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将360只1日龄艾维菌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以对照日粮(Cu 10.89 mg/kg)和高铜日粮(Ⅰ组:Cu 100 mg/kg;Ⅱ组:Cu 200 mg/kg;Ⅲ组:Cu 400 mg/kg;Ⅳ组:Cu 600 mg/kg;Ⅴ组:Cu 800 mg/kg)饲喂6周,研究了高铜对雏鸡脾组织结构、抗氧化功能以及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Ⅲ、Ⅳ、Ⅴ组鸡脾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减少;电镜观察,Ⅲ、Ⅳ、Ⅴ组鸡脾淋巴细胞线粒体肿大,嵴断裂甚至消失,核染色质边聚;Ⅳ、Ⅴ组鸡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Ⅲ、Ⅳ和Ⅴ组鸡丙二醛和羟自由基含量显著升高(P<0.01);Ⅲ、Ⅳ和Ⅴ组鸡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下降(P<0.01),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表明,日粮铜含量超过400~800 mg/kg可引起雏鸡脾的组织结构损伤和抗氧化功能降低,淋巴细胞分化受阻,凋亡率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2.
对4只1岁龄犬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并以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法显示T淋巴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1岁龄犬胸腺发达;ANAE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小叶的皮质部;髓质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少,但分布有胸腺小体(直径约36μm).淋巴结内分布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小结,ANAE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小结周围的套层及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脏被在和小梁发达,白髓以典型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的形式散布在红髓之间,脾小结有生发中心,脾窦较宽大,ANAE阳性淋巴细胞分布在脾小结外周、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和椭球内。  相似文献   

3.
采用MTT法测定了热应激后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情况,以此作为醇提、碱提、酸醇提、酸提4种提取方法所得黄柏生物碱的筛选依据;采用ELISA法测定了醇提黄柏生物碱对热应激后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I、L-4分泌水平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所得的黄柏生物碱均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中黄柏醇提生物碱对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强;热应激使IFN-γ的分泌水平上升I、L-4的分泌水平下降;黄柏生物碱下调IFN-γ的分泌量、上调IL-4的分泌量,使二者的含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证明,黄柏生物碱可显著调节热应激所致的IFN-γI、L-4分泌水平的紊乱。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宁都黄鸡主要免疫器官的显微结构与机能特征,采用制作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了宁都黄鸡脾与法氏囊的组织结构;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了其肥大细胞的分布。结果显示,脾结构由被膜和实质构成,被膜伸入实质形成不发达的小梁,实质包括红髓和白髓。红髓位于白髓周围,分脾索和脾窦;白髓贯穿整个脾,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以及少量脾小结。法氏囊壁结构可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固有层为法氏囊最厚的一层,其内含有许多排列紧密的淋巴小结样结构。肥大细胞经染色呈紫红色,脾中的肥大细胞体积较小,主要分布于红髓和白髓交界处;而法氏囊中的肥大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结果表明,宁都黄鸡的脾和法氏囊与其他家禽的同种器官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其肥大细胞具有异质性,对宁都黄鸡的疾病防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增免散对鸡脾T淋巴细胞CD4+和CD8+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30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中药增免散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 左旋咪唑组、环磷酰胺 增免散组和正常对照组,6日龄时用鸡新城疫LaSota疫苗点眼滴鼻免疫,14、21、28、35日龄时测定鸡血液NDV抗体效价,脾器官指数,脾组织中CD4 、CD8 T淋巴细胞浓度和脾细胞凋亡率,观察脾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显示,14、21日龄增免散组抗体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1);14、21、28日龄增免散组脾指数高于其他各组,增免散组脾CD4 细胞浓度、CD4 /CD8 比例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14、21、28日龄增免散组脾细胞凋亡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14、21日龄时,增免散组脾白髓和红髓内网状细胞和中淋巴细胞较多,脾小体比对照组略有增加。