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三峡明珠的湖北省宜昌市, 位于长江三峡两陵峡的出口。随着三峡 工程蓄水通航发电,高峡平湖美景逐步 显现。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和长江三峡 的门户城市,宜昌正在成为新三峡旅游 的中心城市。 宜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世界水电旅 游城市。这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城 市,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和中 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全 市共辖五县三县级市五区,总人口415  相似文献   

2.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西陵峡口的葛洲坝被列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长江三峡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人文景观方面,宜昌有历史悠久、璀璨夺目的巴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所有这些都是宜昌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1994年12月14日,李鹏总理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举世瞩目,三峡旅游热再次升温。可以预见,宜昌旅游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黄金时期。大力发展宜昌旅游业,是宜昌乃至湖北省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湖北省不仅把宜昌列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而且要求把宜昌建成具有三峡特色的第一流的…  相似文献   

3.
位于长江上中游交界的宜昌市,被誉为“三峡明珠”,是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南通湘粤,北达中原,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新中国成立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宜昌人民,不失时机地抢抓 .葛洲坝工程兴建、长江开放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经济社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逐步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以现代工业为主体,以旅游和水电产业为特色的新型城市,正在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转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举世瞩目的一流工程。它的建设不仅能给我国的防洪、发电、航运带来巨大的效益,同时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电工程、人文景现,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动工,坝区旅游业便列入议事日程,宜昌三峡工程实业总公司具体负责坝区旅游的经营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宜昌大三峡国际旅行社,从此三峡坝区旅游业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而逐步走向  相似文献   

5.
宜昌,闪烁着希望之光的一颗璀璨明星。 1992年4月3日,历史再度选择了宜昌。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决议,揭开了兴建长江三峡工作的帷幕。在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的宜昌,在只有400万人口、2.16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继举世瞩目的葛洲坝、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在这里诞生后,三峡特大工程又将从这里崛起,这不能不说是天赐良机。不过,面临这千载难逢的最大历史机遇,清醒的宜昌人民没有空喊震耳欲聋的“机遇口号”,也没有自诩舍我其谁的“机遇霸王”,而是执著参与竞争,极力把“机遇优势”变为“机遇行动”,在全力以赴服务三峡工程中发展自己。虽然,历史仅仅跨过了两年年轮,但是,宜昌却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浪潮,闪耀着发展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晓光 《世纪行》2007,(8):112-112
宜昌古称夷陵,因古文献记载“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随着国家重点能源工程——葛洲坝、长江三峡水电工程的建设,宜昌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中心。近年来围绕把宜昌建设成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宜昌市政协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世纪行》2015,(10)
<正>一沿江布局激活产业重构上世纪70年代,葛洲坝工程兴建,使峡江小城宜昌发展成为中等城市。21年前,三峡工程开工,高峡出平湖,"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成为对宜昌的精彩概括。如今,宜昌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红利和建设三峡城市群的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产业集聚,构建万亿经济走廊,从工程推动型向内生驱动型转变,昔日"三峡咽喉"逐步成为长江上下游经济区互联互通的"节点"。产业集聚:构建万亿经济走廊在对多家磷酸盐生产企业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盛夏,我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葛洲坝。葛洲坝位于长江中游的宜昌市郊。当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之水流经景色壮丽、重岩叠障的三峡出口处,猝然由东往南时,河面由原来的三百米扩展到二千二百米。在这展宽的江心中有两个小岛将长江分成了大江、二江、三江三股河道。中国的水利设计师们就选择这里安排了一个宏伟的水利枢纽工程。它的汇洪闸在今年七月曾顺利通过长江七万  相似文献   

9.
公元1992年4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七届人大正在集会商讨国是,成千上万名代表将对一项争论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工程作出决策。 一个宏亮的声音宣布了一项令世人激动的结果:“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它标志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将长梦成真。 长江是上帝恩赐给中国的一块瑰宝,三峡是长江的杰作。 然而,三峡工程将在葛洲坝以上40公里处筑起一座100多米的高坝,三峡水位将抬高110多米,许多景观象牛肝马肺峡、屈原庙、中堡岛等将远沉江底。 美景即将消逝!即将消逝的美景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者产生了无限的吸引力。一个“告别三峡游”活动蓬勃兴起,一股旅游热流从世界涌向中国,从中国涌向宜昌、涌向三  相似文献   

