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封口胶带 (压敏胶粘带 )用于纸箱的捆绑 ,容器的封缄 ,器物的捆束以及其他物体的包装。近年来 ,封口胶在各类刑事案件中作为作案工具 ,特别是凶杀、抢劫、绑架、盗窃和毒品案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通常被犯罪分子用于封事主口、眼 ,捆绑事主手、脚 ,包装密封毒品等。犯罪分子在实施撕扯和捆绑、包装等动作时易在封口胶的光滑面或粘胶面上留下指纹。其上的指纹准确性高、证据力度大。但封口胶带经捆绑、缠绕后又粘合在一起 ,对其上指纹拍摄提取 ,首先要在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对封口胶进行剥离。在生活中常见的封口胶是在塑料薄膜 (可绕性基材 )上…  相似文献   

2.
在现在的公安工作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强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新器材应用在痕迹技术工作之中,紫外照相系统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在工作实践使用过程中,总结出如何利用紫外照相系统对封口胶胶面上残留的指纹进行提取和固定。  相似文献   

3.
心理痕迹指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实施和既遂后的心理活动过程 ,包括犯罪预备过程中的心理痕迹、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心理痕迹、犯罪既遂后的心理痕迹三种形态。研究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对分析犯罪目的、犯罪分子的情绪、犯罪分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犯罪分子的个性特点等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工具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作案的过程中,使用工具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留下的痕迹。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种痕迹在刑事侦查中和其他痕迹(手印、足迹)一样,在揭露和打击犯罪,为侦破工作提供线索、确定方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场工具痕迹并串案件是工具痕迹在刑事侦察工作中重要作用之一。并串案件是刑侦部门的基础工作之一,它在打击流窜犯罪团伙作案,系列性案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串案件相对于个案来说,具有获取的现场痕迹多,作案手法多,犯罪分子的个人特征多,现场信息多等优势,因此,刑侦部门特别是刑事技术部…  相似文献   

5.
现场保护通道板的自制与使用河北省人民警察学校郭未末要使现场勘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需要保护现场。然而,现场最容易被破坏的是地面上犯罪分子遗留的一些痕迹。为了避免出现这类问题,可以使用现场保护通道板。以便把脚踏在保护板上和放置一些物品。本文介绍一种易于制...  相似文献   

6.
从现场物证分析犯罪的心理痕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分子遗留在犯罪现场既有物质痕迹 ,又有意识痕迹、心理痕迹。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心理痕迹分析虽然不能直接起到证据作用 ,但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 ,确定案件性质 ,判明侦查方向 ,缩小侦查范围 ,修正我们已有的推断 ,完善揭示犯罪的证据链条。  相似文献   

7.
封口胶带是犯罪嫌疑人通常使用的作案工具之一 ,带有颜色、花纹图案、字迹表格的封口胶带 ,其光滑表面上汗潜指印经 50 2熏显后 ,用常规的方法较难拍照提取。笔者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 ,发现利用有机溶剂可以消除带有色彩、花纹图案或字迹表格的封口胶带背底对指印的干扰 ,加强了反差 ,拍摄效果理想 ,操作方便简捷 ,易于掌握。在生活中常见的封口胶术语叫压敏粘胶带 ,是在可绕性基材上涂敷压敏胶粘剂制成的 ,它分为可绕性基材层和压敏胶粘剂层。封口胶上的压敏粘胶剂有四类成分通常是长链聚合物(天然橡胶、再生橡胶、丁苯橡胶等 )、增粘树脂(…  相似文献   

