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浙江》2014,(23):I0007-I0008
正进入金华,很难区分哪里是开发区,哪里是主城区。通过20年的发展,金华开发区正成为一座"宜学、宜居、宜业"的新城,成为"产城融合"的最佳示范,承载起金华工业崛起的重要使命,为金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供巨大平台。产业集聚的新平台转型升级的新典范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引进和培育高端产业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通道。一号产业催生网络"传奇"。自2001年起步,金华  相似文献   

2.
《今日浙江》2013,(14):68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握发展脉搏,围绕产业、城市、社会"三大转型"目标,打造"两港八同",在省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全国开发区中争先进位。  相似文献   

3.
《政策》2012,(1):62-63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黄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推进城市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深入推进城市转型,经济实力实现新的提升。始终坚持举全市之力打造工业新区,发展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集群,大冶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入"全国县市百强开发区...  相似文献   

4.
《今日海南》2013,(5):49-49
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理清发展新思路.着力促进"体制、产业、功能"三大转型,抢抓机遇。以开发建设为主线,以大项目带动大开发,全面推进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是顺利完成佳林洋整体移交海口市属地化管理工作。2012年4月12日正式签订移交协议,11月23日举行中共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海口市桂林洋农场的挂牌仪式,掀开了桂林洋发展新的一  相似文献   

5.
王建鸣 《政策》2012,(1):77-79
黄石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的"三大战略"为统领,以促进经济生态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强化生态重建,引领资源型城市全面转型。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塑产业发展模式产业是经...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6):14-14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是新世纪以来第一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开发区工作会议。省委李强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开发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这一重大部署,意味着江苏开发区整装再出发,踏上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收官之年,也是温州赶超发展的攻坚之年。我们要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按照"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克难奋进"工作基调,实施"五化战略",深化"十大举措",努力开创新常态下温州赶超发展新局面。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构建赶超发展新格局要围绕发展高效产业、打造高效经济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产业转型、企业转型、市场转型、城市转型,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现代经济体系。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集群。要积极实施"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开展工业强县、强镇、强企"三强  相似文献   

8.
正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一座因煤而兴,同样因煤而困的城市。2011年鹤岗市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25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临产业的转型压力,鹤岗市通过"煤头化尾"集聚发展,并大力开发石墨高精尖产品,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新常态",逐渐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从外延式增长向调整结构、精细化发展转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载体与平台,而在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低成本优势的弱化与传统的土地、财税优惠政策效应弱化的背景下,传统制造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着产业转型与园区整体转型的两难选择。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产城融合的视角下,一方面要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落实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模式,另一方面也亟需在产业层面上推动开发区内的产业链条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发展与城市服务功能有机对接结合,有助于破解追求产业转型或园区城市功能单边效应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5,(2):81
<正>2014年,无锡市惠山区紧紧围绕"三优三宜"建设目标,按照"改革、突破、领先"的要求,突出"促进转型、靓丽城市、改善民生"三大工作重点,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亿元,增长17.7%,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8亿元。大力提升产业优势,以"一镇一院一产业"的发展模式为引领,全区每个镇、街道都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分别建一所研究院,培育和发展一个产业集群,让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全年达成产学  相似文献   

11.
龙岗区坚持产业第一的原则,以产业发展引领城市发展,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未来5年的首要任务,不断推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由"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的根本性转变,努力将龙岗打造成全市新兴产业支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新特区"。创新机制,建立产业转型升级的制度体系。在全市率先实施淘汰低端企业五年计划,推动来料加  相似文献   

12.
目前,开发区正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对该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实践的深入分析,归纳出打造创新体系、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包括发展逻辑、定位逻辑和实施逻辑的产业转型升级逻辑体系。本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开发区产业发展理论,为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孟安邦  李沁生 《前进》2010,(3):19-22
<正>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省委"三个发展"战略决策的关键之举。孝义作为山西省首富和全国百强县市,得益于丰富的煤炭资源及其相关产业。可以说,煤炭及其相关产业是孝义迅速崛起、迈进"全国百强"的主要推动力。但是,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煤炭在给孝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3,(14):F0004-F0004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握发展脉搏,同绕产业、城市、社会“三大转型”目标,打造“两港八同”,在省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中走在前列,在全国开发区中争先进位。  相似文献   

15.
正洋浦经济开发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国务院1992年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个外商投资成片开发、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现规划控制面积114.7平方公里。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首批绿色园区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18年4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为洋浦进一步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将洋浦港打造成为  相似文献   

16.
<正>新常态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一、什么是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合理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转型"和"升级"可以相提并用,只是"转型"强调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全面更新和转换,"升级"则强调在原有基础上产  相似文献   

17.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时期,在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们召开全省开发区转型发展工作交流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开发区建设经验,研究部署开发区转型发展、优化升级工作,推动开发区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16)
正省委书记李强在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开发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其总体思路是坚持"六个突出",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率、智能制造普及率。为更好地落实全省开发区改  相似文献   

19.
曹裕江 《政策》2014,(1):58-59
【正】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汉阳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们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三个汉阳"建设为主线,加速推进汉阳全面崛起,助力支点建设。一、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两大计划",打造产业汉阳以产城融合、园城共建为主导,力促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为加速全面崛...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大榭开发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向好趋势,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这一主线,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加快实施产业集聚化、基地化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扎实开展工程建设提速年、文明创建深化年活动,掀起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大工业港口项目、重大民生改善工程建设的新高潮,营造全民共建、自觉参与的文明城区创建浓厚氛围;着力在产业集聚、工程提速、创建深化、改革突破等方面下功夫,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