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庄 《民主》2000,(12)
《民进会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发表了马叙伦、赵朴初的遗嘱,以及柯灵、杨东莼诗的手迹,这是楚庄同志为此写的说明。一  相似文献   

2.
为章先生是进步爱国人士,素为吾人所共知。他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存亡兴替之秋,他的言行总表现出以国家利益、民族前途为重的伟大精神。所以如此,多少受了一位马列主义信徒——杨东莼先生的影响。 为章先生与杨东莼都是湖南醴陵人,幼同里,又在醴陵县办朱子祠高小同学,从此结下了深挚的友谊。后来杨入北京大学读书,研究  相似文献   

3.
《民主》2005,(9):27-27
1.1977年12月,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成立了临时领导小组。民进中央临时领导小组的成员为()、杨东莼、叶圣陶、徐伯昕、赵朴初、葛志成六人。A、周建人B、王绍鏊C、雷洁琼2.1979年10月,民进在北京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徐伯昕、赵朴初、吴贻芳、雷洁琼、谢冰心、吴若安当选为副主席,葛志成为秘书长。A、王绍鏊B、杨东莼C、周建人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山先生一生,为了推翻帝制,振兴中华,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在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以后,又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与窃国大盗  相似文献   

5.
徐敏 《民主》2005,(4):38-40
我父亲一生,归纳起来,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出版工作,一是统战工作。他为新文化出版工作,做了二十多年;为党的统战工作和“民进”工作,做了近三十年。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韬奋先生说:“他忠于《生活》而生活(忠于《生活》周刊、忠于生活书店)。”赵朴老说:“他忠于人民大众生活,为忠于民族的生存而拼搏,……艰难险阻、百折于回,锻炼了他的斗志和胆略,……他是卓越的新文化出版家,他是民主的鼓手,时代的木铎,……”他认  相似文献   

6.
正4月24日,是我们的父亲叶至善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父亲的一生是为编辑的一生。1986年,父亲写了《编辑工作的回忆》,文中说:"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编辑家。如果从中学时代编油印刊物算起,他连头带尾,一共做了73年的编辑工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茅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而离他1981年3月27日逝世,也要有15年了。在他生时,我有幸能得到他的当面教诲,际此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日,不免愈益思念他。 自从我儿时开始接触新文学以来,除了鲁迅先生,我所钦佩的作家,就数茅盾先生,因为那时我就知道他们二位是在为中国新文学开辟草莱的。至于我知道郭沫若、郁达夫二先生,则要晚到大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6,(10)
正在汉口崇仁路文物收藏市场的一家古籍书店里,一眼就见到这本封面醒目的《十年——开明书店创业十周年纪念》(以下简称《十年》),我以为是一本有关开明书店店史的书。迫不及待地打开,跃入眼帘的却是鲁彦、老舍、张天翼、靳以、王统照、巴金、萧乾、叶圣陶等人的短篇小说,与现今出版社的纪念文集丝毫不同。细读书前夏丏尊先生写的《编辑缘起》,我终于恍然大悟。夏先生在《编辑缘起》中说:"开明创立于一九二六,到今年十周年了,打算出一种书,一方面对读者界作有一点儿意义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给自己作个纪念。这部小说集刊就是从这样打算之下产生的。"由此看来,《十年》  相似文献   

9.
《民主》2021,(2)
正2017年5月某日,收到寄自河南安阳的书信,来信者是与我素昧平生的张平治先生。他在信中告诉我,多年来,他一直在关注研读我的诗歌,并正在构思撰写一本评论我的诗歌创作的书。张平治先生年逾八旬,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是一位著述丰富的文艺评论家。他随信寄来了他的很多著作,其中有几本谈美学的书,如《美学趣谈》《美学有什么用》《情诗与审美》等。他在信中告诉我,他曾为台湾诗人席慕蓉写过一本《席慕蓉评传》,深得席慕蓉赞赏。他希望我像席慕蓉一样,也会欣赏他写的书。  相似文献   

