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治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政治体系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大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的问题,这种危机如果不能加以消解而逐渐加剧,就会导致政治体系的崩溃。反之,若一政治体系在掌握政权之后能有效地取得和维系其合法性,则将大大有助于政府的运作和政局的稳定。因此,对政治合法性的内涵和成因进行研究,分析维护政治合法性的正确途径和方式,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现代化深度发展的当前中国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稳定是社会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代中国的最高利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尤其如此.本文以政治稳定的涵义作为思考的起点,剖析中国在社会转型期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抗争是一种重要而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社会抗争和政治稳定之间具有关联性,正确理解二者之间关系以及妥善处理当代中国的社会抗争现象,对于中国的政治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除了一般性的特征之外,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由于国情的不同呈现出自身显著的特点,意味着社会抗争对于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影响也是较为特殊的,这也决定了当代中国社会抗争控制与疏解的主要原则和基本途径,同时,从政治稳定的角度理解社会抗争,其正面作用与其负面影响一样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许尔湘 《各界》2008,17(12)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贯穿高校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对社会的影响.本文从高校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因素分析出发,探讨做好毕业生文明高校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稳定     
积中国20年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这三者之中,“稳定”是前提。如果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就是不可能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多次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稳定”是全面的,主要是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等等,其中关键是政治稳定。政治稳定是其它一切稳定的前提。当前,党中央在全党开展的以“讲政治”为核心的“三讲”教育,就是从思想上保障政治稳定的重大举措。所谓政治稳定,一般地说可以理解为一定的政治系统连贯、有效、有序地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发过程中的几个政治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西部开发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政治问题 :一是民族关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地区既存的民族关系格局会受到触动 ,甚至受到冲击 ,从而使生成民族问题的可能性迅速增大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 ,这里的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但自治地方的非自治民族的利益保障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成员还有可能提出增加本民族政治权利的要求 ;三是政治发展问题。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 ,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政治发展的新高潮 ;四是政治稳定问题。从长远来看 ,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将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在开发的一定阶段 ,也会生成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 ,因此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避免政治不稳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2,(10)
最近一个时期,报刊上陆续发表广东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中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报道,读来令人振奋。从这里,我们得到的一个突出的启示是,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必须以政治稳定为条件,政治稳定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政治不稳定,经济就不可能顺利地发展;经济不发展,政治也不可能从根本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回答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并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了目标、途径、动力和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在维护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稳定因素分析与稳定措施选择王艳波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中,邓小平同志一直关注着国家的政治稳定问题。他多次指出: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社会政治稳定是指社会政治系统运行的一种有序状态。它包括政局的稳...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在促进政治稳定的同时也会引发政治不稳定,这种双刃作用的理念已被当今世界各国的学者和政府所接受。我国作为一个后发型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被这一两难困境所困扰。由于我国现代化的后发型特征,导致了我国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不稳定因素的凸现与增长。只有正确地看待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西部大开发,实行共同富裕;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政治参与制度;改革政治权力运行体制,健全政治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能走出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两难境地,实现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1 稳定压倒一切,这是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从国际形势看,国际风云变 幻,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 于低潮,必然对我国发生影响,有不稳定的因素,需要注意解决。同时,社会主义中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国际上有一个和平环境和长期的稳定环境。 从国内形势看,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由公开转入暗处,虽然资产阶级自由化代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稳定的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保持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政治稳定不仅意味着政治领域中各种关系的相对平衡、相互协调,也意味着政治心理的安全性。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来看,社会转型期中国政治稳定的模式应当是发展中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3.
王智星 《理论探索》2005,3(6):21-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政治稳定的社会。在当前社会中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是政治稳定的根本保障,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是政治稳定的重要基础,执政理念的创新是实现政治稳定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精神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保持政治局势稳定的前提下,扎扎实实把经济搞上去,这是最根本的.经济的发展是政治稳定的基础.只要我们努力奋斗,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能更好地团结人民抵御各种政治风浪.在目前治理整顿期间,特别要注意安排好关停并转企事业的工人和还乡农民的生活和工作,防止出现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论当前政治发展目标的次序和实现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类迈向 2 1世纪时 ,中国的社会转型也进入了最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 ,政治发展领域的任何变革都影响深远 ,非常敏感和复杂 ,因而必须对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次序和实现策略进行厘定和设计。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因此 ,通过扩大政治参与的水平和层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另一方面 ,“现代性有助于政治稳定而现代化则孕育了不稳定。”(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华夏出版社 1988年版 ,第 4 1页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转型时期是政治不…  相似文献   

16.
试论农民在政治稳定中的作用东北师大赵连章在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完成赶超型现代化的任务,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色。这一基本事实意味着农民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从社会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视角出发,农民问题的基本走势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和...  相似文献   

17.
政治稳定转型时期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政治稳定.然而,在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稳定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其中比较突出的十个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隋斌斌 《党政论坛》2009,(23):45-47
从民主实践的视角,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政治民主从理想逐步走向现实的三十年。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政治民主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但是同时,宏观的分析不可避免地消隐了某些偶然的变量、具体的情况和细节,不能够充分反映现实。因此对于经济发展之于中国政治民主这一问题的分析,微观层面的事实是有着重要参考意义的。纵观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民主实践,地方政府民主创新是促进中国民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股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与中国都是后发展国家,两者在文化传统、体制形式、发展模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都是当代较为成功的发展案例。与新加坡进行直接比较,有利于阐明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向度以及治理方式变革的速度和深度,当然也有利于阐明发展中的问题。从政治发展进程来看,两国都是先进行政治理性化建设,然后是理性化与民主化并进。新加坡的政治发展在坚持其理性化和政治稳定的基础上从强国家向体制内的多元民主发展,中国几乎与新加坡在同一时期开始了民主化进程,不过中国更加注重政治稳定,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政治理性化建设为主,当然中国的政治理性化建设正在为民主化即中国特色的协商式民主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政治认同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对建国以来农民政治认同的研究主要从农民政治认同的程度、功能、影响因素、提升途径四个方面展开,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最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一研究为学术增长和政治实践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应该注重实地调查和学理思考,深化对农民政治认同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