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今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信用证,在贸易支付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受到贸易当事人的青睐,但同时也被不法分子所觊觎.信用证诈骗犯罪使得世界各国深受其害.本文从刑法学的角度,对信用证诈骗罪的要件、类型和处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试图寻求一些防范对策,以期减少风险,增强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诈骗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日益频繁发生的一类犯罪行为,对信用证诈骗罪本质特征的认识不一是造成司法适用产生诸多争议的根本原因所在。信用证诈骗罪的本质特征为双层次平面结构,其客观行为不仅破坏了金融管理秩序,而且也侵害了公私财产所有权,信用证诈骗行为的内在关系在双层次本质特征的制约下呈现出多种行为样态,导致司法适用过程呈现出相应的复杂性。结合信用证诈骗的本质特性和刑法理论进行仔细剖析,是最终获得合理的司法认定结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国际贸易领域的互不信任资金周转问题。但并未消除国际贸易结算领域的风险,港澳台及国外不法商人经常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使国家、企业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其主要形式有: 1.伪造和变造信用证的诈骗。这是一种假冒信用证的行为。其呈现如下新特点:①有关贸易合约列出出口商预付佣金、质押金、履约金等条款,并且规定了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证后得立即支付上述款项,诈骗分子得以假冒信用证骗取佣金、质押金与履约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结算工具,由于信用证独立抽象的原则,银行只审单而不管实际的货物,导致国际贸易中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的案件屡屡发生。因此,各国纷纷采取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来进行补救,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滥用则会损害合法受益人及善意第三方在信用证项下的利益,因此,对欺诈原则应适当地适用,以发挥其最佳效用。  相似文献   

5.
信用证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由于银行在信用证结汇中只审查单证,而不审查货物,使得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的这一特性进行诈骗活动。我国有关信用证欺诈的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法院随意冻结国内开证行履行付款义务、不尊重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信用证欺诈的界定缺乏标准、在程序上没有顾及有关信用证当事人权利的维护、没有适当关注信用证和信用证项下汇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我国应尽快完善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相关立法,才能在维护信用证独立的基础上,有效地维护信用证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6.
对于跟单信用证的具体内容要求 ,各国银行有不同的做法和规定 ,随着国际贸易更深入的发展 ,国际信用证业务统一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本文正是基于此 ,试着对跟单信用证的内容所具有的法律性质做一些初步探讨 ,并且适应信用证规范化的发展 ,把信用证的内容规范作为信用证记载事项来作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信用证交易特点、信用证诈骗犯罪的基本构成的具体表现以及在实践中如何防范信用证诈骗带来的风险,尽可能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诈骗罪类型较多,应从行为方式、行为人主观状态等各个方面入手认定处理。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行为属民事违法行为,不应当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信用证的行为,应定为信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属结果犯,应以占有财物的结果是否发生为既未遂标志。此外,在认定信用证诈骗罪时,还要注意其与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相近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方式 ,信用证欺诈对国际贸易危害极大 ,对信用证欺诈的基本类型与方法做简要论述 ,重点分析了信用证欺诈频发的制度上的原因 ,进而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防范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即将加入 WTO,信用证诈骗犯罪案件将会呈现增多的趋势,信用证诈骗犯罪案件具有典型的智能性、专业性和国际性的特征,对这类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研究目前还显得十分薄弱,本文在分析信用证交易的运作流程、特点及其法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此类犯罪案件的侦查途径、取证措施和证据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