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畜的人工气管重建术在国内兽医界尚无先例,我们在1987年3月11日及5月7日分别进行两例幢山羊人工气管重建术,应用以不锈纲丝加固的人造高分子涤纶管植入替代已切除的部份山羊气管,其中1例手术取得成功。 (一)材料 1.供试山羊2只,其中1只为11月龄,体重24kg,另1只14月龄,27kg,均营养中等体状良好。 2.人造气管,采用上海胸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室和苏州织带厂人造血管车间研制的高分子涤纶血管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反刍动物肝特异性酶对肝脏损害的诊断效果,我们采用四氯化碳制作肝损害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山羊实验性肝损害时血清酶活性变化规律的观察。 (一)试验材料 选择健康青年山羊11只(公羊6只、母羊5只),体重为14~17kg。其中9只为试验组,2只为对照组。试验组以每公斤体重0.6ml的四氯化碳和等量的液体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是利用人工诱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动物进行腹腔间歇灌洗,以探讨其腹腔间歇灌洗方法与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疗效。 (一)人工诱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试验动物:经临床和血常规检查确认健康的山羊4只(编号1~4号),年龄1.5~2岁,体重45~50kg。驴2头(编号5~6号),年龄8~9岁,体重150~200kg。试验前对动物进行全身检查和血常规、腹腔穿刺液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选择6只平均体重13.75 kg±1.35 kg、8~12月龄的山羊.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山羊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研究山羊血浆中NO和TNF-α正常值以及感染肝片吸虫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山羊感染肝片吸虫后第3周血浆中的NO开始升高,持续至15周,TNF-α感染后第5周开始升高,一直持续至试验结束;病理剖检发现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肝肿胀,且有明显的损伤病灶.试验结果提示,NO和TNF-α可能参与了肝片吸虫损伤肝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试验组山羊人工制造非开放性全骨折后,用自制治疗仪以20μA电流治疗,至骨折愈合后取愈合处骨痂,测定骨痂钙含量.结果,试验组山羊骨痂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山羊,前者比后者骨折愈合时间提前12 d,即骨钙含量与骨愈合时间呈明显正相关.用偏振原子分光光度计法(AAS)测析骨折山羊骨痂钙含量显示,微电流能明显提高山羊骨痂钙含量,加快骨折愈合,证明骨痂钙含量与骨折愈合呈明显正相关.提示,用20 μA电流及其在骨折处形成的微电场,能提高钙离子浓度,并在其他微量元素配合下,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刺激成骨细胞等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加快骨细胞增殖进程,缩短山羊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重庆市山羊博尔纳病隐性带毒情况,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DV)的种系来源。采用巢式逆转录酶PCR结合荧光定量PCR(FQ-nRT-PCR)技术对重庆市60只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s)及脑组织中的BDV P24基因片段进行了检测,将阳性产物测序,并与国外BDV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山羊外周血检测阳性率为8.3%(5/60),脑组织检测阳性率为10%(6/60)。该 BDV P24片段核苷酸序列与马源BDV H1766株同源性最高,达96.51%,与标准株Strain V和 He/80同源性为95.35%,并且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相同。表明,重庆市山羊中存在动物源性博尔纳病隐性带毒。该BDV P24核苷酸序列与Strain V和He/80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一)流行情况 我省多数地区山羊流行着一种以腰部麻痹并伴有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当地称之为“僵腰风”、“风摆腰”、“磨腰疯。”本病一般感染率为2~8%,最高可达12%以上。全省有山羊约500万只,每年发病羊约在10万只以上。  相似文献   

8.
