理念、外交实践中的新风格和外交定位中的新目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变化对于本国、地区和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外交的整体水平,在新时期更好地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外交战略环境,主动谋划,积极进取,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战略新理念,并在外交实践中形成了新的风格、呈现出新的特点。然而,中国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外交正面临着空前机遇和空前挑战并存的局面,亟须进一步加强从以往以利用机遇为主向主动创造机遇为主转移,从压力之下的反应型外交向主动作为的动力型外交转型,完成从"乘势"向"做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公共外交时代的到来,人民政协公共外交职能优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公共外交内涵的共识涉及到公共外交的主体、客体、方法、价值、目标"五维"。从公共外交"五维"的视角优化人民政协公共外交职能的思路如下:在主体维度,要从制度上明确人民政协和各级人民政协委员参与公共外交的角色和身份;就客体维度看,要提升政协委员的国际知识和公共外交能力,使他们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就价值维度来看,人民政协可以通过参与公共外交充分展示中国协商民主的魅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独特价值;就方法维度来说,借鉴公共外交方法,改进和提升人民政协对外交往技能和积极性;就目标维度来说,明晰人民政协公共外交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