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世价值”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利益的共同性是“普世价值”得以存在的前提。阶级存在和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的事实决定了“普世价值”只能存在于主体自然属性领域。而在主体的社会属性领域,“普世价值”基本上是一种“虚幻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化,“普世价值”将逐渐从虚幻走向现实,但这是有条件的、极为有限的。真正的“普世价值”有待于世界大同,即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但即使到了世界大同实现之时,也不能消除价值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说,“普世价值”在那时也不能囊括价值的全部。同时,不能把“价值共性”简单等同于“普世价值”。在国内,那些热衷于传播“普世价值”的人,是旨在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的旗号下,推销西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在国际上,对“普世价值”的吹嘘往往是某种强权政治的代言辞,是价值观的“强制认同”与“引诱认同”。  相似文献   

2.
黄兢 《求索》2013,(6):222-224
高等教育评价的价值是一种体现在高等教育评价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在它的评价活动中.评价双方的主观活动与客观活动通过一定的标准和途径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诉求,同时要进一步考虑这种评价活动是否可以满足或者适合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实际价值要求。在社会价值方面,一元价值主导和多元价值导向评价模式促进了社会责任与义务价值的实现。在教育价值方面.人本价值取向和批判价值取向则体现了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目的与方式的价值一致性。只有这样,高等教育评价才能有坚实的根基.高等教育评价也才会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王梅  李新堂 《前沿》2005,(5):70-72
教育作为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其价值取向的确立不仅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关, 而且同教育主体对教育价值的理解和选择有关。创新教育的价值要内化为教育主体的价值取向, 有必要回到教育主体的价值选择中, 在教育主体的价值选择中确立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培育创新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价值     
崔昆 《桂海论丛》2006,22(1):58-60
对道德价值本质的揭示要以“价值”根本规定性为逻辑起点。道德价值客体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其主体是社会整体。参照“价值”规定性,道德价值就是伦理行为事实对社会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形式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满足。道德价值既有相对性、精神性又有绝对性、功利性。另外,它和“道德的价值”作为两个字面相似的概念截然不同,需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有着丰厚的思想基础,根植于党领导人民探索复兴之路的实践,彰显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它集中表现为中国梦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实现等维度所反映的人民性实质。从价值主体维度看,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政党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集体梦与个体梦的辩证统一。中国梦价值目标的三重向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幸福。中国梦战略思想坚持把人民幸福作为最高价值目标,这一价值目标在实践逻辑上有现实价值标准、根本价值标准和终极价值标准的考量。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也是中国梦的价值享有主体。  相似文献   

6.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也是价值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本质和源泉,人民群众还是价值评价的主体。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自由主义认为,政治价值是以个体自然权利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政治价值体系;先验的个体主体是政治价值标准据以生成、赖以确立的主体根源;政治价值标准是在先验人性、宇宙理性或自然法普遍律令中外生的;评价主体(即评价者)与价值主体(即被评的政治主体)本质上都是先验的同质化单子式个体,因而评价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与价值诉求作为政治价值标准来对被评政治主体身处其中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进行越俎代庖式的价值分析、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价值是表征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产生、形成、发展、变迁的政治主体间的社会性价值关系;被评的政治主体的主体尺度和价值需求以及由此生成的政治价值标准要经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变迁的历史阶段;政治价值标准应是在特定历史时代特定政治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实践生活中汲取、提炼出来的;在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价值要求相互独立的主体的情况下,评价主体不能代替价值主体进行越俎代庖式的价值分析、价值判定与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8.
胡勇胜  杨能山 《传承》2012,(20):54-55
价值主体的需要和价值主体利益的实现是国防教育价值生成的重要因素。价值主体的需要包含三个层次,即物质需要、秩序需要和意义需要。这为国防教育价值的生成解决了前提问题。单有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动力。价值主体利益的实现是国防教育价值生成的直接动力。实现国防教育价值主体的利益还应处理好利益关系和冲突,发挥利益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兢 《求索》2014,(8):178-182
高等教育评估的内涵主要包括认知性价值、合理性价值和功能性价值。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有助于教育资源分配,二是教育价值有利于办学质量提升,三是经济价值促进大学提升办学效益,四是学术价值帮助大学提升办学质量。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评估主体在自身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判断,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多元合一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反思和批判的价值取向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人是作为社会责任的主体而存在的.公民的社会责任价值即为能够直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或满足实现目的需要的价值,内含着主体性价值、道德价值、教育价值和法律价值等价值形态.公民社会责任诸价值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实现公民的这种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人们应充分认识社会责任价值体现,做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转型及其价值冲突之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焕汉 《求索》2010,(9):55-57
社会转型是一种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整体变迁的社会质变,其实质是传统体制获取现代功能的现代化过程。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变迁,但这种变迁将带来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期间,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体利益的碰撞和社会价值冲突。我国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对立,它要求社会体制、人们的行为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实现的宽度和广度将促成社会价值冲突的生成。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冲突可归结为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冲突和相同主体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冲突两大类,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都应该予以化解或纠正。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冲突及其表现,构建了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冲突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代西方哲学从笛卡尔到黑格尔构建了宏伟的"主体性哲学"大厦,然而因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其构建出的不过是一个思维"实体",从而引起现当代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也对这一主体哲学展开批判,但他认为主体性仍有其存在的合法性,这便是"价值主体"的维度,并指出"价值主体"应涵盖人的"自由性"、"目的性"和"责任性"。在当代语境中把握马克思的"价值主体"思想必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三重关系入手,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在三重关系中的目的性与责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迫切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治理主体产生的思想引导、行为影响与需要满足等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对象与社会治理目标、方式、主体具有内在契合性和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价值在党政主导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方向的引领,在市场支撑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秩序的规范,在人民主体力量维度上表现为对社会治理能量的凝聚。  相似文献   

