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刑法第五十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2.
刘世友 《法制与社会》2011,(31):139-140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一种最严厉的刑罚,死刑二审案人命关天,援助律师能否办好死刑二审案,直接关系到死刑二审案的辩护质量,对此,援助律师责任重大,应为维护死刑二审案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 对死刑被告人上诉案件,高级人民法院既是二审法院,又是死刑核准法院时,应当如何完成死刑复核,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是合二而一论,这种观点认为,在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诉,高级人民法院又有权核准这类死刑案件的情况下,死刑复核程序与二审程序合并为同一程序,二审维持原判的裁定,也就是核准死刑的裁定,死刑复核程序不再需要独立进行了。第二是依法免除论。这种观点认为,死刑  相似文献   

4.
中美两国在死刑的程序控制方面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美国的"权利导向型"控制模式以被告人权利为核心,并以被告人行使诉讼权利的行为为驱动力构建复杂的程序救济体系。中国的"审查导向型"控制模式以高级别法院对死刑案件自上而下的审查为核心构建死刑程序控制体系。死刑程序归根结底是为死刑案件被告人而设置,因此,针对我国在死刑程序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应当借鉴"权利导向型"控制模式的优点,强化被告人权利的保障,对一审、二审程序和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进行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5.
近日从报上看到某地审结的一起投毒杀人案,虽然被告人因“疑罪从无”从一审的死刑到最终被宣告无罪,但案中的曲折经历值得人们深思。对于检察机关的公诉,中级法院第一次审理认定被告人构成故意杀人罪并据此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后,省高级法院二审认  相似文献   

6.
2007-2008年,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死刑二审上诉案件中,因被告人方赔偿而改判的案件,占死刑二审上诉改判案件的57.89%,其中,2008年因被告人方赔偿而改判的死刑案件比2007年上升75%,赔偿金额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办案过程中检察院与法院就改判理由的意见分歧也较大。为此,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宗颇具社会影响的案件。影响之大,不仅在于有众多领导人的御笔批示,更在于本案被告人有重大立功表现却未被法院认定。2001年2月16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被告人郑晓林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由于重大立功表现没有被法院认定,郑晓林当厅表示要上诉。一审法院是以盗掘古墓葬罪、走私罪、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判处郑死刑的。根据刑法第68条的规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那么,郑晓林提出的重大立功表现是什么呢?1994年5月2日晚,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山西夏县司马光家祠余庆禅园殿内11尊…  相似文献   

8.
法治动态     
两高发布新规死刑犯上诉开庭审理后不许撤诉为更好地维护死刑案件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死刑案件第二审开庭审理程序,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死刑判决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上诉期满后  相似文献   

9.
为了防止错杀、慎用死刑而实施的死刑二审开庭审理制度并没有涉及一审后被告人不上诉及检察机关未抗诉的情况,易造成对被告人权利保障不力。应建立省级检察机关和辩护人介入死刑复核制度及相关程序,并在立法上确立强制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工作全面开展两年多以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被告人可当庭陈述上诉理由、进行辩护,其权利得到了  相似文献   

11.
查证立功线索的主体是侦查机关;查证的期限应较长;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无论被告人可能构成重大立功还是一般立功,均应等到查实后再行判决.对于判决后才查证属实的案件,如果被告人构成一般立功,则通过减刑来体现政策,如构成重大立功,则予以改判.被检举揭发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构成犯罪的,可以认为是属实而不以被检举行为是否最终被起诉、定罪为准.查证的事项为行为是否属五种立功表现之一,立功线索来源为必查事项.查证后应反馈查证结果并按要求提供证明材料.  相似文献   

12.
案件简讯     
《中国审判》2012,(5):7-7
最高院吴英集资诈骗死刑复核案依法裁定发回重审2012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死刑复核案依法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将案件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审判决、二审裁定定性准确,审判程  相似文献   

13.
死刑案件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的构想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死刑复核程序有一定价值,但存在诸多弊端。即便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但死刑复核程序自身的弊端依然存在。应废除死刑复核程序,实行死刑案件二审强制上诉制度,增加三审并原则上设定为法律审。实行合议庭法官一致(或绝对多数)同意时才能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的原则,并应对死刑案件合议庭的组成方式进行改革。死刑案件还应充分发挥辩护律师的作用,实现被告人辩护权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随着看守所狱内侦查工作的开展,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检举揭发其他犯罪分子的重大罪行,或者提供重要犯罪线索、证据,经看守所移送有关侦查部门后,侦破了其他案件,可以达到打击犯罪、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这些在押人员被法  相似文献   

15.
为依法准确惩罚犯罪,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确保死刑案件的办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对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上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开庭审理。第二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高级人民法院判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判处死刑的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实践中经常发现,庭审当中,被告人为争取立功、减轻罪行,当庭检举揭发一些重大犯罪事实或为侦查犯罪提供重要线索。但是,由于案件公开审理,审判人员往往要求被告人当庭口头提供线索或举出证据,从而造成一些重大的线索经听庭人员、新闻媒体散播而很快泄出去,导致无法查实该线索。笔者认为这一做法不妥。  首先,这些线索往往都是被告人在认罪服法争取立功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一般都是其亲耳所听、亲眼所见有一定价值的犯罪线索(当然不排除其中有一些无价值的传闻),根据这些线索很可能挖出一批犯罪分子来。但是,由于公开审理…  相似文献   

18.
死刑二审开庭,从证据适用上看,举证责任的配置不尽明确,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少,刑二审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在庭审中得不到最为充分的查明和论证。因此,在死刑二审开庭中应明确质证程序和举证责任承担、升格死刑案件证据的证明标准、强化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等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程序落实情况总体不错,但也暴露出落实不彻底和程序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如书面审理的实质延续、出庭检察员职能薄弱、羁押地开庭积弊重重;应对方案在于完善二审庭前准备程序、强化出庭检察员职能、集中羁押死刑被告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死刑案件程序的改革依次涉及了死刑二审审理方式、死刑核准权、死刑核准程序、死刑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程序等各个方面。死刑案件程序改革的预期包括保护死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减少死刑适用、提高死刑案件办理质量等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死刑案件程序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还存在若干疏漏的问题,应当从约束权力、加强辩护人的参与以及规范规则的内容与结构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