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盟的气候变化政策起源于欧洲环境保护运动,其形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欧洲环境运动的发展为欧盟气候变化政策的形成提供了早期基础;围绕着《京都议定书》的谈判和履行议定书中欧盟提出的各项承诺,该政策正式形成。在后京都时代,欧盟又提出了气候变化扩展政策,该政策成为欧盟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主要依据与基础。哥本哈根会议后,欧盟出台了“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政策:行动起来重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政策文件,明确了欧盟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战略。  相似文献   

2.
在欧盟当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欧洲议会于2017年1—3月举行了领导层中期换届选举,其结果展示了欧洲当下的政治生态,并对政党格局产生了影响,也对未来欧盟的政策和立法走向产生了影响。第一,欧洲议会内部党团力量分散化,政党格局碎片化已成为普遍趋势。传统大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的态势逐渐向多个中等规模政党势均力敌的方向发展,主流政党的权威影响受到了更大的挑战,欧洲政党竞争的性质被重塑。第二,欧盟政策和今后走向将受到影响。首先,欧洲议会中的主要党团未来能否维持稳定合作,在议会内部形成"立法多数"将面临困难,未来政策或更保守。其次,欧盟改革将得到深化,未来或推动谈判新的欧盟条约。再次,在英国脱欧谈判中欧洲议会的影响将得到加强,并使谈判的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复杂局势,中国仍可采取措施推进中欧关系继续发展,应重视欧洲议会及其他欧盟机构的作用,加强与欧盟各个层面政党的交往和互动,并与欧盟开展多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3.
张磊 《国际展望》2017,(4):67-86
在欧盟当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欧洲议会于2017年1—3月举行了领导层中期换届选举,其结果展示了欧洲当下的政治生态,并对政党格局产生了影响,也对未来欧盟的政策和立法走向产生了影响。第一,欧洲议会内部党团力量分散化,政党格局碎片化已成为普遍趋势。传统大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的态势逐渐向多个中等规模政党势均力敌的方向发展,主流政党的权威影响受到了更大的挑战,欧洲政党竞争的性质被重塑。第二,欧盟政策和今后走向将受到影响。首先,欧洲议会中的主要党团未来能否维持稳定合作,在议会内部形成"立法多数"将面临困难,未来政策或更保守。其次,欧盟改革将得到深化,未来或推动谈判新的欧盟条约。再次,在英国脱欧谈判中欧洲议会的影响将得到加强,并使谈判的不确定性增加。面对复杂局势,中国仍可采取措施推进中欧关系继续发展,应重视欧洲议会及其他欧盟机构的作用,加强与欧盟各个层面政党的交往和互动,并与欧盟开展多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意大利的政党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今反建制政党和极端政党正在成为政坛"新主流",成为左右该国未来对内对外政策走向的关键力量。反建制政党"五星运动"和极端政党联盟党的强势崛起,既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意大利经济长期低迷、社会不平等持续加剧直接相关,也再次暴露了欧盟内部存在的日益尖锐的深层次矛盾。鉴于持疑欧、反欧立场的反建制政党和极端政党已渐成政坛主流力量,未来无论哪个政党主政,意大利与欧盟的关系都难免会更趋紧张。考虑到其经济与政治分量,意大利与欧盟层面龃龉不断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大"困扰"。  相似文献   

