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驰名商标的定义和认定条件表明,驰名商标的认定不涉及对企业信誉的审查.驰名商标的异化源于我国社会背景中公众对于驰名商标内涵的误读,异化是对该误读的利用.作为异化纠正措施的按需认定原则应结合司法经济原则来理解,驰名商标是法律对特殊种类商标的定性,这使得司法经济原则得以适用.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翻译”和“模仿”的认定与对普通商标之间的近似认定不应有不同.依据混淆理论保护注册驰名商标应适用商标侵权认定一般规则,必要时适用商标法第十三条.  相似文献   

2.
知产故事 两个商标间的战役 作为一家拥有驰名商标的公司,山特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特公司)屡遭“搭便车”式的商标侵权(详见本刊2017年7月上半月刊登载的《驰名商标维权记:拒载“搭便车”侵权》一文).如今,同样是涉及商标的侵权官司,他们将另外一起案件打到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3.
随着CEPA实施,澳门地区与内地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到内地寻求发展的澳门地区商家面临的诸如商标侵权、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不断涌现.通过对澳门地区驰名商标之法律保护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及其完善的探讨,分析认为澳门地区在商标保护尤其是驰名商标保护方面亟待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李亚成 《法治研究》2008,(12):74-75
本文试图就权利人运用民事法律保护措施维护驰名商标专用权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包括驰名商标权利人申请人民法院保护驰名商标免受侵权的法律依据、基本原则、程序和方式,商标权利人中请人民法院保护驰名商标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徐清霜 《山东审判》2006,22(3):83-86
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是1993年我国商标法修订后确立的驰名商标认定的新途径,是入世后我国在驰名商标保护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与传统的驰名商标认定不同,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确立了以人民法院为主体,个案认定、被动保护为基本原则的驰名商标认定新机制。在此情况下,我国的驰名商标认定制度呈现了以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双轨制认定的基本框架。作为一个新领域,法院在处理涉及驰名商标侵权纠纷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如在具体审判过程中暴露出裁判尺度不一、程序操作不一等许多不足,故而在相关当事人甚至法官中间引发了诸多疑惑与遗憾…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驰名商标侵权案件日益增多,如何正确把握驰名商标认定标准,成为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重点、难点。因此,驰名商标的认定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未注册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条约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入手,分析了使用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行为性质和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以及几种侵权方式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的影响,提出认定在先使用未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应结合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的实践,按照国际条约对确立驰名商标制度的实质原则,遵循“因需认定、个案认定和考虑相关因素”的规则进行,完善未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批判故意制造"侵权"者来"争创"驰名商标的作法,澄清相关国家机关认定驰名商标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个案问题,而不是将某种荣誉称号授予商标权人,更不是以国家的名义对商品的质量提供信誉担保,提醒企业和媒体应当理性地对待驰名商标,建议相关的地方政府也应当调整政策,将重奖驰名商标的作法改为在个案中加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9.
姚兵兵 《知识产权》2007,17(6):44-48
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个案认定驰名商标中法院应准确理解立法本意,把握好商品跨类保护的界限,在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将真正具有显著性、享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的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并给予跨类保护,防止人为扩大商标跨类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0.
尹西明 《河北法学》2006,24(3):38-42
商标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是商标淡化侵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学界应当敢于直面在此问题上存在的诸多观念性冲突.各国在确定商标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时,可以根据其立法背景在驰名商标与著名商标、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的"另类使用"中做出相应的立法选择,但却不应将淡化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特定商标被淡化的可能性或者可能造成误认作为商标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 .我国商标淡化侵权立法完善的主要任务是对<商标法>第52条和<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 6条和第13条进行修改,同时还应增设商标淡化侵权的例外性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