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因汉武帝时期的"天河注水"传说而得名,古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宁4省交汇处,辖秦州、麦积、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7县(区),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在450~600毫米,总面积14325平方公里,总人口352万。天水作为古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当关陇之会,介雍梁之间",是联结西北与中原及西南地区的枢纽,"过陇坂"、"发秦州"是古代商客、文人和使者笔下形容天水交通位置最频繁、最耀眼的词汇。  相似文献   

2.
杜汉三,名杰,以字行,天水市人,生于1887年.曾先后就学于兰州陆军小学、湖北陆军小学、湖北陆军中学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科.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回到家乡天水,积极参加了陕甘总督署骁锐军统领黄钺领导的秦州起义,并先后担任城防军队长、敢死队队长.1924年后,杜汉三担任了邓宝珊将军的二军驻陕司令部副官长.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共产党员葛霁云(邓宝珊的秘书)等人及一些苏联顾问,并于1927年在西安经葛霁云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以后,杜汉三随邓宝珊将军在上海赋闲,并与杨明轩、吴鸿宾等共产党员过从甚密.  相似文献   

3.
自从那年茅屋为秋风撕破天下的寒士们又过上漂泊生活你混在难民队伍里(谁晓得你是杜工部还是芝麻绿豆的杜拾遗)辗转来到羲皇故里却不以“羲皇上人”自居(好歹也是我等无名诗人夹道欢迎五体投地的诗圣)躺在崇高的麦积山下喝秦州酒吟秦州诗与老百姓共话桑麻你傲视权贵又平易近人的花岗岩体魄看上去比身后的佛祖高大题何鄂雕塑《杜甫在秦州》@潘硕珍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09,(8):44-44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身于"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世宦之家,其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立秋后不久,48岁的杜甫放弃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家眷西入秦州。诗人一行经南由路越过陇山,先在秦州城内寓居,进入九月后又到侄  相似文献   

5.
李训(?—835),字子垂,唐秦州成纪(今秦安县北)人,进士擢第,形貌魁梧,神情洒落,语言伶俐,思维敏锐,智慧过人,因而得到朝庭的重用。他先是任唐文宗李昂皇帝的近侍官,很快就青云直上,先后任补四门助教、国子监博士、翰林院讲授文史、皇上的侍讲学士,颇得皇上宠爱。李训廉洁爱民,深恶贪官污吏,得到朝野的支持和拥戴。唐文宗性格守正,憎恨邪恶和宦官专权,他打算清除无恶不作的宦官、赃官,如仇士良、陈弘志、王守澄等辈,以整顿朝纲;收复吐蕃贵族占领的河湟(甘肃、青海等)地区,清除河北藩镇势力。他将这个绝密事项告…  相似文献   

6.
甘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甘肃未来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宝贵资源。但毋庸讳言,甘肃地域文化的优势与不足是相对而言的,重要的在于我们今后应采取怎样的思路来发掘甘肃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整甘肃文化形象,以开放性思维创造性地整体上提升甘肃文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地处抗战后方的甘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抢滩甘肃。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在甘肃开展工作,特别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为存甘肃国民党统治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营救失散在甘肃河西地区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1,(7):50-57
1925年12月,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甘肃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市张一悟家里秘密成立,张一悟任书记,宣侠父、钱蜻泉为委员,特支隶属北方区委领导。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成立,是甘肃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甘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标志着甘肃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反...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23日至4月6日,省委组织部分老同志去海口、三亚、深圳、珠海、广州等地参观考察。一路所见所闻,很受鼓舞,感慨颇多。看海南、广东,想甘肃,获益不浅。甘肃的经济发展应把握切实的定位受广东经验的启示,结合我们的实际,甘肃的经济发展可否这样定位:甘肃应是投资拉动的成长型外源性经济。投资对拉动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大家共识的。特别是这几年甘肃经济年年快速增长。根本原因是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08,(1):40-42
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华夏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甘肃辉煌的昨天,把握美好的今天,展望灿烂的明天,进一步弘扬甘肃精神,提升陇人品格,激发全省各族人民热爱甘肃、建设甘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推出《陇原揽萃》栏目,介绍甘肃几千年的文明与文化,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1.
视野     
《党的建设》2009,(4):60-61
温家宝总理关心甘肃涉及民生的三件事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说.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经常想三件事:一是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三是就业情况。甘肃是老工业基地之一,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钢铁和装备制造业都是甘肃的支柱产业,也是这次金  相似文献   

12.
一回望近代以来的甘肃,工业化一直是陇人心头的最大梦想。100多年前,面对积贫积弱的甘肃,主政西北的清代名臣左宗棠,力推洋务运动,把甘肃带入工业化的门槛,开了甘肃近代工业的先河。经过多年艰苦奋斗,一穷二白的甘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人们孜孜以求:甘肃崛起之路在哪里?2002年,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工业强省"被提升到战略层面。省委提出,"争取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我省工业化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李辉 《党的建设》2021,(7):161-164
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最早建立的组织 1925年12月,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甘肃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市秘密成立,张一悟任书记,宣侠父、钱崝泉为委员,特支隶属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成立,是甘肃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甘肃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标志着甘肃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建设》2011,(7):43-49
1921年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自此,身陷黑暗的甘肃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925年 夏 王孝锡、任鼎昌等在宁县成立“青年社”。 9月 甘肃电报局工人罢工,这是甘肃工人阶级第一次以崭新面貌登上政治舞台。 12月 中共北方区委批准在兰州建立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张一悟任书记,宣侠父、钱蜻泉任委员。  相似文献   

15.
博览     
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最早建立的党组织在第一次革命风暴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省的最早的党的组织。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北洋军阀建立起在甘肃的统治,各种反动黑暗的地方军阀势力为所欲为,束缚着甘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1919年,震撼全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一批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甘肃籍旅京学生积极投身于这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并把一些新思想、新文化介绍到甘肃来,形成了甘肃历史上一次进步青年学生反对封建思想,赴内地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知识的求学运动高潮。求学运动在甘肃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中,邓小平是来甘肃最早、次数最多、驻足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一位。从1926年到1981年,邓小平先后8次来到甘肃,有450多个日日夜夜是在甘肃度过的,全省14个地、州、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甘肃人民世世代代对他的深切怀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先后4次到甘肃。1926年秋,邓小平受党派遣,从苏联回国参加革命。他从库仑(今乌兰巴托)入境,经宁夏进入甘肃,尔后到达陕西。当时,北伐战争进入高潮,由于战局紧迫,军命在身,长途跋涉,去留匆匆,邓小平在甘肃虽未能久留,…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甘肃文旅部门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甘肃黄河文化,为推动甘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年来,他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的科研和推广工作,在秦州的田间地头上,耕耘着自己的梦想。由他主持的科技攻关和试验示范课题,有3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受到全国各地农技部门的广泛关注和科技界的一致好评。他就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秦州区高级农艺师、天水市级科技特派员魏志贞。  相似文献   

19.
宗合 《廉政瞭望》2014,(10):68-69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发生了一起’震古烁今的大案,准确地说这是清朝建国以来的头号贪污大案。甘肃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上下勾结伪灾舞弊,折收监粮、肆意侵吞的大案.时称“甘肃冒赈案”,后人又称“甘肃米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10,(8):10-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甘肃作为一个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的省份,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的任务很重,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近几年,省上按照"一查二试三治四屏"(即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我省开展甘肃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