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通过了<行政许可法>,表明我国正逐步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在行政活动多样化的今天,行政许可的立法,有助于政府的职能转换和转移,有效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人民的自由.而禁止和许可是意思相反的两个词,行政禁止的作用却常常被忽视.笔者认为行政许可实际是和行政禁止相统一在行政法结构中的,两者的独立关系更是实现行政法权利(力)结构均衡性的对策.本文届以行政许可为出发点,论述行政禁止的特点、存在的必要以及对建立行政禁止制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行政审批的行政法制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在加入WTO议定书中已对行政审批的法律化作出了承诺 ,随之而来的是将行政审批纳入行政法治的轨道 ,以法规范和调整行政审批行为 ,改变目前行政审批改革多以行政手段为之的状况 ,实行行政审批项目法典化、主体职级对等化、过程连续化、重大事项听证化。  相似文献   

3.
禁止强制作为行政强制执行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行政强制法》第43条规定了两种适用情形,但没有充分考虑实践中涉及弱势群体、公序良俗等情形.禁止强制原则体现出公民权与行政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博弈与平衡.不过,禁止强制原则的现有规定存在立法疏漏应予完善,增补规定也应有明确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中立——从美国行政法看行政公正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障在行政过程中以不偏不倚的方式贯彻落实立法精神,美国以《联邦行政程序法》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主要体现为行政裁决和制规过程中的行政官员保持中立、职能分离、禁止单方接触以及以议会的立法监督和行政首脑的执法监督为基本内容的限制政治影响等。但行政公正与中立原则的实现最终有赖于一个有效的司法系统;否则,再合理的制度也注定难以施行。  相似文献   

5.
郭殊 《研究生法学》2002,(4):43-51,68
行政法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行政权的主体可分为归属主体与行使主体。归属主体毫无疑问是人民,即社会成员的集合体。但分散的人民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权,所以要由民意机关——立法机关将行政权的行使主体资格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即行政权的行使主体,它代表人民行使行政权,其任  相似文献   

6.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近几十年来,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特别重视。凡是制定有行政程序法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听证程序。不可否认的是,行政听证程序能否有效创设和顺利运作,与其遵从的法理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和宪法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建水 《行政与法》2005,(1):106-109
行政许可听证制度是一项保障行政许可相对人发表意见、了解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依据,保护当事人民主权利的法律制度。探讨行政听证制度的宪法依据和法理基础不仅是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立法要求,而且也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听证制度的现实需要。自然公正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和依法治国理论是西方国家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美国听证制度的依据源于宪法规定的正当法律程序。确立我国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宪法依据,进一步完善我国听证制度就必须修正《宪法》第五十一条,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一切国家机关未经合法程序不得剥夺。”一款,并制订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中行政权力的维度有实然和应然之分。前者指一国行政实在法对行政权力在行政法中价值的确立,后者指一国行政实在法应当具有的对行政权力性质和价值的确立。两者并非同一事物,且不具有性质上的相同性或相通性。此种区别使得人们对一国行政实在法有着诸多评判,并根据这些评判设想行政权力维度的价值走向。我们从行政法中行政权力的客观基础及维度指数、现代行政法中有关行政权力的基本规则、我国行政法中行政权力调控机制的构型等方面对行政法中行政权力维度作了分析,目的在于能够对行政权力在行政法中的应然状况有所认识,厘清一个行政权力在行政法中应然状况的基本格局,进而对我国行政法治在今后的进路有所构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建立健全和严格遵守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行政程序法在行政法上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论行政法上禁止不当结合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禁止不当结合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追求行政目的与其所采的手段间,必须有合理的联结关系。若欠缺此联结关系,该项行政行为即非合法。该原则为行政法上一般法律原则,必须具备合目的性、关联性、可接受性三大要素。本文旨在检讨实定法上不当结合之缺失,探求禁止不当结合原则的法理基础、法律要素及适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论行政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刘丹 《中国法学》2004,(1):32-39
素有“帝王条款”之称的诚实信用原则,其适用范围长期囿于私法领域。但自20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职能从“干预行政”向“给付行政”的转变,诚实信用原则已“君临法域”,推至公法领域,成为行政法乃至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我国,从行政法的角度探讨诚实信用原则时间不长,立法上也刚刚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本文在研究行政法上诚信原则的起源和国外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探寻诚信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的地位与具体适用,以期完善我国的行政诚信原则与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王红建 《河北法学》2021,39(1):101-111
法不溯及既往作为法的重要原则由来已久,但该原则也存在一些例外。根据美国宪法上正当程序的要求,禁止行政机关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适用溯及既往的规则。从美国的司法实践看,允许行政机关在国会明确授权的情形下制定溯及既往的行政规则。甚至,有时在国会授权不甚明确的情况下也允许行政规则的溯及既往。行政机关制定溯及既往的行政规则不能损害公众的重要权利,且必须符合国会的立法意图。同时,非立法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不受溯及既往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已于2003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将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没的一件大事。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行政许可法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经济将产生的重大影响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法》第71条规定了撤销重作判决产生的禁止重复行政行为效力,其性质属于既判力的作用之一。学理和实践中普遍对该条的适用范围作扩大解释,支持将其适用于独立的撤销判决和其他重作判决。禁止重复行政行为效力是撤销判决理由产生的效力,本质上属于一种消极效力,其作用领域应当从主观范围、客观范围、时间范围三个维度进行界定。司法解释明确了被告重新作出的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但并未相应规定简便的审理程序与裁判方式。为有效保障原告的胜诉利益、防止循环诉讼和程序空转、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建议增强判决书释法说理的质效,确立判决理由的积极效力,简化涉及重复行政行为案件的审理程序和裁判形式,并在立法上统一行政诉讼既判力的作用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在行政法上确立了一个新的连带责任类型,即行政主体和私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行政法上的连带责任应从行政主体之间的连带责任拓宽到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连带责任以及行政民事连带责任,应从行政许可与行政赔偿领域拓宽到行政处罚等其它领域。行政法上连带责任的实现有赖于建立或重构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第三人制度,建立行政案件与民事案件的合并审理机制。行政主体在承担责任后要向作为连带责任人的第三人追偿,则有赖于建立"官告民"的行政诉讼机制,否则只能通过民事诉讼机制去追偿。  相似文献   

16.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灵活柔性的行政管理模式,有效衡平了政府与相对人之间的利益博弈,促进我们和谐社会的建立,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中,行政指导也被确认为是中国政府行政措施的一种形式。因此应厘清行政指导的模糊认识,明确其非传统行政行为的法律地位,以便实现行政指导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依法行政的推进,建立健全和严格遵守我国的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实现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行政程序法在行政法上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概念悄然出现于行政管理活动中,以期穷尽所有独立于法定行政许可之外但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此举虽然暂时缓解了行政机关的操作难度,但同时也加剧了人们理解的混乱,使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日趋分离。本文试图寻找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在立法与现实层面不相统一的原因,借此厘清两者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纠纷频发,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政府发放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是整个城市房屋拆迁程序的第一环节,因此,监督政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发放拆迁许可证,可以从源头上遏制非法拆迁行为的发生。为此,在继续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许可行为的立法、司法控制的同时,更应重视行政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民办高校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有关民办高校在行政法上的地位如何,是否具备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主体资格,既未有立法的明确规定,也欠缺必要的法学研究。其在行政法上的法律地位模糊的现状,既不利于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亦无益于行政法学的完整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民办高校是否具备行政主体资格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