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汤华 《瞭望》1992,(24)
新药研究的重点由“仿制”转向“创新”,这是我国医药业在未来10年中将要实现的战略转移。在对创新药品实行专利保护方面,为了尽快向国际通行的办法和惯例靠拢,以促进这一战略转移的实现,修改过的中国药品专利法也即将实施。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3,(34)
不久前,非官方的国际制药 企业协会联合会(IFP- MA)发表了《鼓励中国的新药研发》专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不仅已经是世界仿制性药物生产的大国,而且很快将成为创新性药物研发的大国。该报告在“政府重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现有产业”、“人力资源”等5个新药研发绝对必要条件的评估上,中国的得分是,前三项超过4分,后两项超过3分,被认为是最适合参与全球药品创新的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2,(13)
医药产业是以高效益为支撑的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的国际化生命产业。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医药产业在国际上是滞后的,占世界25%的人口只拥有全球5%的医药市场份额;我国研究开发的新药中,97.4%为仿制药品。70年代至90年代,全世界开发的152个世界级新药,美国占了45%,而我国为0。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6,(22)
作为工业部门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995年比1980年翻了近四番,突破了1000亿元,现已成为世界医药生产大国。在未来跨世纪的15年内,如何进一步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新药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4月下旬召开的全国医药科技工作会议作了新的部署,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郑筱萸就此接受了本刊专访。 (一) 近10年来,我国新药研究工作得到加强。郑筱萸介绍道:从1985年实施《药品管理法》,按《新药审批办法》审批新药以来至1994年底,我国共批准新药(包括原料药和制剂)1123种,其中包括一批国际80年代的  相似文献   

5.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近期将以负面为主,特别是长期以“仿制”为主的一些行业受冲击更大  相似文献   

6.
国药冲出国门的重大举措———中华医学会推广“糖脉康”、“痛风定”工程●傅少平随着各种品牌的“洋药”对中国市场的占领,如何加快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中药创新体制和体系,以及加快新药的规模化生产,向国际市场推进,已经迫在眉睫。我国...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48)
山西省卫生厅在全省医疗机构推行“住院患者费用,日清单”制度。青岛市各医院严格内部管理,制订有关规章制度179种,新建制度54种。针对开大处方、谋取私利的问题,青岛市第—人民医院推行“医生处方签章编号微机管理办法”,每月门诊费下降1今《0万元。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制定了药品采购审批制度、新药引进制度和科室收入与药品收入脱钩、严格控制单处方药物剂量、金额及出院带药量等规定。O济南等地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了定位在规范管理、改善服务的创建“放·C药房”活动,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让患者对医院药…  相似文献   

8.
理想、现实、冲突与出路——当代中国青年接受摇滚乐的边缘性分析汪勇刚劳景文王侃一、概述近十年来,我国出现了十几支摇滚乐队,如“ADO”、“呼吸”、“状态”“1989”、“黑豹”、“唐朝”、“Again”等,他们的作品及国外某些摇滚乐深受我国青年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我国出版界近年介绍引进了许 多国外的优秀科普作品,但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伪科学著作如《审判达尔文》等也混入了国内科普市场,某些出版单位还热衷于炒作宣扬“怪力乱神”的神怪作品。这些出版物宣传所谓“神创论”等观点,混淆视听。当前在继续大力推进科普事业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引进出版物的把关,严防伪科学垃圾进入我国科普市场,误人子弟。 近几年来,国内引进的《第一推动丛书》、《支点丛书》、《科学与人译丛》、《国外科普大师佳作系列》等,都是经过挑选、翻译后推出的国外优秀科普作品,深受读者欢迎。但在这场争相引进国外…  相似文献   

10.
华文 《瞭望》2000,(21)
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从今年起正式施行;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已公布 非处方药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疾病,在国外又称之为“可在柜台上买到的药物”,简称OTC 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是在没有 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 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虽然是经过医药学专家的严格遴选,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它们仍然是药品,因此,在使用时同样要十分谨慎。当心重…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1,(32):14-14
“廉价”中药变身“贵族药”的新闻占据媒体版面已有时日。联系“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民生之痛,此次的“药你命”似乎更令公众无奈——绿豆、大蒜、生姜或可暂时不买,生了病,对症的药总不能不吃。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研究成绩斐然,但有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是,似乎我国悠久的政治法律文化传统从清末开始中断了。学术界里长期存在一种中国的法治思想模式和法治模式舶来论,诸如认为戊戌变法只不过是“把从西方贩卖的新药贴上中国古代的商标”[1],认为孙中山的宪法思想不过是西方“三权分立”学说的“变种”[2]。总观坊间关于这一方面的论著,至今还是未能突破哈佛大学费正清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理论的框架,即使被誉为当代新儒家的冯友兰,对此也只好发出“旧瓶装新酒”因“扩大至极而破裂”之叹阳1。中国近代史怎样才能避免写成西方历史的…  相似文献   