表明,中药增免散不仅能促进鸡脾的发育,增高脾组织中CD4 /CD8 比例,而且对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有一定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大肝和大脾(BLS)病自然感染病鸡和2组人工发病鸡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肝和脾是BLS病的主要靶器官,组织病理学特征表现为肝和脾组织变性、坏死以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呈围管性、结节状或弥漫性增生。人工接种病例显示,BLS病的动态发展过程中肝细胞从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发展为坏死。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的细胞增生,初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增生为主,中期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稍后又出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增生反应,最后细胞增生停止。脾在细胞增生方面与肝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硝基苯对小鼠脾的毒性作用,采用灌胃的方法对试验小鼠用硝基苯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26 mg/kg、52 mg/kg、105 mg/kg,每天染毒1次,共30 d.于末次染毒后第2 d将小鼠脱颈处死,立即取出脾检测抗氧化指标MDA、SOD、GSH-Px和T-AOC,并对其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随着染毒剂量的加大,MDA含量逐渐升高,SOD、GSH-Px酶活性和T-AOC逐渐降低;与油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光镜下白髓数量减少,体积变小,生发中心不明显,高剂量组能见到少量的凋亡细胞;电镜下白髓区淋巴细胞染色质聚集,核周隙增宽,核边集现象增多,高剂量组可见个别细胞核膜破损,核内容物外溢.结果表明,硝基苯对脾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能够诱发机体氧化应激和脾淋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究马齿苋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Portulaca oleracea L.)对热应激小鼠空肠HSP70含量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热应激组(HS)、马齿苋水提物组(AEP)、维生素C组(Vc),每组10只。热应激组于40℃±1℃环境下每天处理0.5 h,其余时间置于30℃±1℃条件下,C组放置于25℃±1℃,连续6 d后,将小鼠置于25℃±1℃之环境给药治疗7 d。在给药治疗开始后第3天和第7天眶窦采血,处死后采集小鼠空肠、肝脏,测定各组小鼠血清HSP70含量、肝脏SOD、MDA及GSH-Px含量及空肠黏膜HSP70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热应激可显著提高小鼠空肠黏膜HSP70 mRNA表达量(P<0.01),提高肝脏SOD、MDA和GSH-Px的活性水平(P<0.01)。与HS组比较,给予马齿苋水提物后,可有效降低热应激小鼠血清HSP70含量和空肠黏膜HSP70 mRNA表达量(P<0.01)及肝脏MDA的活性水平(P<0.05),但对SOD和GSH-Px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马齿苋水提物能够通过降低热应激小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减少热应激小鼠体内HSP70的表达量,达到良好的抗热应激效果。  相似文献   

9.
将240羽1日龄固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饮水中分别添加0、100、200和400mg/L硼,研究了不同水平硼对1~6周龄鸡脾重量、器官指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Ⅱ、Ⅲ组2~6周龄鸡脾器官指数与脾重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同一周龄对照组;试验Ⅰ组1~2周龄脾发育受到轻微抑制,3~6周龄逐渐恢复并表现明显促生长作用,试验Ⅱ组脾组织结构变化与试验Ⅰ组相似,但早期发育明显不良,后期恢复较为缓慢,试验Ⅲ组1~2周龄牌发育严重不良,动脉周围淋巴鞘缺如或菲薄,脾小结难以见到或很小,椭球小,鞘毛细血管管腔狭窄;3~6周龄脾组织结构虽逐渐恢复,但明显不及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发育完善.证实,100 mg/L硼对鸡脾早期发育有轻微抑制作用,但可明显促进其后期发育及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高剂量硼对鸡脾的发育及T、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有明显抑制甚至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宠物犬犬瘟热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取未治愈的8例犬瘟热病犬的肺、肝、脾、脑等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然后对切片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肝细胞以及胆管上皮细胞中发现细胞浆包涵体,胃腺上皮细胞肿胀坏死,部分胞浆溶解呈空泡状,在少数腺上皮细胞内可见细胞浆包涵体,黏膜上皮细胞肿胀、脱落,杯状细胞增多,肺泡壁结构几乎消失,少数变性的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神经细胞肿胀变性.周围的毛细血管中有微血栓形成,脊髓灰质中神经细胞肿胀,染色质溶解,神经细胞周围水肿,脾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淋巴小结不明显,有明显的萎缩,淋巴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11.