10.
杭元祥 《民主》2008,(10):3-4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阔步前进的30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多党合作的光辉历程,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陈晓云 《民主》2004,(8):12-14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作为举世景仰的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所产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他身上所凝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是亿万人民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力量。一、奉献给人民无私的爱爱人民,奉献给人民无私的爱,这是邓小平同志崇高人格的一种重要内涵。他曾深情地说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种拳拳情怀时刻萦绕于心,伴随他走过一生光辉的征程。在邓小平同志的心目中,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他认为,共产党员的含义或责任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人民是父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没有忘记“儿子”对“父母”所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这就是无条件地把人  相似文献   

12.
王秉默 《团结》2002,(4):40-44
今年是已故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诞辰一百周年。近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激烈地震荡和变化,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推翻了帝制,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最辉煌的一页。而这一页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其中也有我们的先辈王昆仑的贡献。让我们在革命历史的进程和事件中追寻我们老主席的足迹,缅怀他非凡的一生。 世纪伟人孙中山 亲自介绍他加入国民党 王昆仑(1902—1985)生长于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3.
巴黎专电 1948年春天,浙江美专讲师赵无极动身来法国前,校长林风眠先生对他说:“无极,一个中国画家在巴黎立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呀!”40年过去了,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赵无极先生,不仅在国际艺坛站稳了脚根,他所创立的抒情抽象艺术画派也已载入了20世纪美术发展的史册。他开创的崭新的美的意境,装点着世界上许多艺术殿堂,揭示着艺术发展无限美好的前景。 今年秋天,巴黎艺术界为赵先生举办了两个展览会,出版了四本专著,以庆贺他旅法创作40年。在两个展览会之间,赵先生在画室内接见笔者时,谦虚地说:“看来,西方人接受我的艺术了。我的画不能说完全是西方的,也不能说完全是中国的。应该说是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不知不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杀青至今已经快一年了,而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接到剧组邀请,让我扮演邓小平的情景。2013年我回贵州老家探亲,接到一个摄影朋友的电话,他说现在有一部讲邓小平的戏,他觉得我能演邓小平。我当时对他的回答是:你别开玩笑了。因为我觉得我对邓小平是很敬佩的,但这种敬佩是有距离感的,让我不敢接近他,就更别说饰演他了。可是没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著名教育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林汉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今天,我们大家聚会一堂纪念林汉达先生,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在想,如果林先生健在,能够看到祖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能够看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他该会多么欣慰啊!林汉达先生是我的一位老战友。1943年我们相识在上海,那时我们都在华东大学执教。作为“孤岛”的上海,沦陷时期遭受日寇铁蹄的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110周年,缅怀他为我国民主革命和教育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我谨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表达对陶行知先生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并向陶行知先生的亲属致以亲切的问候! 陶行之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平、民主顽强奋斗,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拥护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相似文献   

17.
我印象中,合肥张家这一系只剩煦和这根独苗了。修长的身材、温文尔雅。今年他来给他二姐、三姐送家乡雨前茶,听他“三姐”这么称呼,我一怔,笑道:“在北京也只有你是名正言顺有资格用这称呼了!”煦和明白我的意思,说:“黄苗子说北京人都称她(沈从文先生夫人张兆和)三姐!”“都,敢么?”——我说:“有  相似文献   

18.
纪念恩格斯学习恩格斯江流今年8月5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位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恩格斯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来纪念恩格斯,缅怀他对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的丰功伟绩,继承他和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理论财富,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9.
林汉达先生(1900—1972)是我的同道、同事和难友。他是一位教育家、出版家和语文现代化的研究者。他一生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向传统教育挑战、推进扫盲工作、研究拼音文字、编写历史故事、提倡成语通俗化等等。向传统教育挑战1941年,林先生出版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向传统教育挑战》,一方面有批判地引进西方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20.
《同舟共济》杂志今年第四期发表了冯东书先生的《改革以前为什么总是和知识分子过不去》一文,坦率地说,这篇文章的基本立论是站不住脚的,至少说没能把为什么和知识分子过不去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拟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冯先生商榷,希望冯先生不要认为我是在和他“过不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