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职大学生(以下简称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新生力量,在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教育体制、就业形势以及传统偏见等多种因素,致使高职生面临着重重压力,为了更好地引导高职生正确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本课题组在对当地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对结果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下:重视高职生心理健康;针对性地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2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生在当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环境中,将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运用SWOT分析法,对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高职生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其所处的各种外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顺利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国家——黑格尔国家哲学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黑格尔的国家哲学中,国家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是一种政治文化理论。本文从国家与伦理理念、国家与政治情绪、国家与民族精神三个方面考察了黑格尔的国家哲学。黑格尔既把国家看作政治实体,又看作文化实体,国家被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下。国家制度是在整个社会的文化整体的联系中存在的,受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制约,是不同的民族精神的产物。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克服了社会契约论将国家制度仅仅看作是人民主观同意的结果的理论缺陷,丰富了人类的国家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石岩  大光 《侨园》2014,(6):10-11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两次鸦片战争,由于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国门洞开,引狼入室。从此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中国遭到侵略,人民被奴役的同时,林则徐坚决销毁鸦片,也表明了中华150年前,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运动,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表示:"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日本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一个重大事件。"由于明治维新,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5.
任平 《理论视野》2009,(9):21-23
当今时代,全球化使人类文化发展遭遇冲突与融合、霸权与主权、一元与多元、民族与时代、趋同与趋异的悖论,引发了人们关于文化自觉与认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焦虑。聚焦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导致了中国文化矛盾的凸显;传统、现代、后现代的非线性发展样态又将中国抛入历时样态共时出场的文化场景之中,文化矛盾错综复杂。反思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现状、探寻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径成为摆在广大学者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本期就当代中国文化的反思与创新,邀请五位专家展开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7)
随着"网生代"成为大学生的主流人群,传统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教学主体方面的引导性与适应性困境、教育内容方面的主导性与多样性困境、教学要求方面的规范性与生动性困境。"互联网+"条件下,"网生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只有通过教学主体的提升、内容的优化、方法的创新,才能使"互联网+"条件下的思政课更好地适应"网生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能否由大变强,取决于中国能否培育出若干家伟大的民族企业,而这样的目标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改革,不仅仅是体制的革新,更深层次的是对崇高思想文化的培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建立"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团结协作关系,对于其成长为经久不衰的伟大企业是大有助益的。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应成为中国崇高思想文化培育的重要内容,也应成为中国推进改革大业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7,(2):124-128
在提供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财力投入具有多种模式。对公共文化的财力投入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政府直接出资模式和政府激励引导模式。其投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是:预算资金重点支持公益性文化,政府资金主要采用间接拨款方式,利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主要利用税收杠杆撬动文化产业发展。对社会保障的财力投入主要也有两种模式,即福利国家模式和社会保险模式。其投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是:政府权责对称,区分预算供应与产品供应,社会保险模式优于福利国家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