10.
李军 《长江论坛》2005,(2):28-30
宜昌市是长江中上游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一座特殊城市.三峡工程巨大的品牌效应和推进功能奠定了其在所属区域的中心地位,但三峡资源分属两省的特殊属性和统筹区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建设模式决定了宜昌的城市定位必须跳出行政体制,着眼长江中上游地区,确立"两个副中心,一个区域性中心"的区域经济战略定位.即围绕三峡品牌,树立统筹理念,强化极化效应,努力把宜昌建成湖北省省域副中心、三峡库区经济副中心和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进而形成辐射荆州、荆门、万州、恩施、神农架等周边地区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11.
兴建葛洲坝     
兴建葛洲坝罗鹤文毛泽东对葛洲坝枢纽工程兴建的批示“赞成兴建此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曾多次对长江三峡进行视察并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1970年11月,曾思玉、张体学向毛主席汇报长办在长江进行了水文、地质勘察,整理了许多水文资料,拟定兴建大坝水电站的方...  相似文献   

12.
《重庆行政》2013,(6):I0016-I0021
云阳县位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腹心地带,是一座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美丽城市。  相似文献   

13.
张鑫  向继贵 《时事报告》2012,(11):36-39
宜昌是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巴楚文化源远流长,诗人屈原、美人昭君,千古流芳。宜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宜昌市从1996年提出创建文明城市以来,经过长达15年的接力,去年年底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之一,实现了荆楚大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零”的突破。金秋时节,我们慕名来到这个素有“三峡明珠”美誉的城市,寻访她文明全国的足迹。宜昌市市长、市文明委主任李乐成,和我们分享了15年陈酿一文明宜昌。  相似文献   

14.
把宜昌建设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隆 《政策》2003,(11):44-45
在方圆2.1万平方公里的宜昌境内,集聚着一大批世界瞩目、国内屈指可数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清江隔河岩工程、高坝洲水电工程,宜昌是名符其实的水电之都。把宜昌建设成世界级水电旅游名城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亦是长远发展的必然,同时也具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基础和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6,(2)
正当前,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正如火如荼推进。这既是国家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地方发展新的重大机遇。宜昌是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最佳节点。这里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是长江流域由沿海向中西部梯次推进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西北地区物流陆水转运的中转枢纽,也是世界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所在地。这里区位优势独特,交通网络便捷,产业基础厚实,经济总量已跃居长江沿线同等城市第四位,有条件在国家战略中实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与长江航运罗鹤文长江是我国横穿东西的最长黄金水道,是西南地区物资出海的通道,对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对长江流域和航运十分重视,在兴建葛洲坝时,明调指出:建坝要以航运为主,若要碍航,宁可炸掉。葛洲坝船闸十余年运行经...  相似文献   

17.
开发旅游热线 形成综合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三峡工程议案在全国人大通过后,海内外骤然掀起了三峡旅游热。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大力发展湖北旅游业,并把它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对待,对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都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一、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待开发我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险峻雄奇的长江三峡画廊被列为全国四十佳旅游胜地的首位,也是世界闻名的黄金旅游路线。日本、东南亚稍稍增温的“三国”热,使得“三国”古战场和“三国”遗址也即将成为旅游的热点。此外,我省众多的名胜占迹,独特的自然风光都是吸引游人的好场所:雄伟险峻的道教圣地武当山,披着神秘面纱的神农架,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故里,中国四大古典美人之一昭君香溪,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炎帝的出生地,李时珍的家乡,风景如画的东湖,闻名中外的黄鹤楼,民族英雄岳飞驻鄂及写下名词《满江红》的故地,苏东坡的文赤壁……  相似文献   

18.
点军区位于中国水电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城区长江南岸,是宜昌市5个城区之一。雄伟的葛洲坝、新修的夷陵桥以及宜万(宜昌至万州)铁路长江专用桥使点军与江北城区连为一体。点军历史悠久,早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因三国大将关羽在此点阅兵马而得名。历史上是“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之要塞,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并以此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和优先领域,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长江三峡地区拥有的20多个景区、300多处景点中,有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有世界特大型水电工程葛洲坝电站和世界第一工程三峡水电枢纽。三峡工程建成后,还将出现“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象这样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在世界上亦十分罕见。在  相似文献   

20.
包松娅 《世纪行》2007,(8):114-115
宜昌市,全国水电旅游名城。宜昌要走在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发展前列,全力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过程中,人民政协如何找准位置发挥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宜昌市政协提出了建设“责任政协、效能政协、亲民政协”的工作定位。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近日来到长江水利枢纽城市宜昌时,感受到了当地政协系统一场打造政协工作新定位的“春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