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智慧养老研究可作为把握未来养老事业发展的学理参照。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国内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智慧养老”“养老服务”“养老产业”“养老模式”与“医养结合”等关键词成为研究的热点词汇;时区视图和突现词体现了研究主题的演变趋势,“养老服务监管”“养老金融”“适老科技场景化应用”“长期照护服务”等成为最新的研究取向。基于此,本文从智慧养老发展的应然路径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期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京津冀三省市2003-2020年间的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为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从政策工具和政策力度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通过设计政策量化标准、政策文本编码、构建政策协同测度模型,并从内外部两个方面考察京津冀科技人才引进政策的协同情况。结果显示,在京津冀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中,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并不均衡;各类政策工具的内部及政策工具间协同随着时间变化有所提升,且具有明显相同的阶段特征。为此,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实施力度与部门合作,在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的同时推进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强化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以充分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实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的政策分析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经济法对应的政策主要是公共政策 ,尤其是其中的经济政策。经济法与经济政策之间存在着互动性、相通性、同一性等内在联系。以政策分析作为对经济法的“替代性研究”和“背景性研究” ,可以发现和解决经济法本身的许多问题。从政策的主体、目标、工具、背景和实效等多种维度对经济法作政策分析 ,都可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经济法的立法和实施的需求。应根据各种政策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探索可应用于经济法研究的政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医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取决于相关政策的高效执行及顶层设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推动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农村地区作为养老问题的主阵地,老年人口占比相对较大,解决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是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点与难点。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分析H省医养结合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养老服务质量和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规则,以特定的目的和价值倾向来引导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从价值选择、合法性和有效性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对《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政策文本的分析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的价值.结果发现,《意见》政策是统治者利益与受教育者利益的统一,是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是一系列教育质量政策的延续和补充,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意见》还从组织保障、师资、教材、专业点、实训和培训基地等方面加强建设,实施举措全面、细则清晰,由此可估计出《意见》政策的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政策试点已被广泛视为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之一,是解释“中国奇迹”的关键所在。然而,既有研究主要从政策试点的发生机制、推广逻辑和知识生产等视角来解析试点中政府的运作过程,并未对中央通过选择差异化政策工具来推进政策试点给予足够的关注。从中央干预程度与地方自主性两个维度出发,论文区分了中央推进政策试点的四类政策工具:指令型、激励型、诱导型与自主型。进而,论文构建了政策工具选择的“政策属性-政策环境”分析框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对中央发起的20个试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差异化政策工具选择的生成机理。研究发现,中央选择何种类型的政策工具受试点内容清晰度、议题紧迫性、执行难度、政策支持和权威压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呈现出内外复合驱动、外部权威驱动和外部政策驱动三种不同的逻辑。其中,内容清晰度是政策工具选择的前置条件,议题紧迫性调节中央干预程度,权威压力凸显中央对政策工具的总体控制。研究丰富了对中国政策试点机制和试点差异化推进方式的解释,对政策试点的科学设计也具有启示:围绕政策试点目标的达成,政策试点的推进需要根据试点目标群体、政策属性和政策环境特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从刑事政策的角度,研究我国社区矫正——“社区行刑”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结合我国社会转型及中西刑罚差异的基本现实,社区矫正的一般刑事政策应是“同步渐进、分而治之”的八字方针。其具体刑事政策包括刑事法律政策、刑事经济政策、刑事管理政策、刑事文化政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价值边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表现为制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无法满足政策变革之根本特征的需要。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分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基础,准确定位其价值边界,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事立法与司法的正确引导,必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健康、有序的建立与发展。而且只有基于制度与价值的分析,才能超越表面化的文本政策而溯及其背后真正的利益动因,才能构建一个解释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效应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三年多,但是有多少案件是根据竞争政策而决定的呢?竞争政策又是什么呢?我国需要什么样的竞争政策?围绕着这些问题,可从立法原意、经济学理论变化、国外竞争政策的变化等方面提出以下三个基本观点:一是竞争政策是变化发展的;二是各国竞争政策是不同的;三是我国亟需研究建立自己的竞争政策。同时结合我国《反垄断法》中最具争议的三个条文,对我国竞争政策可能应该蕴含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政策工具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门研究领域,目前,他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策科学研究者共同关注的学科主题。根据对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两种变量的测定我们建立了政策工具的混合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简要分析我国环境政策制定的背景,结合特定时期我国国情和历史现实,从某种程度上肯定环境政策作为国家机器实施公共管理职能的工具的适当性和合理性。然后从几个重要的方面分析了我国环境政策面临的诸多问题,认为政策这种工具在某种程度具有的一定的滞后性和缺失性。  相似文献   

12.