5.
尹子轩 《南风窗》2014,(22):66-67
<正>随着欧盟史上第一个属于"欧洲"而非单独属于德、法、英等大国的欧盟新领导班子的诞生,欧洲整合又悄悄向前走了一大步。自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取代2005年被荷、法全民公决拒绝的《欧盟宪法条约》以来,外界有关欧盟的认知总是离不开疲乏的经济和对外事务,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欧洲整合又悄悄向前走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蔓延后,欧盟主要从三大领域采取应对措施:一是采取多层面措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止疫情在欧洲持续蔓延;二是利用多种信息传播手段,防范"信息疫情",抵制虚假信息;三是加强恢复经济的政策力度,稳定就业,降低疫情给欧洲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暴露了欧盟内部长期存在的实际运行缺陷和团结合作不足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盟内部认同感受到挑战,经济下滑压力增大,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有可能进一步受损。疫情趋缓后,欧盟能否有效弥合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不仅关乎欧洲经济的整体复苏,很大程度上也将影响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英国"脱欧"给欧盟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后脱欧时代"的欧盟将不可避免发生重要变化,具体表现为保护主义加剧、内倾性上升、自信心下降。在"脱欧"背景下,欧盟不断调整内外政策,着力提升欧盟经济竞争力;建设所谓"保护的欧洲",以使欧盟免受所谓非市场经济行为的"不公平竞争";提升战略自主能力,打造"主权的欧洲";更多聚焦周边地区的稳定与和平。欧盟政策调整可能导致中欧经济上的纷扰增多,但同时也会为双方深化经贸、国际事务等领域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中欧加强合作仍将是主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欧盟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日益强调国际竞争,并主动对其竞争政策进行了系统性调整。从监管重心、立法内容和适用范围三个维度来看,欧盟竞争政策都不再聚焦于统一大市场内成员国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不遗余力地将其理念和工具延伸到国际经济交往的国家间竞争当中,在反垄断、合并控制和国家援助控制三个主要领域呈现出明显的“外溢化”趋势。竞争政策“外溢化”在欧盟内部具有拓展规则制定经验以应对边境后措施、重塑产业竞争力优势以应对全球竞争、增加成员国权力让渡以促进一体化等深层动因,是其今后较长时期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同美国在竞争政策“外溢化”上存在区别,因此我国在同欧盟的经济交往中面临挑战但也存在合作空间,需要积极妥善地同欧盟保持沟通协调,同时继续推动国内经济改革,以逐步消化未来国际竞争规则调整可能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16日,欧盟27国首脑会议批准了《欧洲移民与难民庇护公约》,这标志着欧盟在统一的移民政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欧盟大规模东扩后,从经济欠发达的新成员国和周边亚非地区大批劳动力涌入欧盟老成员国,非法移民大量涌现,移民犯罪日益猖獗,由此所造成的“移民失控”局面使各成员国无力招架,  相似文献   

10.
欧盟东扩和中东欧国家入盟,无疑是双赢的大事.但欧盟推行的是"争取加限制"的政策,侧重于使中东欧国家成为其产品倾销地,而不是使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其竞争对手.欧盟在"欢迎"的同时,提出了苛刻的入盟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健 《当代世界》2019,(6):31-37
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对"美国优先"政策的推进,美国成为欧洲利益最大的践踏者和破坏者。与此同时,欧盟自身也面临严重困难。英国"脱欧"久拖不决,内部分歧增大,民粹主义兴风作浪,欧洲一体化寸步难行,致使欧盟无法达成共识,共同应对美国挑战。因此,欧盟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困难的选择,是继续拥抱美国,忍受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还是争取独立自主?目前,欧盟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其对美政策已经在进行调整,尽管调整的方向还并不清晰。由于欧盟的特殊性,这种调整肯定是渐进的、缓慢的。从长远来看,欧盟的渐进式调整,特别是"战略自主"建设,逐渐会引发欧美关系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西巴尔干国家的转型或国家构建呈现出万花筒式的发展态势。其中,功能性国家建设、条件限制政策、欧盟扩大政策、第三方参与政策是理解西巴尔干国家构建的几个重要维度。欧盟对西巴尔干国家构建的原有方式仍在延续,不过已出现明显的转型。尽管目前对欧盟国家构建有很多批评,但其影响力仍居主导地位,欧盟的国家构建模式会继续下去并且仍将是西巴尔干地区未来主要发展选项。  相似文献   

