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0年前,一名德国小镇的姑娘,偶遇来自“红色中国”的翩翩青年,目光交接的一刹那,便注定了这一段跨国姻缘的不凡。和她当时想象中身穿蓝色制服、手拿红宝书的中国人不同,这个年轻人帅气、时尚,爱音乐也懂音乐。匪夷所思的是,当年这位年轻人的身份竟然是“叛逃者”。他们之间的交往跨越了怎样的文化障碍?女主人公海佩春的《德国媳妇中国家》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面对金融风暴,你是消极应对,躲进树洞里“过冬”,还是积极应对,“偏向虎山行”。他们,并未受经济危机的大影响,也不甘于将资金捂在银行里“睡大觉”,于是,便择时而动,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3.
绿色走廊     
怎样"春捂"不得病 "春捂"的通俗说法有很多:"春不忙脱衣"、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是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等,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捂"既是顺应阳气发生养生的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方。 "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初春顺应自然规律,适当“春捂”,调整起居饮食并增加户外运动,少去公共场所,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在乌鲁木齐市面一些“迪厅”,每当深更半夜时分,一些吃了“摇头丸”的年轻人,便踏着近乎疯狂的节奏,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摇头,他们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如醉如痴,从而使整个舞厅达到火爆。疯狂、沸腾,这是人们经常看到的情景。  相似文献   

6.
正民谚曰:"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捂秋冻"之道在民间盛传不衰,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与发展,医学家对"春捂"养生有了更科学、更具体的要求。"春捂"依据啥?由于我国盛行季风气候,每当冬春换季之时,由北方西伯利亚袭来的冷空气与从东南方吹来的暖湿空气往复交替,致使气温变化无常,故有"春季的天,孩儿的脸"之说。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易形成"倒春寒"天气。此时若过早地"只顾风度,不管温度",急不可待地换上春装,就很  相似文献   

7.
李文勤 《中国减灾》2012,(3X):60-60
<正>"春捂秋冻"这句谚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冬去春来,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地减衣服。  相似文献   

8.
他喜欢打篮球,她喜欢跳肚皮舞,但“90后”的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一大学生村官。 其实村官并非“官”,是基层的特设岗位,更多地需要年轻人默默地奉献。他们在最富有朝气的岁月年华扎根基层,服务新农村建设,用青春谱写出当代青年的“村官style”。  相似文献   

9.
在网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GG”、“DD”、“JJ”、“MM”、“稀饭”、“拍砖”、“584”、“886”等用语。这就是网上流行的“网络语言”。尽管不少人说看不懂,但经常泡网的年轻人却玩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0.
春春捂有度少酸宜甘动静适宜心态乐观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寓意春天的开始。民间有啃萝卜的“咬春”习俗。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陈涤平教授看来,春季是人体阳气升发的季节,应多吃一些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萝卜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同时萝卜具有消食宽中化积,健脾润肺化痰等功效,对预防春节期间食用油荤过多、运动不足导致的消化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家王蒙曾有篇小说叫《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建国初期组织部门里年轻人的形象。在本期“党刊关注”的采访中,我们也接触到静安区委组织部里的一群年轻人:他们阳光、有活力、朝气莲勃、热情洋溢,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党建工作有思考,有激情。这样的青年队伍在各区县的组织部门中不是唯一,但却是颇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2.
许晓明 《当代广西》2009,(17):56-57
壮族人民以好歌善唱而著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承载了壮旅民歌及其“涛性思维”的壮语却渐为式微,“欢”、“嘹”、“歌圩”等似乎要成为远去的记忆。为传承壮族文化记忆,一些壮族年轻人以网络为平台,悄悄发起了壮语“保卫战”。他们除了在壮族门户刚站“壮族在线”上建立专门的壮语文学习板块外,还通过流行歌曲这种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承母语。这些年轻人先用壮语翻译或改编歌词,  相似文献   

13.
张阔 《人民论坛》2023,(20):86-89
年轻人“上香”现象反映了部分年轻人在面对现代社会不确定性与焦虑压力时,选择某种自我调节方式以寻求心理慰藉与平衡,展现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重新解读与运用。为此,应关注年轻人在心理、社交、文化等方面的多重需求,通过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创造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环境等方式,将思想引领和政策举措有效结合,实现社会赋能与个体成长的协同发展,推动年轻人健康成长,为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4.
就在一批所谓“80后”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时,“90后”一词便已频频跃入人们的视线。“90后”是指一批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或许称他们为孩子更为恰当。“90后”说:上课、写作业、吃饭是人生三大痛苦。快乐,一个简单的字眼,却是许多“90后”孩子最感奢侈的东西。他们的童年没了许多父辈曾拥有的那些“掏鸟窝、穿新衣、吃雪糕”等简单的快乐,而他们的父母又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绞尽脑汁地规划着他们的未来,实施着深信不疑的教育方式,心甘情愿地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有家长也感叹:这代孩子的童年被提前消费了,小小年纪感受到的是成人世界的精神压力,他们的快乐显得是那么沉重。  相似文献   

15.
陈冬梅 《当代广西》2008,(20):63-63
眼下,通过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一批观念新、群众基础好的年轻人特别是一些“能人”当上了“村官”,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所在。为尽快进入角色,他们忙着上培训班,熟悉业务,与班子成员磨合,制定新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春天的江水:春回神州大地,首先来到江南。春天的“信息”很多,江南是水乡,所以与春水有关的信息也多。白居易说:“春来江水绿如蓝”;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看来他们对色彩很敏感,水乡的绿色为他们带来了春的消息。苏东坡又进了一步,他不仅自己感到了春天...  相似文献   

17.
“赴日潮”已经涌动了整整10个年头。当年一批20多岁的年轻人,怀抱着拓荒掏金的愿望,来到东瀛之国。他们不曾赶上“土插队”的滋味;一批3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其中不少人有过“土插队”的经历,又在“洋插队”中重温了昔日的梦境。但不论何种人,不管他们进的是语...  相似文献   

18.
飞特族     
《时事报告》2010,(3):69-69
“爱做就做,爱玩就玩,自由自在,不用老是看老板脸色”。近年来,在北京、广州、南京等地就出现了这样一批边玩边干活的年轻人,他们就是“飞特族”。“飞特族”的英文名字叫Freeter,是一个混合词,来自英语的free(自由)和德语的arbeiter(工人)。  相似文献   

19.
龙钢 《今日上海》2012,(6):42-43
2011年初,虹口区为开创基层居委工作的新局面,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居委会工作,在欧阳街道试点开设了“小巷总理”公务微博。一年多来,街道18个居委会的“小巷总理”们都变身为了一个个不折不扣的“微博控”,“织围脖”如今已成为他们每日必修的“功课”。  相似文献   

20.
正春季的养生保健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春季养生保健要记住六个字——春捂、养胃、护肝。1.春捂:捂好背、腹、脚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增添衣物。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有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