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创新带动文化大发展.创新带动文化大繁荣。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不断激发文化活力.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军营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走在社会文化前列.全面塑造新型革命军人,必须进一步提高军营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谐的思想保证。实现文化和谐,要着重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关系.处理好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是袖珍式的,是单位里的社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一部分的企业文化中既含有中华传统文化.又在开放的条件下.融合了西方文化,是一种“合金”文化。企业的主导文化.是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最高层次是企业的哲学。我们讲企业文化建设,其主旨是自觉主动地用先进文化打造企业文化,克服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倾向.剔除企业中存在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落后的、保守的甚至腐朽的文化,促使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领导者或称之为企业家的如何打造企业文化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延续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和母体。形成这样的理论判断来之不易.是一百年来中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理性回归.也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国文化建设、夯实文化自信的第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立和形成的.80多年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进程。在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这个文化传统应该进一步深化和重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德育建构于西方文化由宗教文化向现代文化跃迁的背景中,启蒙运动是实现西方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的中介。现代文化是以理性主义、人本主义为气质的文化,现代西方德育从不同侧面弘扬和扩展了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形成了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德育模式.对于我国德育的现代发展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校利 《淮海论坛》2007,(1):18-19,44
文化生产力既具有整体生产力的共性,同时又具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文化生产力的提出,表明了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启示之一:文化观念必须尽快转变并进行创新。学习浙江经验,首先就要学习浙江人敢于创新的精神。当前.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必须强化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海南各级领导干部的文化观念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尽快予以转变:一是改变文化不创造价值的观念.树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办好文化事业的新理念;二是改变文化必须官办的观念.树立社会办文化、文化资源共享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主要见证.而作为“亚文化”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起着直接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建构企业文化的迫切性.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没有一套较成功的文化的企业.生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构筑自己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发展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立足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大力繁荣具有县域特色、民俗特点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以此来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岗 《北京观察》2017,(7):30-31
用我们现在的政区范围来界定三个文化带的范围是不合适的。从对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经验来看.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问题加以研究.必须以当时的历史政区为依据.才能够深入.  相似文献   

13.
汲取世界各类文明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在推动历史进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对古今中外各类不同形态的文化要做辩证的分析.它们之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大背景。对世界各类文明.我们要大胆借鉴:对西方腐朽文化。我们要坚决抵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则。今天.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正向光明和进步不断迈进.但我们这个地球仍然不太平。我们既面临文化、文明发展的很好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政治现象.它以特定文化成果的传播、践行为基本载体。作用于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受体,使其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取向来选择和汲取文化资源.对文化的选择是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的需求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性进行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选择文化和运用文化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系.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就是以其文化特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印记的。我理解文化有大文化与小文化的概念之分。小文化的概念应与知识同义,概念再放大一些是指精神文化的内容,包括科学理论、教育、文艺、道德、宗教等人类总体精神生活领域。大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应该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等。从这个意义理解,就等于与人类有关的一切都可以划人文化的范畴。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的过程中,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贯穿始终,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为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要更加重视文化民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连生 《世纪行》2008,(2):28-28
民生.是人民的生计。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文化民生作为公民的“文化生存”条件。既包括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也包括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是公民生存权与发展权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民生的精神生命所在.是当今社会的精神支柱。文化权利则包括:文化消费的权利、文化创造的权利、文化选择的权利、文化传播的权利、文化批评的权利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纽带。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不能把华侨文化等同于侨乡文化,应把二者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8.
王启泉 《世纪行》2013,(10):5-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湖北的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精品纷呈、文化人才荟萃、文化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较强的文化强省。荆门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文化荆门”的战略部署。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积极响应.为“文化荆门”建设献计出力。  相似文献   

19.
彭兰 《精神文明导刊》2007,(9):16-17,19
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网络不仅作为一个媒体给传媒格局带来很多冲击,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孕育了各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的景观.既让一些人称奇.又让一些人困惑,更让不少人担忧。试图用一个简单的价值判断体系去衡量网络文化的复杂性与多元性.是不切实际的。网络文化的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只有在一个开阔的视野下,对网络文化形成的动力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才能对网络文化的来龙去脉做出更理性的分析.才能为网络文化的兴利除弊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如今,没有人怀疑物质生态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而文化为人们提供的是精神生态.在坚持发展文化主旋律的前提下.形成多样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