14.
代君 《理论月刊》2010,(9):45-47
价值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价值主体(人)是价值的核心和归宿,价值的生成过程是价值主体、价值客体、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公共价值一方面意指"公共性",即公有性、共创性、共享性、共同性等属性,指向公共事物、公共行为、公共生活领域;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公共价值的"公共性"是基于主体内在尺度的共同性,指向公正与公平。正义是公共价值的实质和核心,人本身是其终极归旨,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在公共价值的生成和实现中追求正义。  相似文献   

15.
杨琼 《传承》2014,(3):56-57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评价是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科学发展观价值关系的现实结果或可能后果的反映与认知。评价形式包括普遍的个人评价、社会舆论评价和权威评价;评价标准是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客体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而非一种封闭的静止联系。价值评价必须综观这一过程的整体和趋势,遵循主体、实效、综合和发展等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论公共政策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价值取向是比政策问题、情境事实和分析技术更为重要的因素。政策活动是以价值选择为主导的。政策价值通常由政策项目价值、政策社会价值和政策制度价值三个层次构成。政策价值需要经过价值论辩才能显露出来并为政策行动主体所接受,而合理有效的政策价值论辩必须贯彻平等原则并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政策价值的变迁既与政策周期有关,也与制度创新有关。  相似文献   

17.
汪晓阳 《求索》2013,(3):102-105
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人不仅生存于物质世界中,同时也生活于意义世界中。人对意义的追求和创造,成为人与其他生物区别的重要标志。意义世界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独特领域。从哲学价值的视域来考察意义世界,本质上是从价值的维度来理解意义世界的生存、嬗变及其与价值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察自然物、人造物以及人自身作为主体的人的对象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龚耘 《理论月刊》2002,42(4):18-20
相对于主体所确立的不同的目的,科学理论具有不同的价值,其中包括功利价值。一个“真”的理的有用性是理论的真理性的结果。理论的功利价值在于它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要,这种社会需要包括感性需和理性需要。满足社会的感性需要的理论有用性,是理论的实用性价值;满足社会的理性需要的理论有用性理论的工具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隐性教育是指以校园文化为中心而涵盖社会实践的种种教育。隐性教育具有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发展价值和审美价值,显现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主体参与的互动性、教育意义的多维性和主体感受的愉悦性的特性,因此,成功的隐性教育应该在把握这些特性中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是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们的强烈要求。而所谓社会公正 ,从本质上讲 ,是社会价值的分配符合社会整体实践性质、发展要求和根本目的 ,表现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保证社会实践正常运转、在社会实践发展具体水平上最好地满足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生存发展需要的功能。关于社会公正的评价 ,是以评价主体所把握的关于社会公正的标准 ,去衡量社会价值的分配 ,判断已有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是否符合社会公正的标准 ;比较不同的社会价值分配 ,指出其中哪一种更公正 ;在观念中建构符合社会公正原则的理想的社会价值分配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