用番鸭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后第 1、3、5、7、1 0、1 4d分别采集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进行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并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含量 ,以研究白点病的发病机理。结果 ,感染后第 1d ,胸腺、脾、腔上囊开始出现肿大、出血和充血的现象 ,第3~ 7d病变较严重。胸腺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为主要病变 ;脾除了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外 ,还有单核细胞浸润和髓窦红细胞淤积现象 ;腔上囊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变。染毒后第 3d ,食管、腺胃、肝、胰、小肠等开始出现少量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 ,第 5d时各消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 ,随着病程的发展 ,炎性细胞和红细胞逐渐增多。第 1 0d时病变开始减轻 ,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减少。血浆MDA含量在感染后第 3d开始升高 ,到第 5d时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在感染后第 1d就开始升高 ,至第 7d达顶峰。试验结果提示 ,MDA和NO参与了白点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某种鹅场疑似白血病的朗德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观察。剖检可见病鹅极度消瘦,肝、肾、脾、胆囊和卵巢等组织器官呈不同程度肿瘤样病理变化。其中肝病变尤为明显,稍肿胀,表面有颗粒状弥漫性结节,切面有斑驳状异变;肾苍白,质硬,正常结构消失,形成肿瘤结节;胆囊变硬,胆囊壁增厚。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肝细胞大量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脱落,肾间质与肾小球有不同程度的坏死,血管球结构模糊;脾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异嗜性粒细胞增多,有多量肿瘤细胞浸润;胰腺、卵巢、胆囊等则有纤维化、淋巴细胞浸润和凝固性坏死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RT-PCR方法扩增旋毛虫HSP70基因,将其扩增产物克隆到pEASY-Blunt Simple载体中,经限制性酶切后与pET-28a(+)载体连接,进一步转化至感受态细胞Transetta(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旋毛虫HSP70。以纯化的重组HSP70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HSP70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的鉴定和DNA测序均正确;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在70ku处获得一目的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该HSP70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SP70,为深入研究旋毛虫HSP70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三聚氰胺急性中毒对小白鼠内脏器官的损害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将18~22g昆明种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口灌喂蒸馏水和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370、739和1 479mg/kg)。染毒后第36小时处死小白鼠,观察肺等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聚氰胺对肺、肝、脾和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病理学观察显示,三聚氰胺各剂量组小白鼠肺充血,肺泡腔有少量红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1 479、739mg/kg组小白鼠脾、肝轻度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蛋白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各剂量组肾和肺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剂量组肝和脾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证实,三聚氰胺急性中毒会造成小白鼠肾、肺、肝和脾损害并诱导肾和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以免疫琼扩试验对3个省的4个鸡场进行了鸡大肝和大脾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4个鸡场中21,55,60周龄鸡血清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6.0%,27.7%和36.7%;肝脾材料的阳性率分别为17.5%,33.3%,46.7%。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提高乳牛产后期免疫状态的新方法,对试验乳牛分4组(产前第30 d至产前第1 d灌喂组、产前第15 d至产后第15 d灌喂组、产后第1 d至第30 d灌喂组、不灌喂中药对照组)灌喂中药八珍汤,检测产后期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结果发现,产前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升高;产前产后组CD3、CD4和CD8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 d和第15 d升高;产后组CD3细胞数量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升高,CD4细胞数量也在产后第30 d升高。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产前产后组在产后第1~30 d明显提高,产后组在产后第15 d和第30 d明显提高。各组乳牛产后期CD21细胞数量的变化相近。结果表明,从产前第15 d开始到产后第15 d每日喂八珍汤,能明显提高乳牛产后期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增加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功能,而对B细胞数量增加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选择处于热应激条件下的 192只 35周龄新罗曼褐壳蛋鸡 ,随机分为 6组 ,分别饲喂添加 0、10、2 0、30、4 0、5 0mg/kg葡萄糖耐量因子 (GTF)的玉米 豆粕型基础日粮 5 2d ,试验结束时随机抽取试验鸡 36只 (每组 6只 ) ,取甲状腺称重并制作切片 ,观察有机铬对热应激蛋鸡甲状腺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鸡甲状腺重量较对照组略有增加 ,滤泡上皮增高 ,细胞增殖 ,出现皱褶 ,表明补铬使热应激蛋鸡甲状腺组织结构呈功能旺盛状态。提示 :高温下给蛋鸡补铬的同时要适当补碘 ,以防因碘不足而引起甲状腺肿。  相似文献   

18.
将 1日龄三黄鸡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B组 ,每组公母各 2 0只。对照组仅饲喂基础日粮 ;试验A组除供给基础日粮外 ,添加 4 g/kg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试验B组除供给同样的基础日粮外 ,添加 8g/kg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 8g/kg水平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明显促进热应激下肉鸡肝、肾和胃的生长发育 ;添加 4 g/kg水平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热应激下肉鸡组织器官的促生长作用不明显 ;在组织水平上 ,中草药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热应激对肺和肝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