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发展的,是一个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但是,党和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反复探索、不断深入、逐步明确的过程。这个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计划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阶段,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大体可以称之…  相似文献   

2.
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宫玉兰一、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计划调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必须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不要计划调节,而是要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改变把计划作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是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认识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又一次重大突破。从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  相似文献   

4.
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这一代经济学家是在论述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当中走过来的,现在谈谈我是怎样跟随党逐步认识市场经济的,或许对研究我国经济史与建设史的同志们有裨益。过去,我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充分利用市  相似文献   

5.
谢立中 《求实》2016,(2):4-14
当前的"市场转型"并不是一个仅仅发生在前苏联、东中欧及中国等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中的事情,而是一个在全世界几乎所有曾经建立了现代国家干预主义体制的国家中普遍发生的事情。从全球视野来看,迄今为止,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至少已经发生了三次大的社会转型。无论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也好,还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或尚在进行的体制改革也好,都是历次全球社会大转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仅仅孤立地发生在这些体制内部、由这些体制内部的因素所引起的历史事件。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正在进行的"市场转型"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在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要学好邓小平理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理论。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世界范围看,一般来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都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其实,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划分为姓“社”和姓“资”是不对的。市场经济符合社会化大生  相似文献   

7.
王丹莉 《党的文献》2017,(1):104-111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新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在"一五"计划完成前后,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具体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新中国领导人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思考。他们高度关注并从实践层面探索如何实现计划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实现计划与市场、集权与分权的辩证统一。这些反思和认识所体现出来的"‘弹性’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当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发展实际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来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演化,乃至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重大的突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新的重大突破,为我国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坚实理论基础。这一重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基本制度范畴,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的确,这个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在社会主义经济能不能使用市场经济这一概念问题上的分歧,根源也在于此。党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险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保险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同时保险又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把保险业推向市场,开始形成了同业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提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并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再实践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进行再认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其中干部工作机制的调整是一个关键。干部工作如何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分析一下两种经济体制的特点及两种经济体制下对干部评判标准的区别。一、从干部工作角度审视两种经济体制的特点我国原来的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表现出愈来愈不能适应。原来所认为的那些优势有些现在已逐步成为弊端。从与干部工作相关的角度审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比主要存在着这样一些明显的差异:从资源配置机制来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借助计划机制的力量把各种资源的配置置于一个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在中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机构改革带着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向我们走来,在我国改革的宏图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必将推动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结构的建立。 一、选择牵引全局的关节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的新突破 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主义自身的革命,它必然会引发从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很多人把计划经济体制看做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之初,中共中央对僵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反思,重新认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1979年至1992年十三年的探索,渐渐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间,经历了很多曲折,也发生了很多故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变革。现在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不仅在于明确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重要的是在于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正确地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并寻求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无疑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理论任务和政治任务。现将一些学者的重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 第一是物质利益矛盾突出。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由于人们吃的是“大锅饭”,捧的是“铁饭碗”,分配上带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财政体制改革的30年.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转变的30年.是促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30年.是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总结30年来财政体制改革的经验.对进一步推动和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我国改革发展中实现"两个转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即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处于何种位置,发挥何种作用。虽然经过19年的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突破,农村改革、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起重要作用的政府,其职能转换相对滞后,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焦点,可以说加快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转换已经成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所在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人力投资,作为一项反失业的措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体制转变过程的加快而逐步得到重视,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安置制度,既不会出现和产生企业内部的劳动力过剩。也不会形成劳动力被产业和企业挤出的问题。因此而进行的企业职工培训,并不是针对下岗和失业问题而设置的。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市场配置的劳动力资源份额  相似文献   

20.
中国思想解放与体制转型具有显明的特点,即尊重中国现行政治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连续性,在这一原则基础上走小步、走稳步、不停步,稳健地推进中国式渐进改革之路,并在理论脉落上体现出四条主线:思想解放的路径:由革命转向渐进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双轨经济-法治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解放参与主体范畴扩大化:上与下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