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规矩与方圆     
《新东方》2004,(9):7-7
如果你任命一个部门经理,就等于把部门所属那一部分企业托付给了他;如果你任命一个副总经理,就等于把一个系统所属的那一部分企业托付给了他;如果你任命一个总经理,就等于把整个企业托付给了他。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当黄湖镇青山村村民杨振根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农业企业的大厂房时,他平静地承认,世代务农的他对企业没有了解,兴趣也不大。但是到了2010年,杨振根不仅关心起一个企业如何运作,更关心起一个  相似文献   

3.
钟新 《台声》2004,(4):50-50
在台湾生活了四十年后来到上海的张永河,现在是一家中国五百强房产企业的资产经营高级顾问。用他的话说,从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和上海一同呼吸。他说,自己是上海的一个细胞。 由来已久上海情结 张永河是个地道的台湾人。他说,自己的祖先四百年前就到那里生活了。与其说上海让他一见钟情,不如说他的上海情结由来已久。他说,上海令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小时候张永河曾被课本中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繁华深深吸引。之后,他又接触到戏剧中对上海的描写、 质量精良的上海货以及他大学毕业 后的第一个上海老板,…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许多首席执行官们都认为自己是在经营企业,他们把自己当做“实业巨头”.愿意控制别人.对别人呼来唤去,比尔&#183;盖茨却和他们不同.他从不控制员工的行为,他只想使员工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个人发展和公司繁荣的环境。比尔向我们讲述了他在微软公司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喻尘 《创造》2008,(12):59-59
他的传奇不仅在于他是一个伟大企业的缔造者,更重要的他是中国知识型创业者的典范、先进管理理念的传播者,他是激励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的“精神领袖”。他和联想为中国企业确立了一种高度、一个标杆。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12,(19):45-45
认真履行好党代表的职责,尽我所能,做我能做、应做的事情。——沈阳10年来,他打造了"低成本、高价值"核心理念,把微车行业做到极致;他突破重重困难,大力进行改革,把一个传统国企演变为国际性的现代化企业;他提出了"一盘四轮"发展战略,拉动了广西汽车产业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李树平是长春际华三五零四职业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上任十年,他使一个濒临破产的老军需企业焕发了生机,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由于表现突出,他本人曾先后荣获吉林省最佳经营管理者、长春市"五一"劳  相似文献   

8.
2001年,合肥市建工集团公司一级项目经理徐章云同志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他的获奖在大家的眼中,实在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徐章云在这个岗位上付出的的确是太多太多了:他,放弃集团公司安逸、有前途的职位不坐,终日奔忙在施工一线,经受着风吹日晒的磨炼;他,业务精湛、尽职敬业,塑造一个个优良工程,为公司承建的项目频频获奖;他,以工地为家,与工人们  相似文献   

9.
<正>有这样一位浙江儒商,2000多名员工视他为“好大哥”,而他对员工总是以“兄弟姐妹们”相称;创业之初,企业曾先后因外商失信、遭遇海难而债台高筑,他带头每月只拿150元钱的生活费,经过长达五六年的煎熬,还清所有欠款;他本人就是一位改制下岗的“4050”人员,却带领着21个同样的弱势群体艰难创业,发展成今天有着7亿多优良资产的集团公司,使5000余名“4050”职工重新上岗或得到妥善处理;他先后收购兼并7家亏损国有企业,当几次改制没有成功、劳资关系紧张的湖州昌荣丝绸厂,因为需要一个亿的改制成本,还要解决2989个职工分流就业而无人问津时,他毅然决定收购,面对情绪  相似文献   

10.
宣炀 《民主与法制》2010,(11):64-65
小李大专毕业后,找工作四处碰壁。他想做技术方面的工作,可一般企业招聘技术人员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他不够资格,但操作岗位的工作他又不愿意做,怎么办呢?经过苦思冥想,他决定采用投机取巧的办法,买了一个假的本科学历证书和一个知名学校的硕士学历证书。带着这两个假证书,他很快就被某大型企业录用,月薪8000元,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1.
如果在美国出现一个企业高管被发现学历有问题,或者他主动辞职下台,或者股东大会罢免他,不会有人替他辩护。  相似文献   

12.
日前,泉州某企业总经理助理张先生向记者抱怨说,工作真郁闷,一点干劲都没有,老板高高在上,员工跟他提意见他也是从来不采纳,什么事情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在这里工作除了工资高外,找不到可以吸引自己的地方。张先生说:“在我们这里.企业文化其实就是老板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李万升有着苦难的童年,6岁丧父,乡亲们和母亲一起,把他们8个孩子拉扯大。如今。他资产过亿,成为了一个拥有12家公司,300名员工的集团董事长。成功了,他没忘当年有那么多父老乡亲帮过他。因此,他经常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作为一名企业老板.更多的时候,他想的不是如何赚钱。而是怎么往外掏钱;汶川地震.捐了近50万的钱物还觉得不够,非要亲自带着志愿者队伍。冒死去救人。  相似文献   

14.
真实任志强     
蒋卫武 《小康》2008,(11):46-48
如果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掩饰自己的喜好,那么57岁的任志强似乎还是个"愤青",他太冲动,总是直言不讳。当然,他把这种真实看作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是他在商人圈里难得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15.
经营一个企业需要领导者或管理者么?答案是肯定的,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管理能力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公司的老板们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使他的员工们适应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如果管理者领导有方,那么员工们将会极大地增加对工作的热情,即使员工们从未喜爱过这项工作:这里有一个有关激励员工的经典案例,欧内斯特&#183;沙克尔顿(英国南极探险家,1874—1922)的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1,(4):30-30
“民工荒”如何解决,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一个热议话题。但记者采访台籍人大代表何大欣,向他提起台资企业“民工荒”的问题时,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讲了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7.
忠诚可敬     
闻载 《现代领导》2001,(9):17-17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有两个小妾,都生得很漂亮。一次.另一个人去勾引其中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妾,被她大骂一顿,讨了个没趣。过几天,他又去勾引那一个年轻的妾,那女人跟他眉来眼去,大献殷勤。  相似文献   

18.
一个曾经的退休教师,竟然在改革开放后创立中国最大的民营教育企业——前进业余学院,并在三十年不到的时间里,成为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民营企业家。他还成为美国总统邀请参加就职典礼的唯一“民间教育家”,他到底是怎样成功的呢?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1月2日,是一个值得欢欣鼓舞的日子。巴彦淖尔盟迎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维信羊绒实业有限公司的奠基。让人更感欣慰和骄傲的是,这外商是土生土长的河套汉子,他的名字叫郝续宽。十年来,郝续宽和他的维信集团恪守着“精诚以惟,信实发展”的企业文化个性,怀揣着一颗拳拳回报乡土的赤子之情,奋发进取,创造出一个接一个新的起点和精彩。维信带来牧民致富的春天巴盟二狼山的白山羊绒是羊绒中的极品,她除了获得“纤维之王”的美誉外,还三次获得了意大利柴格那国际山羊绒奖。正是看中了这件能使企业致富、群众发家、地…  相似文献   

20.
他投资3.8亿元从浙江来江西创办理工学院;他毅然一次性捐款500万元,用于荒漠化和环境治理;他应邀出席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第七届改进政府工作全球论坛;他四处为江西招商引资奔走,仅杭州就去了5趟;他深深地爱上了这方红土地,铁心在江西创业、兴业,把自己的户口从浙江迁来南昌。他动情地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