8.
法医痕迹是指在命案现场中反映在尸体上的痕迹和血迹等生物检材分布情况,在命案现场分析中,根据法医痕迹分析案件是介于法医、痕迹与侦查之间的一个桥梁,是新世纪法医工作与痕迹工作的延伸,把法医学与痕迹学结合起来,运用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特别是尸体上的心理痕迹,对于提高命案现场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拓宽法医学和痕迹学的研究范围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廖岳华 《警察技术》2003,(2):30-31,24
利用手摇千斤顶顶撬防盗网、窗,然后翻窗入室进行盗窃是近来犯罪分子使用的一种新的盗窃作案手段。本文论述了利用手摇千斤顶顶撬防盗网、窗案件留痕的原理及痕迹的特点,并对该类工具痕迹的检验与鉴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的一些行为、举止、言谈特征。犯罪心理痕迹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稳定性。在侦查工作中,通过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分析作案时间、作案空间、犯罪手段、犯罪工具,对帮助侦查人员发现线索、缩小侦查范围、引导侦查方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磁信息"痕迹"是指高科技犯罪分子在实施作案过程中或者预谋作案时在其使用的通讯媒体、计算机系统或其它具有一定记录保存功能的电子设备上自觉不自觉的留下的种种可供公安机关侦查、了解、掌握作案人犯罪过程、证明案件事实的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与数据。高科技犯罪中电磁信息"痕迹"取证是关键。甚至需要从已被删除、加密或破坏的文件中重获信息。为有效控制高科技犯罪和侦破高科技犯罪案件,必须高度重视电磁信息"痕迹"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犯罪分子作案后为了逃脱罪责,采取各种手段破坏现场痕迹,使传统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而现场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和检验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的或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 一、现场微量物证的形成规律 现场微量物证形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北京西城中华路第一粮店的两千居民待发的六万多斤粮票和一千多斤油票被盗(简称“9·24”案)。现场勘查发现,犯罪分子戴手套作案,除入道窗口留有几处模糊不清的蹬蹭痕迹外,未发现其它明显的痕迹,因此,侦察工作陷于泛泛的模底排队中。为了缩小侦察范围,确定侦察方向,随即进行了第二次现场勘查。在这次勘查中,侦技人员从犯罪分子人道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勘查现场出入道甄别盗窃现场伪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常情况下,犯罪分子在现场出入道上遗留痕迹物证的数量往往要比其它部位多,且更有价值。出入道的勘查不仅能获得较多的痕迹物证,而且还关系到进一步分析研究案情、判断事件或案件性质,所以应  相似文献   

15.
在凶杀、抢劫、盗窃案现场,常提取到塑料、纸、胶带胶面上留下的犯罪分子的手印。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明显污染的胶面上的汗潜手印.如犯罪分子携带胶带粘封受害人的嘴;另一种是胶面上粘有纸片或纸纤维,如犯罪分子撕开包装物时,胶面粘下纸片或纸纤维,罪犯的手印遗留在胶面和纸纤维上.笔者近两年在戎场提取到以上两种情况胶带胶面上的手印,对其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认为以下四种方法方便、简单、实用、效果好,供同行参考.1、粉末法原理:胶面的粘性决定了其附着能力极强,在其上面洒上粉末,就会牢牢地被吸附在其上面,汗液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以及大量侦探文艺作品的广泛传播,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暴力化、智能化、专业化和广区域化。杀人案件的发案率明显提高,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明显加强,使传统的利用较好的手印、足迹等痕迹物证的现场遗留率大为降低。微量物证作为重要的物证,在揭露和证实犯罪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微量物证是指罪犯在实施犯罪过程中 ,遗留、附着在现场或从现场带走的能够用以揭露和证实犯罪行为或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范围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量小体微的物质。它具有体积小、质量小、较为隐蔽、不易察觉、不易毁灭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科技化。各种犯罪信息的传播、扩展 ,影视、书刊作品等宣传媒介对侦察手段的暴露 ,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研究反侦察对策的方便条件 ,反侦察的形式愈来愈多 ,犯罪现场遗留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明显的痕迹物证越来越少。因此在刑事侦察中 ,侦察人员必…  相似文献   

18.
浅谈规避鞋印作案现场的勘查工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鞋印是犯罪现场提取率较高的痕迹物证.但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水平和手段的不断提高,在现场勘查实践中发现有些犯罪分子采用各种手段以避免在现场留下自己所穿鞋的鞋印.本文分析列举了犯罪分子规避鞋印的常用手段以及勘查技术人员识破作案人规避鞋印意图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此类现场的勘查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犯罪分子以断线钳为工具实施犯罪行为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增高的趋势。本文介绍了断线钳的种类、结构、工作原理和刀片加工的技术要求。着重分析了断线钳剪切客体遗留痕迹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痕迹特征所反映的断线钳刃口相应部位的形态特征;并且针对公安刑事技术工作中常见的有关断线钳剪切痕迹检验鉴定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持枪犯罪案件的侦查中 ,侦查机关存在着以下失误 :一是领导决策不当 ,延误案件侦破速度 ;二是枪弹痕迹检验结论错误 ,导致侦查方向发生偏差 ;三是调查摸底不深入 ,漏掉了犯罪分子 ;四是侦查力量行动不协调 ,使犯罪分子漏网逃脱 ;五是民警麻痹轻敌 ,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为了更有效地做好持枪犯罪案件侦查工作 ,必须增强领导者的科学决策能力 ,加强枪弹痕迹检验、枪支建档等基础工作 ,加强持枪犯罪案件的调查摸底工作 ,提高整体作战、协调行动能力 ,使民警增强“案犯手中有枪”的强烈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