我们试用异种动物—山羊制备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ED)、鸡新城疫(ND)双价高免血清,并进行了效果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与药品: (1)山羊:选择1只体质健康1~2岁的公山羊供制备双价高免血清用,但该山羊经健康观察、检测体温均不得有任何异常。 (2)雏鸡:取自繁自养未经免疫注射的35日龄易感健康京白雏鸡60只,供保护试验用。 (3)种毒与药品:①种毒:选择经实验室检查确定自然感有IBD和ND的患鸡数只,采集脑、脾脏和法氏囊,供制备二联组织灭活苗用和发病感染用。②IBD和ND二联组织灭活苗:由本研究室制备。③标准抗原和阳性血清:均由郑州兽用生物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将10只山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对照组各5只,试验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4×10^8CFU/mL)人工诱发山羊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PBS;观察接种前、后各组山羊的临床症状、体温及全血白细胞数等指标,并同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第1、3、5天对胸部进行CT扫描,比较两组影像学差异,观察山羊肺部病理解剖学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前后体温、全血白细胞数差异显著;对照组CT影像接种前后未见异常;试验组影像多见两侧肺叶中下部呈现大小不等的片状或结节状的类似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清,肺纹理紊乱且模糊,支气管壁增粗,支气管扩张,呈"树芽征"及"轨道征"。结果表明,经气管内接种巴氏杆菌能够成功诱发支气管肺炎,CT影像与山羊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对山羊支气管肺炎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有利于鉴别,应成为其较早期诊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用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腹腔接种8只健康山羊,定期采血,分别用双缩脲法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析血清总蛋白及其各组份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含量感染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清蛋白中的各组份的比例实验前后具有明显地变化。各组份均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血清白蛋白(A)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01);β球蛋白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01);γ球蛋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01)。被感染的8只山羊在57天的血液压滴镜检中未见虫体,但第33天采血接种小白鼠,可使其发病死亡,血液压滴镜检有大量锥虫。  相似文献   

11.
应激综合症已引起畜牧兽医界的重视,在家畜方面应激与免疫的关系,国外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报道较少。本文就外科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对山羊免疫功能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随机选用本地成年健康山羊20只,其中母羊18只,公羊2只。以自身对照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近年对人和鼠类的研究较多,对山羊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玻片分离单层细胞法,根据不同种属动物血液生理生化的特点,作了一些改进,并对24只山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行检测和观察。 (一)材料 1.实验动物;本地山羊24只,其中2月龄4只,4月龄1只,1岁5只,2岁以上14只。 2.供试菌:白色葡萄球菌液、白色念珠菌液。 3.试剂:包括肝素生理盐水溶液(2mg/ml),灭菌生理盐水,姬姆萨染液。 (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某市种畜改良站有南非波尔山羊 4只 ( 1只引进 ,3只自繁 ) ,饲养期间除间或有轻微呼吸道症状外 ,生长一直良好。 1999年 10月中旬 ,该场唯一 1头波尔公山羊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并致失明 ,伴有头左右摇摆等神经症状。经临床综合分析 ,初步诊断为颅内压增高所致 ,经对症治疗后该羊不久即恢复了视力。1 临床症状该公山羊体重 75kg左右 ,自前 1d配种后次日清晨即突然出现头左右摇摆、抬腿、前冲 ,视力下降 ,影响采食 ,并导致食欲下降。当地兽医用 5 0 g/L糖盐水 2 5 0mL ,氯化钾 0 .4g ,葡萄糖酸钙 1g ,维生素B15 0 0mg ,平衡液…  相似文献   

14.
