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平 《学习导报》2012,(9):26-26
办事出行“一卡通”、居家生活“一键通”、学习工作“一网通”、在线服务“一点通”……这就是省委、省政府公布的《数字湖南建设纲要》中描绘的湖南人民的“数字生活”,《纲要》提出,到“十二五”末,“数字湖南”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领袖毛泽东,具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他在文章、演讲和讲话中反复强调人民的重要作用,还在诗词中热情赞颂人民是舜尧、是英雄。有人统计,毛泽东诗词中有39首描写了人民。让我们以《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为例,来体会毛泽东这些诗词中“人民万岁”的伟大思想。盛赞新中国“六亿神州尽舜尧”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  相似文献   

3.
到本世纪末使全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邓小平同志70年代末提出、党的十二大和十三大确定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党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到2000年实现农村小康的具体要求。即:“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相似文献   

4.
赵洪生 《当代党员》2022,(22):41-4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专章,是对未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报告指出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中,突出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过程”“人民”。在人大工作实践中必须严格依法履职,进一步提升人大工作质效。  相似文献   

5.
关于“尊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之论,古已有之,于今亦然。在今年新春团拜会和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都很动感情地说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他把“尊严”这个概念明白地、庄严地、强烈地提到了全社会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范二水 《共产党人》2007,(10):44-45
今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重温《讲话》,意义深远。生活与人民是《讲话》的主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工农兵的”。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曾亲历并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著  相似文献   

7.
彦涵(1916-2011),江苏东海县人,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版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作品有《彦涵木刻选集》《彦涵版画集》《彦涵画集》《彦涵中国画集》等.彦涵曾说:“只有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及其生活、斗争,才能真切地反映到艺术作品中来,才能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这不仅是彦涵对艺术与生活、与人民关系的深切体会,也是他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高翠 《党史博采》2007,(1):42-45
<正>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革命作家、记者。从1929年初史沫特莱作为《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踏上东方中国古老的土地,到1950年与世长辞,一直献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她的文笔生活把她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命运连在一起。她说:“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知是什么缘故,在那,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间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  相似文献   

9.
“奉”,《辞海》解释为“捧”,“进献”。《韩非子&#183;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历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给,献给(多指对上级或长辈)”:“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把实物或意见等恭敬庄严地送给集体或尊敬的人”。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真诚的付出。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奉献: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也是奉献。奉献是一种精神境界和行为晶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史简编》是坚持唯物史观书写人民历史的经典著作。著者范文澜围绕“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主题,应用阶级分析法厘定近代前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内涵,书写生产、阶级、民族三个斗争场域中的人民主体力量,秉持历史主义、以人民利益为标准评价封建社会统治阶级,运用大众风格写史,勉励人民承担不同时期的历史责任。当《简编》中斗争、革命的叙事权威变迁为如今奋斗、现代化的主导话语时,则需要思考如何贯通“生产和生活”“阶级和社会”“民族和文明”,立体书写人民历史,展现人民合力。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交织的艰难时世中,他不畏强暴,积极创办报刊,努力唤起民众,以犀利笔锋主持正义,传播真理,为民族解放呐喊,为人民民主呼号,在中国人民苦苦求索的漫漫长夜里,成为一代青年向往光明、追求进步的一座巍巍灯塔。《生活》周刊是邹韬奋主编的第一个刊物。1926年10月,他接办《生活》以来,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出版事业,始终“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他的办刊宗旨是“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由于他处世认真,满怀对人民大众的同情与…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似乎成了“铁岭年”。随着电视剧《刘老根》和《马大帅》在全国的热播,铁岭这座城市妇孺皆知;东北“二人转”也成了全国人民的可口可乐,几乎火遍了大江南北。2004年8月,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走进铁岭;2004年9月,由赵本山主演的《马大帅》(续)开机仪式在铁岭开原举行。众多艺术“大腕”一时齐聚铁岭,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铁岭的“人气指数”一路飙升,恨不得全国人民都到“较大城市铁岭旅旅游”。笔者出差时,在火车上说了两句笑话,马上就有人问:“铁岭的吧,要不说话咋这逗呢?”似乎全国的幽默都被铁岭占全了。也难怪,赵本山、潘长…  相似文献   

13.
万众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新一轮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启动了035年前,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开启了_一场让广袤土地焕发无限创造活力的深刻变革。35年的改革壮举,创造了无数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从短缺到充裕,从温饱到小康。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是他政治品格的一个鲜明特征。 一、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邓小平同志是一位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疾苦萦记心头的政治家。他说过:“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57页)他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来制定和执行政策。早在根据地时期他就一再强调:党在“敌占区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人民利益”,“凡是能够保护人民利益的事,应努力赴之;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55页)。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又曾经深情地说过:“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8页)  相似文献   

15.
董德刚认为:“三个代表”和“三个有利于”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同时又有区别。 它们的一致表现在:第一,基本内容一致。“三个有利于”标准首先讲发展生产力,最后归结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首先讲生产力,最后落脚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生活水平实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2010,(9):56-56
云南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推荐参选的评论《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通讯《“人民需要这样的好检察官”》、《基地、平台、摇篮》等10篇文章分获全国党刊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10余个栏目、标题、封面等在中国西部地方党刊“五优”作品评选中获奖。  相似文献   

17.
学习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令人振奋.细读《建议》,在倍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到肩头上的压力.中央的《建议》从宏观上决定了发展宏图和目标.具体到本系统、本行业的各项工作的微观,如何使之与宏观目标紧密衔接,是我们学习《建议》时思考最多的问题.我们市政公用行业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联系本行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们认为要抓住“四个一”: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多次提到共同富裕,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9.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则是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就成为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成为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但在旧社会,从来没有、也根本不可能实现小康。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才使小康的梦想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06,(17)
《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的出版发行,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江泽民文选》出版的重大意义,系统归纳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高度评价了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创立者的重大贡献,并对全党全国学习运用《江泽民文选》提出了明确要求。《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为全党全国人民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