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女性崭露头角的机会越来越多,成功的比例也越来越多,成功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是,女性领导的成功,要比男性领导的成功付出更多,这和社会现象、女性生理、家庭背景等因素分不开的,如何使女性领导更有机会获得成功呢?笔者认为,下面几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研究和探讨新时期我国行政道德建设问题,对于有效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自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清正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 行政道德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并应当遵循的道德理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包括行政工作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以及…  相似文献   

3.
要形成和发展新世纪的编辑道德范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的道德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对现代女性人格魅力的讨论,是涉及到下个世纪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如何设计和评价女性形象,如何引导现代女性进步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新世纪的中国女性应如何超越自我,超越文明的过去,以新时代的文化形象去展示现代女性的生命空间,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中国古代道德的基本规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不仅关系到他们本身的成长与发展,还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诚信道德在新世纪新阶段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应当遵循他们人格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道德为体 法律为用——新世纪道德建设的一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两大基本的规范体系,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传统的“体”和“用”的关系出发,理清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对新世纪的道德建设有着积极的资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新世纪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世纪,世界各国仍将致力于克服道德危机的斗争,我国公民道德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强了公民道德教育的艰巨性。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极化,必然导致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其次,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公民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在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扩展人类生活空间、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崇尚物质力量、轻视精神力量,追逐物质创造、…  相似文献   

8.
卖淫非罪化     
在卖淫问题上,女权主义流派对卖淫行为看法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妇女的利益出发,不认为卖淫是犯罪。在卖淫问题上分清犯罪与道德的界线是很有必要的,既然卖淫是一个道德问题,它就不再属于由法律来处置的范畴。由它所反映出来的是妇女的地位高低,卖淫妇女的道德水准和社会的道德水准问题,而不是刑事犯罪问题。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以来,一些贫困地区的妇女以卖淫为摆脱贫困的手段,在那里出现了“笑贫不笑娼”的情况,这反映出妇女地位的低下,妇女道德水准的下降,以及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这种现象同一些女性“傍大款…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对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我国社会现实中信用缺失的现象也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 ,从制度层面、法律层面、道德层面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只是经济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的转变 ,而且必然带来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如何正确认识道德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正确处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的关系 ,实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有机结合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也是新世纪人们的理想追求。一、经济与道德的互动性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人们共同生活和行为的准则。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因素而起作用。道德的形成与演进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人们对社会…  相似文献   

12.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敌对势力对我实施的思想文化渗透,对我军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我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大力开展道德建设。一、突出培育忠诚于军队历史使命的军人品德,抵制“军队非党化”思潮对部队的侵蚀。一是要强化官兵忠诚于军队历史使命的道德认知。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群体,其凝聚力、战斗力在于官兵的道德共识。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神圣使命是当代中华民族利益的集中反映,切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是党和人民对军人最根本的道德要求,也是评价军人行…  相似文献   

14.
面向未来把中国妇女运动推向新世纪陈慕华每当纪念“三八”这个属于妇女、也属于全社会的节日时,我们总要谈谈男女平等问题。男女平等是一个带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属于历史范畴。欧洲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女性是成长得很快的杂草,她们是不完全的人类”印...  相似文献   

15.
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决定了女性恋爱观念的变化。当代社会 ,男女是平等的 ,女性在恋爱中应该做到自立、自强、自爱、自重 ,尊重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对方 ,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女性只有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道德关系 ,才能获得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相对应,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枢纽,是社会道德建设的起点,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冢庭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发展的.通过革命到建设的当代转型、改革开放进程中吐故纳新和新世纪以来深入开展三个历史阶段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传统,这种历史文化传统表现为对社会主义道德本身和传统道德的与时俱进的批判继承与发展超越.  相似文献   

18.
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占家庭暴力的绝大多数。社会学、心理学等从不同角度对家庭暴力产生根源进行了探讨。 从总体看,男子处于统治地位而带来的男权观念,使性别歧视无论在社会还是家庭都十分严重,女性在生命周期各阶段都易受到基于性别的暴力侵犯,反映了历史与现实中男女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政治上,掌权者绝大多数为男性,男人控制着社会舆论;经济上,男性在总体上职业层次和收入比女性高;道德上,双重标准使女性处于不利地位,男人可以任何理由对女人出拳;社会资源占有上,男外女内角色分工使男人拥有更多更强的社会关系和支持;文化观…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中出现了社会道德价值选择多元性与军人道德价值导向一元性的矛盾,军人道德评价中“义”和“利”的矛盾,军人道德规范要求中“高”和“低”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培养政治上坚定、道德上纯洁的革命军人,是走向新世纪的人民军队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吴灿新 《岭南学刊》2014,(1):117-122
道德代价是社会代价中的精神性代价属下的一种社会代价,特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为追求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所引起的道德的损害、损失和牺牲,即主要指正向的、舍乎道德的、善的价值和能够进行道德评价的活动、行为和事件等的道德价值的损害、损失和牺牲,以及为实现这种进步所承担的消极道德后果。从道德价值的特征来说,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负面性、消极性、否定性的道德价值,是一种恶的价值,一种不应当的价值,一种消极内在性的价值,一种否定性的实践性精神价值。它不包含道德成本,它与道德成本成反比。它是对道德滑坡的深化认识,道德滑坡则是反映道德代价的一种表层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