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切萨雷·贝卡里亚是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的主要创始人。1764年因其写成《论犯罪与刑罚》一书而闻名于吐。在该书里,贝卡里亚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的刑事制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刑法基本原则,从而为资产阶级刑法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资产阶级学者誉为“刑法之父”。“罪刑相均衡”,后世称为“罪刑相适应”,是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  相似文献   

2.
对青少年犯罪实行暂缓起诉制度符合我国“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和预防犯罪以及回归社会的刑罚目的,是针对青少年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而采取的合理措施。我国应明确对青少年犯罪实行暂缓起诉制度的对象条件、罪刑条件、适用程序、考察措施与考察期限等条件,构建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青少年犯罪暂缓起诉制度以及相应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3.
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最初分别是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所构建的罪刑关系理论。两派对犯罪和刑罚的理解是一元的,所构建的罪刑关系也是一元的。随着两派观点的逐步融合,对犯罪和刑罚的理解逐渐由一元走向二元,这也导致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由一元向二元演变。作为二元的罪刑关系理论,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都追求犯罪与刑罚之间的相互适应。罪刑均衡要求犯罪与刑罚保持对等性,刑事立法和司法都应该遵循,因而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刑罚个别化不仅要求刑罚与罪行,而且要与犯罪人的人身特征相适应,是处理具体刑事案件的要求,是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就二者关系而言,罪刑均衡是刑罚个别化的上位原则,刑罚个别化是罪刑均衡在刑事司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罪刑相适应”,是我国刑事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我国刑法不但反映了犯多大的罪,便受多重的处罚,使罪刑相适应;而且对每个具体罪名都规定了轻重不同的法定刑,使其互相协调。只有坚持“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才能使犯罪分子受到公平合理的处罚,从而使刑罚达到应有的效果。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刑事立法中,也还存在一些罪刑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地方。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罪刑相当亦称“罪刑相适应”、“罪刑均衡”,一般是指根据罪刑危害性的大小决定罪刑轻重的刑法原则,是我国刑法几大原则之一。一、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演变过程及背景罪刑相适应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以血还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是罪刑相当最早最原始、最粗糙的表述形式。古代希腊亚里斯多德在《伦理学》一书中曾指出:“击者与被击者,杀人与被杀者,行者与受者,两方分际不均,法官所事,即在施刑罚以外其利益不均而遂之。”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著作《法律篇》中也曾明确地表达了罪刑相当的思想,指出“对于违反任何法律…  相似文献   

6.
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现行刑罚配置不合理,应从建立“严而不厉”的罪刑配置模式,调整刑罚结构、增加资格刑,重视罚金刑、确立倍数罚金制等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恢复性司法在我国宜适用行刑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恢复性司法的内生缺陷 (一)恢复性司法将“正义”推向了不确定状态 恢复性司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念挑战在于刑罚报应主义的“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正义”的标准的讨论。传统司法要求同样犯罪的人在法定犯罪内受到同样对待的刑罚。刑罚是国家预定的,对于个体来说不能更改。这实质是将正义用程序来界定,强调“公正”的原则——正义是作为一个普遍的概念来运用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古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刑法将犯罪与刑罚,以及两者的关系明确加以规定,在司法中,法官依据刑法的规定进行定罪和量刑的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我国古代刑法中不乏光辉的“罪刑法定”思想之存在。它渊源于古代氏族习惯法中的“调处息讼”理念,并在成文法中得到了重要的体现。罪刑法定思想体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为胚胎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刑罚轻缓化趋势以自然正义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为支撑,要求刑罚的设置要以轻缓为标准,法院在对犯罪嫌疑人判刑时要以有利于被告人为原则,优先使用较轻的刑罚,只有在较轻的刑罚不能够适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时,才可以选择较重的刑罚。反观我国现行刑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诸多制度还存在着背离刑罚轻缓化趋势的现象,对此,应当迎合刑罚轻缓化趋势通过制度重构予以矫正,这种重构应当从实体与程序角度,按照刑事一体化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10.
尊崇罪刑法定的刚性原则与刑法防卫社会的积极功能,彰显刑法的谦抑性和最后手段性,此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意蕴。社区矫正秉承现代刑罚理念,既是契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主旨,又是践行该政策的佳径。积极催生合理制度、谨慎配置行刑资源、理性探寻社区矫正路径是当下刑罚执行制度改革及社会稳定发展之急需。  相似文献   

11.
数罪并罚体现了刑罚的目的,是我国刑法适用基本制度之一,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及有罪必罚、一罪一罚原则的必然要求。文章对数罪并罚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0月1日起,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经试点法院探索实践的“量刑规范化”这一刑事审判重大改革成果,将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庭上审判,庭下量刑的传统也将在“量刑规范化”中撩开神秘的面纱。量刑规范化,旨在更好地落实我国刑法中“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一“罪刑相适应”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道主义思想不断融入社会发展的理念中,特别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等社会发展理论的提出,促进了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发展。社区矫正是刑罚制度和刑罚观念更新的一种反映。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理念和一种制度化的行刑措施,发挥着建设或重建社会联系和制约的功能。当前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过程正遭遇某些困境或阻力,如相关法律缺乏、重刑罚执行的性质定位与观念等。必须做好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体系建设,建构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社区矫正队伍。  相似文献   

14.
减刑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在刑罚执行中的体现,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减刑的根本条件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影响了减刑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对减刑的根本条件进行重构,使减刑制度发挥出最佳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初期刑罚制度的改革,是以“缇紫上书”为发端的。以文景时期废除肉刑为中心的刑罚制度改革,是中国社会从奴求制度过渡到封建制度以后在法律制度上的一次重要改革,为其后封建五刑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对我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一、“缇萦上书” 根据《汉书·刑法志》的记载,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淳于意有罪应当处刑,下诏狱,逮系长安。淳于意没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有两个相对的刑罚适用原则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罪刑均衡原则要求刑罚应当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体现了刑罚的公正价值;刑罚个别化原则要求刑罚应当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体现了刑罚的效益价值.为了遏制高涨的犯罪现象,刑罚的适用原则由罪刑均衡发展到刑罚个别化,刑罚的价值追求由公正转化到效益.伴随这一历史变化的是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罪刑法定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现代刑法两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遵循的是严格规则主义,而刑罚个别化原则则要求司法的自由裁量权,两大原则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两大原则逐渐走向折衷调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罪刑法定原则吸收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合理因素,由绝对走向相对,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在罪刑法定框架内的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8.
罪刑法定原则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现代刑法两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遵循的是严格规则主义,而刑罚个别化原则则要求司法的自由裁量权,两大原则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两大原则逐渐走向折衷调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罪刑法定原则吸收刑罚个别化原则的合理因素,由绝对走向相对,而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在罪刑法定框架内的自由裁量。  相似文献   

19.
试论惩罚犯罪的刑罚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究刑罚惩罚犯罪目的的价值、刑法学界否认刑罚惩罚犯罪目的的原因以及我国刑罚惩罚目的的历史根源和伦理基础。刑罚惩罚目的是罪刑法定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于刑罚目的的必然要求。刑罚目的应以通过刑罚惩罚犯罪,伸张社会正义作为其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关于“死缓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死缓制度”的几个问题周振想“死缓制度”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刑罚制度,它指的是“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强迫劳动改造,以观后效”。多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它既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刑罚制度,又是一项理论上尚存诸多问题,因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完善的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