13.
药价虚高导致病患者负担加重,这是近年来老百姓反应最为强烈的一个社会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媒体多有披露,根子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合理,医院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卖药的利润,所谓以药养医。顺理成章,药价越高,医院所得越多,医生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再加上全国医药生产企业过多,药品全面过剩,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使自家生产的药能够进入医院药房,厂家使出了浑身解数,高回扣、送红包蔚然成风,这些都要打入成本,于是通过打“新药牌”、“合资牌”以及换包装换批号,药价一路扶摇直上。苦了求医问药者。为了使虚高的药价降下来,有关部门开出两个“药方”:一是国家计委对部分药品家行政府定价,所谓“限价令”,二是由卫生部门牵头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两个“药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最终使病患者受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引起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强烈不满,确属始料不及。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有关各方,希望能对药价问题理出个头绪。  相似文献   

14.
世界视野下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形势 我国资源价格与环境成本长期扭曲,处于很低的水平,使得我国与资源环境相关的“两高一资”型产品国际竞争优势明显,国外大量的“两高一资”型产业向国内转移。由于这些外资企业大多数为外向型企业,产品多为出口,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出口量的增加,以及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长期失衡。  相似文献   

15.
长得象李子那么大的黄樱桃一斤只称十几个;叶炳长得有刀把粗的芹菜一棵足有3斤重。这种平均长势超常的果菜,是我国坚持引进国外智力、振兴我国农业的累累成果中俯拾可举中的两例。引进国外智力活动自新中国成立后便已开始,特别是1983年邓小平发出“要利用国外智力”的重要指示后,我国引进国外智力事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业方面引进国外智力一直被放在首位。据国家外国专家局提供的资料,仅“八五”期间,我国农业系统便聘请  相似文献   

16.
张威  任芳 《瞭望》2004,(12)
DVD、打火机、摩托车、汽车……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众多领域频频遭遇国外同行业巨头发起的“专利大战”,这只是国外企业运用专利战略与我国企业进行“商业游戏”的开场白。知识产权保护,往往是世界贸易组织许多“老成员”开拓“新成员”市场的“常规武器”。  相似文献   

17.
姜帆 《学理论》2008,(14):30-32
进入新世纪,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和“三农”的新老问题,党中央实事求是地定位我国“三农”的弱势地位,确立了城乡统筹的发展道路。从多方面制定了新的农业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在理论认识表客观实践中,切实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了以往我们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成功经验,努力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发展的规律性,创新发展了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充分吸收国外发达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经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3,(34)
中国仿制性药物之所以独领风骚,是有其历史与现实原因的。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是人口众多,为了解决大多数人求医问药问题,中国制药产业侧重于非专利性仿制药物生产,尽管药品产量不断增多,但盈利不多;二是开发新药成本过大,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尽管为数不少的研发机构在一些相当前沿的领域确定项目时期待迥异,但投入不足使积极性多少被抑制了。总体上,国内企业投入研发的经费通常保持在企业整体资金投入的1%至2%,而西方成熟的制药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要占全部投入的1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创制新药不该淡化危机感●本刊记者汤华实习生刘学刚不少城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用药报销范围”陆续颁布后,人们注意到许多疗效好、安全性高但价格不低的“洋药”不在其列,而被划入“自费”另册。像北京市规定“需个人部分负担费用”的54个西药品种中,进口药就占...  相似文献   

20.
外资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大肆“圈地”,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应对之策《瞭望》新闻周刊从多种渠道获悉,一些跨国资本正在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展开了一场新药“圈地运动”,他们通过合作、收购,兼并等合法的资本运作手段,试图尽量获取我国那些只差一步就将成熟的科研成果。而我国目前对高科技企业虽然有风险投资机制。但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却缺乏产业投资机制,导致很多科研活动是“为他人做嫁衣”,成果最后落入外资“腰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