生活、政策、实践与文本——对刑法概念的去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的概念集中反映刑法思维的定势,传统刑法概念的工具主义和文本主义遮蔽了刑法生活和刑法政策及其基本关系。刑法实践是刑法生活和刑法政策相互结合的过程,刑法生活是其前提与基础,刑法政策是其权衡与补充。解释刑法文本,应回应刑法生活的正义要求,发挥刑法政策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策工具”的理论认知的薄弱会极大限制政府治理的思路与绩棼。国际学界已就政策工具进行了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但我国内地学界对这些理论成果的系统性引介仍属凤毛麟角。以知识学诠释为进路,综合运用系谱学与类型学,可以较为系统地展现政策工具研究的理论图景。按照系谱分析逻辑,对政策工具的概念与知识谱系(功能论、资源论和策略论)予以梳理。继而,依照类型学逻辑,对政策工具研究中并存甚至是竞争性的阐释视角、学派以及政策工具(及其评估标准)的类型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政府治理实践分别从目的理性、工具理性、程序理性和评价理性等层面进行反思性阐释。  相似文献   

14.
从人权入宪看我国刑事政策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刑事政策理论以法律绝对工具主义价值观为基础,重打击犯罪,维护国家政权,忽略人权保障,这种刑事政策以“严打”方针为集中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被写进《宪法》,必将对我国刑事政策的走向产生深刻影响,人本主义理念将主导刑事政策的未来发展,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将得到兼顾,宽严相济成为刑事政策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是亦宽亦严的区别对待,相济互补的协调平衡,宽字为先的谦抑原则.宽字为先,不是“整体从宽”、“刑法宽和”,而是刑事立法上将刑法作为最后手段,司法中能轻不重,“就低不就高”.它体现了刑事政策的发展和进步,符合“无罪推定”精神.其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路径导引、实施保障、监督校正三个方面.宽严相济政策的适用包括刑事程序法领域.强制措施等程序手段直接体现宽严,因而刑事程序具有实现政策的独立价值.刑事程序贯彻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刑事程序的设置与运行服务于刑事政策;根据不同案件设置不同程序即程序多元;程序的严格性与必要的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刑事政策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卢建平 《法学》2004,(2):99-107
我国狭义的刑事政策观与国际上通行的刑事政策观存在较大差异。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涉及到刑事科学的各个方面。刑事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有关学科的跨学科的决策科学。刑事政策学的研究要打破“专业主义”垄断 ,实行“专业主义与非专业主义结合”的新模式。界定刑事政策概念和建构刑事政策理论需要立足于广义论的立场 ,以政策科学知识为背景 ,形成一体化的思想。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定位 ,决定了刑事政策学在研究方法上必然是一种一体化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实践层面的政策范式常常被理解为一种稳定的和能够识别的政策模式或政策风格,包括政策问题、政策主体、政策价值和政策工具等构成要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涉及到具体政策和基本政策的改变,亦是对我国元政策的一次重塑,具有丰富的政策内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将带来我国公共政策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谢菲  管婷 《法制与社会》2010,(10):159-160
生态公益林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是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的“稳定器”。文章以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为理论分析工具,从理想化的政策、目标群体、执行机构及环境因素方面对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刑事政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根林 《法学》2004,(2):112-120
我国狭义的刑事政策观与国际上通行的刑事政策观存在较大差异。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涉及到刑事科学的各个方面。刑事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有关学科的跨学科的决策科学。刑事政策学的研究要打破“专业主义”垄断 ,实行“专业主义与非专业主义结合”的新模式。界定刑事政策概念和建构刑事政策理论需要立足于广义论的立场 ,以政策科学知识为背景 ,形成一体化的思想。刑事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定位 ,决定了刑事政策学在研究方法上必然是一种一体化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的不断发展,政府购买服务的研究范围日趋扩大,研究成果也日渐成熟,但已有文献中尚缺乏对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扩散特征的研究。本文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搜集了我国中央以及31个省级政府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文本,分析了我国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维度呈现的扩散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省级政府的政策创新能力,以期为研究未来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趋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