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义务。传统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重视“规范-制度”结构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多方联动的任务,宪法涵盖了权利保护涉及的规范、组织结构和过程,这一领域也由大量软法进行制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组织体系是涉及多重主体、设定了多重责任的系统。不同组织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角色的同一性功能是权益保护的基础性条件。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不同利益代表者接近和施压政府而政府有效平衡、综合的过程。权利保护过程中要重视利益代表参与并发挥作用。不仅重视规范以及少年司法制度建设,也要重视组织的功能以及权利保护的过程,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新军 《南风窗》2011,(18):23-25
农民最主要的财产就是土地。如果农民的土地可以被政府或者其他社会集团随意调整、侵占、剥夺,他的权利就很难实现。最近,《土地管理法》修订引发热议。一个调子是,"重点要保护农民权益"。但在城市化、征地拆迁、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却利益受损的背景下,如何做才算、才能保护农民  相似文献   

3.
张琳 《法制博览》2022,(2):57-59
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一直存在比较明显的争议,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当中并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依据《民法典》中的相关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可以明确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其并不属于公法的权利.自然人个人的信息权益可以涵盖以及保护其所享有的人格利益以及经济利益,对于作...  相似文献   

4.
於兴中 《南风窗》2012,(26):96-97
权利不是由法律创造的,但是权利的实践却是以法律为转移的。权利的最终实现并不在于法律,而在于权利持有者是否有权利意识去行使权利。个人来做主权利的主体是个人,因此权利主体的自主性即指个人的主体性。个人作为权利的承担者,享有对自己权利的决定权。对某种权利的行使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自由决定,不受制于任何其他个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认知态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拒绝阶段、接触感知阶段和认同阶段,这种态度的转变是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结构的变化分不开的.中国的安全利益由重点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保护国家的政治利益转变为强调经济建设和政治安全并重,优先考虑经济建设,再到提出新安全观,强调国内利益与国际利益相结合,构筑和谐世界.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安全重点的转移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中的不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程序日益强调证人应出庭作证的背景下,作为一个特殊的证人群体,儿童在出庭作证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法律从保护儿童权益的角度出发,为避免因出庭作证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与伤害,做了许多保障性的规定,但其立法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分析刑事案件中儿童证人作证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刑事案件儿童证人庭外作证及其制度构建,以期在保障儿童的权益的同时,确保双方当事人司法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离婚纠纷审判实践中,法官首先考虑的是夫妻双方离婚的权利和财产分配问题,未成年子女的保护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离婚纠纷审判中适用的法律规范尚未明确规定“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致使某种程度上,未成年人在监护、抚养费、探视等方面的权益受到漠视和侵犯。因此在相关立法与司法中把儿童的利益宣布为权利,并且从人权的角度加以保护,已成为燃眉之急,同时这也是现代国际国内法律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 文章首先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离婚纠纷审判中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漠视和侵犯,同时对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立法确立的旨在增进儿童保护的两项重要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和“儿童优先保护原则”进行比较,指出我国离婚纠纷审判中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不应仅停留在“儿童优先保护”的层面上,确认和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对我国离婚纠纷审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借鉴其他国家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制度——监护监督人制度和诉讼代表人制度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的监护、抚养、探视等制度提出了具体的修改、补充建议,以期对我国离婚纠纷审判的改革和完善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妇女在政治、文化、经济、家庭、社会等领域享有和男性相同的权利,保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地位,发挥妇女作用,直接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重点阐述了妇女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成效,并且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已经由单纯的国家保护的福利型逐渐转向强调正当程序权利保护的司法型。中国目前也开始关注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国家保护主义的司法实践探索。但是在借鉴各国未成年人司法的经验时,还应重视他们取得的教训。在强调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程序中,首先要确立正当程序权利的保护,尤其是考虑到我国现有的犯罪控制型刑事诉讼制度中缺乏正当程序权利保护规定,仍存在着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极大的可能性,因此中国的未成年人司法既要实现向国家保护主义的福利型的改革,更要首先实现正当程序权利保护的司法型改革。正当程序权利的保护才是对未成年人权利的最大、最坚实地制度性保护,也是其他各种保护性措施和处分得以贯彻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深入发展,我们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根据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案件趋于增多的情况,遵循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中心,积极开展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案件的审判工作。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在保护工作中首先考虑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实质也就在这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有这方面的专门规定。该《公约》第3条规定:“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