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柳笛青青     
郭忱   《党风建设》2001,(4):32-32
一天从早忙到晚,但每到月底,仍然是一声叹息:入不敷出!不得不按紧口袋度日时。时时感到:这日子过得真清贫。  相似文献   

2.
有一则笑话:一个士兵屁股上中了一箭,疼得咬着牙到了某诊所。医生端详了一番,顺手拿起一把剪刀,嚓的一声剪掉了露在外面的箭杆,说:“好了,拿钱吧!”士兵说道:“箭头还在肉里呢!”医生说:“我是外科医生,只管外伤,挖出肉里的箭头,那是内科的事,与我无关。”读了这则笑话,除了忍俊不禁外,我想,像这样搞形式主义的“外科医生”.在今天的社会上仍然能找到许多。  相似文献   

3.
安然 《唯实》2009,(10):95-95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我们平素所说的应声虫,是比喻随声附和的人。而关于应声虫的来历,宋代庞元英的《文昌杂录》中有一条颇有意味的记载:淮西士人杨动,自言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有虫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  相似文献   

4.
新年到来的时候,梦想是人们最常提起的东西。人们在聚会上祝福、许愿,繁华的城市也因此充盈着光彩。 可还有一些梦想是安静的。它们很少被人提及,只是被默默地埋藏在心底。在艰辛的生活里,被小心翼翼地保存着。 对于四川女人孙耀美而言,生活好像已经被繁重的劳动填满了。她是北京一座大楼的保洁员,每天弓着腰,在长长的过道、宽敞的卫生间里挥舞着拖把、抹布,努力把每一块瓷砖、每一面镜子都擦得锃亮。她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可面对志愿者的镜头,她总是抿着嘴,露出一点怯怯的神色。  相似文献   

5.
听见最后一声惊雷那是夏日关门的声音一片稻香悄然漫过诗人的纸张蛙声在镰刀的起伏中收割进农家的小院村姑的最后一件红衬衫压进了箱底秋天如期来临每一片叶子是一张张秋天远航的票根离别了枝杆的码头作为一叶轻舟在秋野里漂泊豆荚在秋风的摇曳中喜悦地炸响每一声都是饱满的辉一把枷从早上动身将山乡平静的日子拍打成黄灿灿的希望倦鸟从山岭上退去了不知名的草木让山峦穿上迷彩服暮色在炊烟上升腾归来的老牛站在屋檐下又把来年的收成哞成一声长长的兴旺黄土地掬一捧黄土洒向阳光茂盛的田垄让心与土地一同呼吸然后与十月的庄稼一起成熟在黄土…  相似文献   

6.
华正 《湘潮》2018,(10)
正民歌是从《诗经》的"坎坎伐檀"声里流淌出来的,是从"八百里秦川一声吼"里浸染出来的,每一个字里行间不仅有音律跳跃,更有哲思闪耀。"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刺梨蓬,好花生在刺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布依族的这首民歌,越听越值得玩味:越是刺梨蓬中之花,越有脱俗之美;越是坎坷崎岖之境,越能砥砺人生——年轻干部的成长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7.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8周年一脉真魂,暗夜外、奔腾踊跃。顷刻里、牵江携海,拥山揽岳。水淬南湖三寸胆,火燃赤县千金诺。并工农、华夏举锤镰三山落。凭正义,扶贫弱;悟大道,勤开拓。见双肩重任,总无推却。锤铁砧成新勇武,刀锋斩尽其凶虐。看神州、千裁地天传,中华乐。党旗眺望神州,艳阳里、江山辽阔。旗猎猎、镰姿舒展,锤声激越。数入硝烟洛水火,几临战阵摧兵铁。正高擎、华夏子孙魂,炎黄血。风雨晓,春秋雪;沧桑数,弯圆月。靠强筋硬骨、遍尝凉热。长刃地推惊腐恶,重锤天鼓伏妖孽。看东方,大道正飞传,英雄贴。满江红(二首)…  相似文献   

8.
目标与目的     
目标,相对于目的来说,是个比较虚的词,它更像是一种境界,高远而诱人,我们通常会把目标定位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达到目标代表着更为恒久的稳定。而目的这个词,感觉上就实在得多。我们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指向着某个或大或小的目的,我们付出,就要得到,否则达不到目的,这种付出大抵就意味着失败。  相似文献   

9.
这是现代策划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它引出的道理很深很深—一天,有4个小孩在山顶上做游戏,突然山下的树林里“哗啦”一声,窜出来一只大狗熊。这只狗熊虽然步履蹒跚,但它一步步地向山顶走来。  相似文献   

10.
飞翔的年味     
时令到了腊八,天空中便显出异样的气象来。里弄里开始有了一声两声鞭炮的脆响,夹着小孩子的欢笑,一缕缕的烟尘飘忽着升腾起来,倏忽间便散得没了踪影,而村庄里的年味却愈加浓厚了。  相似文献   

