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行政问责制推行困境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必然,建立行政问责制符合我国的国家制度,符合人民群众的理性期待,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进步.但是,目前行政问责制推行存在问责主体单一,问责客体权责不清,问责内容狭窄,问责程序不规范,问责法律体系不健全,问责文化滞后,公民社会力量薄弱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状况、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法治进程等政治生态的影响,行政问责制的推行过程充满障碍,进展甚微.  相似文献   

2.
中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在现实运行中出现了诸如:重官意,轻民意、重副职处罚,轻正职问责、重执行不力,轻决策失误、重行政问责,轻民主问责;重有错问责,轻无为问责等问题。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认识存在偏差,问责心理欠佳、法律规定缺位,难以依法问责、体制权责不清,造成问责困难、制度机制不全,影响科学问责、信息公开不够,影响公众知情等。为此,我们要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社会公众众对政府及行政人员责任的追究机制;政府责任划分明确化;完善问责法制和程序;建立责任评估体系;实行信息公开,建立公众投诉体系;加大监督力度,构建立体监督网络;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实施对政府官员的美德教育与提升政府的信任社会资本存量;对无为问责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非典事件”以来,我国行政问责制建立和实施的历程呈现出若干显著特点,现阶段我国的政治生态与行政内体制式问责、上级权力式问责、非均衡式问责等造成发展困惑和难题,从狭窄、封闭的行政问责制走向全面、开放、均衡的民主问责制需要合理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娄成彬 《学理论》2013,(16):61-62
行政问责主体从属于问责主体,在行政问责程序中有启动和实施行政问责的重要功能。行政问责主体即同体问责主体,同体问责主体与异体问责主体为并列关系,同属于问责主体集合内的一个元素。行政问责主体与问责主体之间的联系,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之间的不同,以及问责主体多元化概念的明晰,都有探讨并界定的必要性。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厘清同体问责主体及其与异体问责主体的关系,以期有助于行政问责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与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目前,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才刚刚起步,处于较薄弱状况,面临诸多困境。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必须做到:加强行政问责制的配套制度建设;拓宽问责范围;完善异体问责;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问责法;探索中国特色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问责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桂玲 《行政论坛》2009,16(4):13-16
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问责依据和机制的缺乏,问责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都使行政问责在实践中的发展受到阻碍.只有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同时明确相关制度,构建问责环境,并完善我国行政问责法律体系,才能有利于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仇荀 《行政论坛》2008,(6):31-33
行政问责制要求政府及其官员必须承担政治、行政、法律以及道德上的多重责任,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和控制。我国行政问责制面临的困境是:问责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制度文本设计不完善,缺乏统一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以及配套措施供给缺失。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在于:培育行政问责文化,制定行政问责法和完善问责制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问责主体角度来看,行政问责包括同体行政问责和异体行政问责。相对于同体行政问责而言,异体行政问责的实践与制度建构都相对不足影响了行政问责制度的实际成效。行政问责制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异体行政问责制完善与实施,实践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9.
问责制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是我国迈向责任政府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研究主题之一。在我国推行行政问责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综合各种观点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对我国行政问责制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来寻求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示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诚 《理论探索》2005,(6):114-116
在当前,我国行政公示制度与行政公告制度常常混杂不清,而且行政公示制度自身也存在缺陷,亟待规范和完善。为此应从三方面努力:一要提高对行政公示制度的认识,二要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行政公示制度,三要增加“公示”文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制的局限性及完善措施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卢智增 《理论导刊》2006,(10):16-18
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制存在异体问责缺失、问责制度缺位、问责不实、问责不全、问责不公等局限性,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需要营造“问责文化”,推行“异体问责”、“制度问责”、“无为问责”、“阳光问责”。  相似文献   

13.
现行干部选用中存在着选用标准教条化、政治考核重形式轻业绩、重其言轻其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只有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注重领导干部人格魅力的考核 ,将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摒弃对任职干部形而上学的考核办法 ,才能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选用制度。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生涯辅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生涯辅导是促进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生涯辅导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更新观念、分阶段开展全程化生涯辅导与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构建相对完整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信息传输体制逐渐步入转轨期,日益呈现出与传统单通道信息传输模式显著不同的发展特点。从政府过程主要参与者的信息意识看,"由封闭保守"趋向"开放包容";从传输主体看,由"一元担当"趋向"一元为主,多元共存";从传输过程看,由"二合一的线性传递"趋向"网络化的互动沟通";从传输技术看,由"单一人手人脑处理"趋向"高科技综合处理"。中国信息传输模式在转轨过程需要特别关注在保证"主渠道"畅通的同时,加大"副渠道"的建设;关注党政信息系统内部过度行政化问题;警惕党政信息系统主流话语权的弱化;重视信息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建设中国自己的"盖洛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宋军 《理论探索》2003,(3):66-67
近年来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概括起来主要有 :观念层面的问题、体制层面的问题、公务员素质问题和政策层面的问题。对此 ,我们的解决思路为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走出认识误区 ;加大行政改革 ,创新政府管理 ;尽快制定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标准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处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也日益扩大,表现形式趋于激烈,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深入探究群体性事件发生缘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防控体系,对于抑制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的平稳运行,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其他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转变,与精英教育阶段相比,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后出现了慵懒、困惑、迷茫,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的现状。高校学生会在学生管理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学生本身的不成熟及老师管理跟进不够等原因,产生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学生会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如何加强学生会管理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及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状况欠佳,其中,最基本的劳动报酬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很多生产一线的工人工资低于国家最低工资制度,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而且也影响到社会公平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使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能更好地发挥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未来10年西安将进入一个城市化加速发展期,更多在西安生活、工作的农民工将会转变为西安市民.如何使他们在西安安居乐业,融入西安,已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西安市区农民工居住现状、存在问题的调研,认为应当坚持近期措施和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分类、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进农民工居住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