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私营企业主的管理包括决策劳动、创新劳动、组织劳动、学习劳动 ,是创造价值的复杂劳动 ;私营企业主从事的生产性管理劳动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科学管理劳动 ,另一方面又要执行资本的职能 ,是科学管理劳动和资本增殖劳动的统一 ;与管理劳动的二重性相适应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分为管理劳动收入和资本所有权收入两部分 ,这两部分收入都是合法收入。  相似文献   

2.
就学与就业——我国大龄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对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我国近700万15-17岁大龄流动儿童的现实处境,这部分容易被"湮没"的群体表明流动儿童问题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由于大龄流动儿童处于儿童群体的年龄"上限"、成年群体的年龄"下限",就业和上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将他们一分为二。就业的儿童月收入不足700元、劳动权益保护无从谈起;在校的儿童因为流动辗转求学又面临学业失败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3.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对现代财税制度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税制度一方面可通过优化收入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中等收入群体、调节高收入群体;另一方面可通过提高生活质量、积累人力资本,达到优化和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目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充分发挥财税制度的重要作用,优化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及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探索构建负个人所得税,加强税收监管;加大中央转移支付下沉力度,加强财政支出在住房保障、技能培训、教育方面的倾斜;提升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和养老服务水平,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180%~200%之间的家庭,尽管被纳入低收入家庭群体,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但生活仍十分困难,是困难群体的最边缘部分,往往也容易诱发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近年来,杭州市下城区通过建立统一认定标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帮扶政策、统一救助实施等四统一的并轨救助机制,积极探索将低收入家庭与四级救助圈困难家庭全面并轨管理、无缝衔接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改善了边缘困难群体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讯     
大连市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大连市政府令第39号),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保障形式分为定额保障、差额保障、临时救济和突发性救济四种。定额保障的家庭均按同一定额标准发放保障金;差额保障的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其无劳动能力家庭成员按月人均收入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发给保障金;有部分劳动能力家庭成员按月人均收入与当地标准一定比例的差额发给保障金;低保对象可获  相似文献   

6.
新技术对青年劳动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替代效应"上,本研究通过区分不同青年劳动群体,探究"替代效应"在其工资收入以及职业流动意愿上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更高、职业技能专业化水平更高的群体与人工智能、自动化相关的较前沿技术接触的机会更大;社会经济地位更低、职业技能专业化水平更低的群体与人工智能无关的一般技术接触的机会更大。新技术对不同青年劳动群体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人工智能、自动化相关的较前沿技术对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的工资收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替代效应"有限性理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总体上人工智能、自动化相关的较前沿新技术的引入会加剧收入不平等,而新技术引入会刺激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职业专业化水平较低的青年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意愿。  相似文献   

7.
受西方不良文化思想的误导,部分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开始出现异化。为了将这部分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重新引入正轨,提升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水平,需转变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理念、优化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方式、延伸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渠道、完善青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市"隐形贫困"青年群体若以工作与收入划分,大体可细分为三类人群:高收入、高消费的一线城市青年;青年"白领"群体;高校毕业的"宅家啃老族"。超前消费已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丰富多样的物质、新型的交易方式,为青年人追求时尚生活提供了透支便利。从"佛系"到"隐形贫困",反映了部分青年人的社会适应无力感,通过超前消费"刷存在感",会给青年人带来心理焦虑,乃至生活风险。社会应提供正向的价值激励,倡导"新节俭主义",帮助青年人树立理性消费观念,简约生活新风尚。  相似文献   

9.
訚柏 《创造》2002,(5):46-47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南华经济社会获得了较大发展,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部分群众的生活已向小康迈进。1990年与2001年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6元增加到6307元,增长5.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68元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与思考》2002,(1):28-29
中间阶层的界定所谓中间阶层,是指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及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上层和下层的中间水平。依此定义,衡量是否为中间阶层的操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至5月,北京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联合市总工会、各民主党派市委,对北京市21家二级企业的"两低一困"问题进行了调研。"两低一困",即普通在岗职工收入低、退休人员养老金低和部分低收入职工生活困难。"两低一困"群体是城市中的困难群体,其生活质量与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脱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薄弱环节。在不断沟通、打消顾虑、深入调查、反复研讨的基础上,调研组了解了北京市"两低一困"职工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合理收入分配 调整社会心态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兴玲  王建军 《前进》2010,(12):50-52
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不仅决定着人们的利益和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和情绪,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忽视不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但分配不公的问题还严重地存在着,由此引起的社会不同群体问的心理不平衡现象也比较突出。这无疑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职业群体,外卖员的用工关系与普通用工模式截然不同,其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了该群体的劳动法律认知、制度信任与劳动维权意愿等相关数据。经实证分析研究得出:劳动法律认知和外卖员劳动维权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制度信任显著正向影响外卖员劳动维权意愿;从个体特征来看,年龄、学历均对劳动维权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职工劳动保障权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下岗失业人数居高不下,职工就业岗位不稳,就业质量不高;职工收入普遍被人为压低,收入差距过大,拖欠克扣工资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职工未被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参保职工保障水平不高,个人负担偏重;部分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无力支付职工债务、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职工过多地承担了改制成本。政策建议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就业权益的实现;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法规,确保职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抓紧建设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化解职工的社会风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更好地为困难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帮扶。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解"中等收入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后,各种传媒上有很多讨论中等收入阶层的文章,这些文章多数是在刻画中等收入阶层是怎样一种生活,就像人们在刻画边缘群体或布波族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一样。这种被塑造的典型中等阶层生活图像是:“三间房一部车,月薪收入五千多,消费手持信用卡,周末郊外找快乐”。这让人想起过去北方小农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几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以及过去小农朴素的生活理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般民众单纯地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理解中等收入阶层,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冀,这本无可厚非。但是,…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劳动取代资本成为社会的主体;但是,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上,劳动者还不能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实行联合劳动,而只能通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劳功者以企业为单位从事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纯产值;并在作出各项社会扣除之后,使纯产值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中以劳动为依据分解为收入,等量劳动只取得等量收入,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运行系统。作者以劳动和纯产值为贯串始终的基本线索,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7.
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特别是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一部分群众生活还存在困难。 对此,近日有关部门提出了收入分配新思路:正确处理一次分配和二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开,甚至比较悬殊,人们对“收入分配不公”反映强烈。为有利于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正确引导人们对产生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进行客观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划清是非界限,是至关重要的。依我所见,当前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反映在劳动分配领域,并不是主要倾向。劳动分配领域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恰  相似文献   

19.
中央财经大学郑婷同学来信说,据调查,收入差距过大是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改变这种状况难在哪里?答: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改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近年来,一些权威机构针对不同群体所做的调查显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公众最期待的改革"之一。为了回应公众的热切期待,2013年2月初,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财政  相似文献   

20.
企业分配属于国民经济一次分配范畴,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基础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大职工工资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表现在地区、行业、企业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持续的收入分配不公,沉淀了某些社会矛盾,有些甚至到了一触即发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