11.
仲春时节,温煦的阳光洒在冀南大地上。成安县长巷乡温村的蔬菜大棚里暖意洋洋,绿油油的甘蓝菜长势喜人。温村党支部书记程传海说,再过1个月,这些甘蓝就可以上市销售了,预计集体收入将增加5万元。在村集体的粉皮加工厂里,伴随着"咔嗒咔嗒"的机器运转声,一张张软韧透明的粉皮依次从轧辊上滑下。正在工作的程燕芬说:"咔嗒声听着一点也不麻烦,我们是计件工资,每响一声都是钱,一天能挣100块。"  相似文献   

12.
凡人郭玉锁     
凡人郭玉锁赵伟,爱明在平顺县,有一个被群众誉为"穿警服的活雷锋"的人,他就是平顺县公安局会计,共产党员郭玉锁同志。机关里有个"老勤杂"郭玉锁同志几十年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当作奉献的机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清晨,当人们还沉睡在甜...  相似文献   

13.
周总理游青城山陈先哮山道弯弯,一级一级的红砂石条赭红而别致,穿过葱葱茏茏的树林,从山脚伸向山顶。每级石级的中央往下凹了许多,一看便知道那历史已是不短了。树叶遮蔽了整个天空,鸟语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一声比一声欢快动听。游人不多,但也并不冷清。前面有...  相似文献   

14.
黄海 《当代党员》2006,(5):32-34
3月8日,春光明媚。荣昌县双河镇双河村,蒋泽光家的院子里,聚满了四里八乡的村民。身着银灰色斜襟长衫的蒋泽光,头发梳得光光顺顺,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喝一口老荫茶,清清嗓子,从工具箱里取出用红绸裹着的金钱板,往人群中间一站,清脆的金钱板声便悠悠地飞将出来:“竹板打来响沉沉,我把计划生育说分明……一对夫妇生一孩,提倡少生和优生……婚育新风把万家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谈“忙”     
《儒林外史》里有一位蘧太守,生性恬静、不慕荣华。他在南昌为官期间,追求讼简刑清、无为而治,因此衙门里只有三种声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续任的王太守,却是个能吏,把这三种声息,变成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里衙外,一片繁忙。  相似文献   

16.
信天游     
信天游昨天、今天、明天王标悠悠岁月里,历史的曲径上,监察──迈着沉重的步履攀登──一座廉政的大山狂风骤雨──诉说历程的艰辛,血泪交织──铸出不变的信念。为一方肥沃的热土,为拯救八方的危难,一次次同邪恶抗争,一声声为正义呐喊,无数正直的身躯,倒在苍茫的...  相似文献   

17.
苏开 《党史纵横》2000,(3):44-45
傍晚,在澳门市政厅广场上,一位松松地梳着一条辫子的少妇坐在长椅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撑着臂肘,左手托住下巴和清秀的面庞,不转睛的目光一直柔柔地洒在推车里甜睡着的婴孩身上。尽管总有行人不断地走过她的身边,她仍然平静地保持着一种坐姿和看姿。这种平静与霓虹灯和风华百年的建筑物构成一道风景。这种平静让人无法忽略。在骚动着呛人诱惑的澳门,这种诗意的平静是偶尔拿出示人的藏品吧‘!澳门是与摩纳哥的豪地卡罗、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齐名的世界三大赌城之一。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声、色、犬、马、账’样样俱全,就像汤羹…  相似文献   

18.
脚步的变迁     
王庚斌 《党课》2009,(5):106-107
这是一所常见的农家小院,院里四周散乱放着农具,鸡、鸭白天在院里觅食,夜晚栖于窝中;狗懒懒地躺在阳光下,眯着眼睛看着来往的村民,夜间四处跑几圈后又躺下,间或“汪汪”叫上几声。与别的院子一样,这里每天发生着一些平常的事,平常得似乎你都不愿去想。院子里常走动着两个人:一个很平常的农家妇女,唯一出众的是她那头黑亮的长发:另一个是上学前班的儿子。  相似文献   

19.
淮源行     
我自幼喜好名山大川,每登名山,都以攀上绝顶为快事;每访大川,都以寻得源头为满足。淮河,这条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大河,其发源地就在豫鄂交界处的桐柏山.不去探游,总觉得是件憾事。终于有了一个探游淮源的机会。视里看到过长江源头的景色,那是各拉丹冬雪山,无数条冰川犹如玉龙身披白甲,融化为一股股细细的水流,像是一条条洁白的哈达飘向远方:我曾从电视里看到过黄河源头的景色,各姿各稚山下的星宿海弥漫在沁人的芬芳之中,淙淙的细流和着悠扬的牧歌。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当代党员》2007,(9):25-26
南川区金山镇农民代兴启打工挣了钱,30岁就开厂当上老板,后来又当上村委会主任。2002年,代兴启把家搬进南川城,乡亲们都说,代兴启落到“福窝”里了。 代兴启的新家布置得很有格调,在这套150平方米的房间里,水晶灯发着明亮的光,客厅中央,一套20座的红木沙发,围着一台豪华电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