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一条政治规律,《大学》有言:“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得众”,即是得民心。  相似文献   

2.
“得人心者得天下”,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成功政治家的共识。然而如何“得人心”则是见仁见智,招数各异。有的施以小恩小惠,有的许以高官厚禄,有的假以兄弟朋党。此等手段虽然能博取一些急功近利者的信任,但无法赢得才高德厚者之心。那么领导者究竟靠什么才能光明正大地赢得人心呢 ?笔者粗浅地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注意: 切实的目标。领导者设定工作目标时,充分考虑被领导者的思想、生活和工作实际,看看他们在想什么 ?在关注什么 ?这样形成的工作目标和实施的领导行为,才具有针对性,才能为群众所接受。这是领导者赢得人心的前…  相似文献   

3.
韩超 《现代领导》2004,(6):31-31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 一是民为邦本。《尚书》中日:“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本体,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人才谨防“犯规”韦钦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建立,给我国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逐渐成国国人的共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成为各级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良好的社会氛围,给各类人才提出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5.
政治者,天下之大事,人心之向背也。向来政治家之间的斗争就是天下之争,人心之争。孙中山说:“天下为公。”一个政治家总是以他为公的程度,以他对社会付出的多少来换取人民的支持度,换取社会的承认度。有人得天下,有人失天下。中国从有纪年的公元前841年算起,不知有多少数得上名的君臣、政客,他们也讲操守,也讲牺牲,以换取人心,换取天下。唐太宗爱玩鸽子,魏征来见,忙捏在手里背在身后,话谈完了,鸽子也死在手  相似文献   

6.
刘铭恒 《现代领导》2007,(10):44-44
世有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尽管很多统治者也都懂此理,顺乎民心才能得天下,但就是得不到民心,常常倒是众叛亲离失天下。元人欧阳玄曾指出:“得土地易,得人心难。”难得民心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但首先有一条,就是不少统治者根本不知民心。他们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叫人望而生威,敬而远之;一些官员又狐假虎威封锁民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食品市场,如果提起“漯河出品”,相信许多人会马上列出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品牌:占据国内市场近五成的“双汇”火腿肠;“天下流传”的南街村方便面;“亮晶晶”的乐天澳的利等等。位于河南省中部的漯河市,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得漯河者得中原”的美称,漯河食品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对这句美称的鲜活诠释。  相似文献   

8.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古往今来的一条真理。带新兵虽小却也一样是心的交流与融通.把握好人心向背.通晓官兵冷暖才能有效地工作,带好新兵。  相似文献   

9.
刘邦的“五湖四海”刘邦打败项羽以后,在洛阳南宫大摆筵席,招待功臣和将领,开庆功大会。酒行数巡,刘邦忽然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史记·高祖本纪》)谋臣将领们听了,都一味颂扬刘邦的功德,刘邦觉得大家都没说到点子...  相似文献   

10.
梅德高 《理论月刊》2003,(11):F002-F002
孟子生当乱世,其时诸侯混战,民不聊生。他清醒地认识到,德治并不简单意味着道德教化,而是首先要施行仁政,以德惠民。孟子认为,以德惠民并不是君主的恩赐行为,而是关系到其统治存亡的治国措施。就君民关系而言,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政治成败而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施行仁政必然得到民心,“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就社会和谐而言,民众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财产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民众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根本无法接受治理和教化,“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实施以德惠民的具体措施,一是制民之产,使民众有维持生活的能力,“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二是使民以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三是省刑薄税,“省刑罚,薄税敛”,“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四是善养孤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  相似文献   

11.
《福建通讯》2002,(2):1-1
人才问题,是一个史论浩瀚的古老问题。先哲先贤曾给我们留下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等传世箴言,还给我们留下了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等千古美谈,纵观历史,得失治乱,盛衰兴亡,无不与能否选贤任能息息相关。虽然古今悬隔,形势各异,但是这个道理相同,启迪意义犹在。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着历史主流的趋势,预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得人心者留,逆人心者亡,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人民群众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总是要求党员干部应当成为人民的公仆。最近,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尖锐地指出:“现在我们的交通、通讯发达了,可是一些地方的党群、干群关系却疏远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后的思考陈光明广西桂林地区10个县的县、乡(镇)两级换届选举工作已顺利结束。通过这次县、乡(镇)领导班子的换届,以及一些领导干部的当选与落选,有的高票当选与有的勉强当选的情况来看,深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道理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历代远见卓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把选贤任能作为从政之要。东汉名臣杨震提出“政以得贤为本”。唐太宗李世民说:“能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贤才出,国将昌”。在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今天,选贤任能已引起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金杯、银杯、万千奖杯,不如老百姓的声声口碑;金奖、银奖、万千奖项,不如老百姓的声声颂扬。得民心者,得天下,将会一呼百应;失民心者,失天下,将会百呼不应。  相似文献   

16.
王国忠 《创造》2015,(11):34-36
古今中外的事实越来越强烈地向我们昭示:"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尤其是当今时代,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经济效益的竞争,也无论是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硬实力的竞争,还是思想、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软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中原者,中国之中也。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70年前,各派势力混战中原。一时间,中原大地乌云密布,狼烟四起;中原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此次混战,各地方势力共投入兵力约150万人,史称“中原大战”。为一己之利。各派势力勾心斗角,贿赂拉拢,挑拨离间,相互利用,各尽卑劣之能事。《中原大战风云人物传》再现了这一幕幕历史……  相似文献   

18.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提及河南,很多人想到了“逐鹿中原”、“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些千古绝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演绎了无数经典与传奇。  相似文献   

19.
《管子·霸言》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作为齐国故都和现代工业重地的淄博,从长达800年的齐国兴衰史和淄博建市以来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中,令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衰。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淄博成就巨大的二十年:位列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17个较大的市之一。可以说,在雄厚传统工业基础上聚集起来的人才优势对于促进淄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淄博工业结构调整,特别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和知识经济悄然到来的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  相似文献   

20.
论人才     
刘援朝 《人大论坛》2010,(11):54-54
当今时代,充满竞争:竞争激活了曾经静如死水的礼会,但也让人们感到强烈的压力。这竞争不是勇力的拼搏,而是智力的较量,要想住这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仔、发展,立于不败,靠的是智慧,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