在我省遵义县乌江沿岸一带,耕牛、山羊、猪过食蜡梅科(Calg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cll)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Merdtin prdecoxRehd.et Wils.)叶中毒的病例,近几年来每年均有发生。如遵义县尚稽公社1971年牛发病16头,死亡4头;茅粟公社的龙江生产队1972年牛发病7头,死亡2头;黄沙坪生产队1973年牛发病7头,山羊发病2只;长征生产队1974年牛发病6头,死亡1头,山羊发病4只;万里生产队1975年牛发病8头,山羊发病4只,猪发病2头。 本病是以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由于本病发病快、死亡急速并伴有高热,因此常被误诊为炭疽;又因有明显的强直痉挛症状,又常误诊为破伤风。当地群众称之为“串脚风”。通过对牛、山羊、猪的中毒试验,诊断为蜡梅叶中毒。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对畜禽硒中毒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多为无机硒—亚硒酸钠中毒,而对天然硒中毒研究尚少。自1966年和1980年我国先后发现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两个硒中毒区(土壤硒分别为12.8~45.5和15.74ppm)以来(程静毅等,1980),国内尚未见山羊天然富硒饲料中毒过程中酶活性变化的报道。本研究用陕西紫阳硒中毒区地块种植的富硒玉米及其秸秆对山羊进行了慢性中毒试验,测定了中毒过程中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变化,旨在为生前诊断和探讨中毒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一)动物分组和饲喂 选择体重20Kg左右的当地白山羊10只,观察30天,临诊和生化指标正常,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只(公4,母2),  相似文献   

16.
于1987年从甘肃省陇东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区采取临床可疑的山羊、绵羊病料,进行了一系列病原诊断研究,结果:排除了相关致病因素,如梅迪,维士那,山羊关节炎脑炎(CAE),衣原体及相关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最终从21例山羊6/6例绵羊病变肺组织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13株/4株,分菌率均在60%以上,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后,经英国国际支原体鉴定中心(NCTC)最终鉴定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以分离株人工感染健康山羊7只,绵羊3只,结果6/7的山羊,2/3的绵羊于接种后第14天始形成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变,并以7/7山羊,2/3绵羊病变肺组织中收回原接种物;以琼脂双扩散,试管凝集反应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抗原性研究结果证明,分离株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具有共同抗原性。从而不仅首次确证了该地本病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致,且对山羊和绵羊都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防治山羊蠕形螨病的危害,摸清其感染传播途径,笔者于1983年6~9月,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初步查清传播途径,为防治山羊蠕形螨病提出可靠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健康羊的选择:从无山羊蠕形螨病地区选购2~12个月龄山羊21只,经体检皮肤正常。 2.病羊选择:从山羊蠕形螨病流行区选购4只病羊,病羊具有典型的病变结节,镜检结节内容物有大量蠕形螨虫体。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情况 阿拉善盟嘉尔格勒赛汗苏木查干鄂木嘎查与宁夏交界处的一户姓王牧民,1989年共有417只羊,其中绵羊189只,山羊228只。从当年4月24日开始,该群羊突然死亡,先为山羊,后为绵羊。因当时误诊为毒草中毒,建议畜主离开原草场放牧。到5月19日转移牧场时已死山羊和绵羊78只,但羊群转移到新牧场后没有停止死亡,最多的一天死亡17只,至11月份回原住地时共死亡山羊和绵羊267只,全群绵羊只剩1只。回来后畜主新盖了羊圈,1990年从他人处换回22只山羊,买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动物机体内获得大量虫体,以试提取诊断抗原和明确激素对虫体在山羊体内繁殖的影响,我们对绵羊边虫在除脾山羊体内和除脾脏同时注射激素及只打激素不除脾和健康山羊体内虫体的繁殖进行了观察。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动物 为兰州市北山地区2岁的山羊9只,经临床观察和血片检查,确属健康者。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春季以来 ,赤峰市北部地区先后发生几起山羊疾病 ,其特征是发病急 ,死亡快 ,治疗效果不佳。经对其中一山羊群进行现场检查及综合分析 ,诊断为山羊食野生杏树叶中毒。1 发病情况赤峰市聂某饲养绒山羊 16 0只 ,其中成年山羊10 0余只。该群山羊以放牧为主 ,间或饲喂干草、秸秆等农作物 ,并补以玉米、豆饼等精料及添加剂。2 0 0 1年 5月 10日该群山羊放牧回来后不久 ,即发现有 8只成年山羊突然死亡 ,同时有 15 %左右的成年山羊表现临床症状 ,临诊中又有 2只死亡。2 临床症状病羊初期站立不稳 ,呻吟不安 ,流涎 ,腹痛 ,瘤胃臌气 ,时起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