13.
张健 《当代世界》2021,(4):18-23
新冠肺炎疫情给欧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后疫情时代欧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内外环境,其经济和社会问题将更加严重,并可能引发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欧盟周边问题凸显,并将不可避免地向其内部传导;欧盟的全球地位或将进一步下滑.在此背景下,欧洲推进战略自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前所未有.结合疫情期间欧盟所受冲击及其政策取向来看,后疫情时代欧盟将进一步加大能力建设,即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主行动能力,努力弥合内部分歧,推进一体化建设以及在外交政策上推行"第三条道路".未来中欧关系中合作仍将是主流,但其不确定性也在上升.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所经历的多重危机既对欧盟的合法性基础及一体化机制产生了显著挑战,同时也触动甚至破坏了欧盟的对外关系格局。危机影响之下的欧盟,在对内治理和对外关系两个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调整。其中,自英国退欧危机发生以来,欧盟机构及主要成员国通过多元化的沟通与决策机制,推出了系列战略文件与政治报告,肯定欧洲一体化的成就、设定未来欧盟的发展路径;通过签订系列自由贸易协定,强化欧盟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通过选择性修复伙伴关系,在对美、对华政策上做重点部署。危机之下的欧盟将会在全球、区域和国别三个层次开展对华政策的全面调整。欧盟在同美国关系面临分歧增多、对立增强的同时,对华的政策合作意愿也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对中国的"16+1"等中欧合作政策持犹豫怀疑态度。在中国坚持对欧积极合作的前提下,欧盟对华政策是决定未来中欧关系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2018年,欧盟对内完成了2030年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法律化、搭建能源联盟治理规范体系、限制汽车尾气二氧化碳排放等一系列重要立法工作;对外以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为重点,重视多边舞台并加强与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的沟通与协调。上述行动是欧盟建设能源联盟、向低碳经济转型之路上的关键步骤,对落实《巴黎协定》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欧洲能源转型受到新旧能源利益冲突的阻碍,欧盟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领导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低碳转型引发对公平的担忧成为欧盟亟需解决的新矛盾之一,气候能源政策在社会维度的影响力需要加倍重视。  相似文献   

16.
欧洲左翼党在欧洲议会中的力量逐步壮大,其议会党团欧洲联合左翼联盟/北欧绿色左翼提出"另一个欧洲是可能的"政治主张,即彻底改革当前欧盟的体制,使欧洲实现真正的完全民主;中止新自由主义货币政策;发展共同发展与公平公正的合作政策。党团内的凝聚力和在《欧盟宪法》草案上的立场充分体现了欧洲联合左翼联盟/北欧绿色左翼是代表激进左翼政党质疑或反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新自由主义议程、力图改革和塑造欧盟一体化进程和发展方向的一种左翼政治。  相似文献   

17.
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是欧盟作为一个区域性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人员和技术等方面援助的总称。它是欧盟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一部分,也是其对外关系,尤其是南北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既是一种经济政策和行为,同时又是一种外交政策和行为。《马约》把发展援助政策划归在“第一支柱”框架之内,而把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作为“第二支柱”。“第一支柱”具有很强的超国家性,而“第二支柱”属政府间合作范畴,不受共同体机制的管辖。表面上看,它们之间是割裂开来的,而在实际运作中,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18.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欧盟带来前所未有的内外压力与挑战,使其重塑自身定位。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明确提出将追求"地缘政治影响力"。其对非洲新战略将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双边合作的关键,展现出欧盟内外政策一致性增强、对非政策趋向务实以及非洲在欧盟对外关系中的战略地位有所提升等特征。欧盟对非新战略看似雄心勃勃,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局限。具体合作与行动缺乏资金支持、欧盟对非洲的认知存在偏差以及政策目标仍坚持欧洲中心主义等问题,将折损非洲新战略的实际收效。在非洲新战略框架下,欧盟与非洲将在贸易与投资、和平与安全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推进实质合作,移民难民问题仍将是重要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盟对非洲新战略遭遇重大冲击,欧非双边关系不确定性陡增。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以来,几内亚湾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欧盟出于历史与现实的多重考量,于2014年发布《欧盟几内亚湾战略》,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在五年多的实践中,欧盟参与几内亚湾安全合作呈现表态明确、在已有框架下自主性不断增强、安全政策具有发展援助特色等特征。同时,欧盟参与地区安全合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理念与实践脱节,"以发展促和平"政策效果不佳且缺乏军事力量支持,推动国际安全合作成效不显,当前国际合作存在固有局限等。几内亚湾地区安全治理亟需国际通力合作,欧盟则需克服自身问题,提升安全治理合作成效。  相似文献   

20.
拜登执政后对美国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其经济政策以民族主义为底色、扩张性政策为特色,虽然具体政策和措施与前任有所不同,但“美国优先”的本质并未改变。《通胀削减法案》是拜登政府迄今推出的一项力度最大、国际争议也最大的经济政策,因其具有歧视性和保护主义而受到欧盟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导致美欧产生严重贸易分歧。虽然双方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无论双方互动的最终结果如何,《通胀削减法案》事实上已使得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美欧伙伴关系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