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无静木,川无停流,又到一年毕业季。从实习开始,校园就成了马其诺防线,依然存在,却失去意义,做学生的快乐就此结束。诚然,这是一段人生旅程的结束,更是全新生命体验的开启。如今,两个月过去了,经历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淬炼,你现在身在何方?谁是你就业路上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2.
韩磊 《奋斗》2002,(5):55-56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是啊,这话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要不俗语怎么说“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呢。但我也发现在人生的道路上关键是遇上一个或几个好人,这好人可能改变你的命运.改变你的一生。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都有,特别是有些名人,在名满天下时又发现抬举凡人成为名人,他们的事迹特令人感佩赞美。  相似文献   

3.
2001年8月23日,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在革命圣地延安引起不小的震动:省纪委立案调查副市长张解放。一时间传言四起,善良的人们似乎难以置信,上任只有两年半的张解放,怎能这么快就犯了错误?他到底怎么了?经过省纪委调查组两个多月的缜密调查,张解放违反组织人事、财经纪律,收受他人礼金等问题一一浮出水面。企业内退职工调入法院组织纪律抛脑后追溯张解放的违纪问题,首先要20DANGFENGYULIANZHENG提到一个叫姚丹的女人。张解放和姚丹是早年在咸阳机器制造学校上学时的同学。1998年的一天,20多年未曾见面的张解…  相似文献   

4.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带着妻子外出考察。他们在漫漫荒漠上旅行,每到一个地方,哲学家忙着作调查、记笔记和整理材料,而他妻子却总是忙着把帐篷布置得漂漂亮亮的,每天如此。于是,有一天哲学家忍不住问:“反正我们明天就走了,你何必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去布置呢”?妻子却出乎意外地反问道:“反正人迟早都要死的,你又何必花这么多的时间搞考察呢”?哲学家很惊讶地发现:他的妻子说出了一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道理。几十年人生与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宇宙相比,那是多么的短暂啊!但难道我们能因人生之短暂就可马马糊糊…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张极普通的黑白照,照片上四个姑娘的背景是荒凉的深圳罗湖桥头,时间是1961年元月。1990年8月.偶然翻出这张照片,使我怦然心动,使我百感交集。她们是谁?她们的过去是怎样的?如今她们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6.
“试用领导”张心阳调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很多人都会经历一个试用期。比如我,正式调到现在这个似机关又似实体的新闻单位之前,就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试用期。不过这试用期只是普通干部才有,领导干部似乎不存在这个问题,一纸令下,走马上任,群众接受不接受,都一锤定音...  相似文献   

7.
孩子上高中后.因为学习负担很重.我便放松了对他课余上网时间的管理。平时上网.我都让他在我办公室的电脑上查资料。直到某天周末孩子带着一身烟味回家.我就知道他肯定是进网吧了。责问中,我的推测得到了证实。我说:“网吧不是实行实名制上网吗?没有身份证,你如何能上网呢?”孩子说:“老妈.你真是个老土。如今的网吧老板准备了很多身份证.学生进网吧.可以用网吧老板准备的身份证代替。”听了孩子的话.我利用双休日半信半疑地走访调查了武汉近30家网吧.发现30个网吧中有26个存在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仅姚家岭的一家网吧就有15个未成年人上网。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1,(19):110-112
1.写出你的人生理想,把单子放在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要目标远大又要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始终不渝朝自己的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9.
慧语     
“中国现在特别讲特权。比如两个人吵架。一个就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看,不是讲什么道理,而是比谁了不起,不是你压倒我,就是我压倒你。不讲尊重、平等。”——经济学家茅于轼  相似文献   

10.
拿起和放下     
喝茶只有两个动作——拿起和放下。我心里一震.忽然感悟了些东西.喝茶就是这么简单,拿起,然后放下。而人生.看起来繁杂的一切,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么简单?有些事何必纠结于心?有些人何必纠缠不清?很多时候,看淡一些。看轻一些.世事原本可以像喝茶一样。不过拿起和放下罢了。  相似文献   

11.
赵占豪 《学习导报》2013,(14):39-40
1958年,毛泽东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我看所有的‘长’——军长、师长等,都至少当一个月的兵,头一年最好搞两个月,要服从班长、排长指挥。一年你管人家十一个月.人家管你一个月还不行吗?有些过去当过兵的现在多年不当兵了,再去当一下:”总政治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作出了《关于军队各级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党建》1994,(1)
“殉道者”的启示蒲依这些年,“人生观”这个词已经难得听人提及了。但这个词其实是无法回避的,人生何为?你活着就设法绕过这个问题。最近,有首歌曲宣称:“不白活一回,活它个拼命三郎才有滋味。”不错,确实不该白活一回,人生一世,只有拼命干一场才有滋有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流沙 《求贤》2006,(11):27-27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如果你的心态始终是积极向上的,生命的阳光必会将你的前程照亮;但是.如果你总是消极地对待生活和人生,你所有的希望就会渐次破灭。它就像一剂毒药,使你的意志逐渐消沉,精神慢慢泯灭,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保育钧 《求贤》2011,(6):17-17
有同志问,为什么在中国和社会主义中间非得加特色两个字?就叫中国社会主义不就得了吗?加“特色”两字源于我们近30年的表述。特色不同于特点,也不同于国情。因为特点也好,国情也罢.在价值判断上,都是中性概念,好的坏的全在里面。比如中国的特点有资源很丰富但人均资源很少:国土面积大但有效使用的国土面积不足。然而.特色是对特点和国情的超越。在价值判断上.特色代表的是事物的特长和优势。用哲学的语言说.特色代表的是事物的最优存在方式和最优演化方向。所以.我们简单称之为特色。  相似文献   

15.
风青杨 《党课》2012,(8):69-71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是真正有思想的人。因为内心强大,才表明他对这个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已经有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看法。当一个人内心里真正稳固的东西多了,他就强大了。相反,如果一个人信念中内核的东西经常被改变,那么,他对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就会毫无主见。信念内核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你怎样认识人生?  相似文献   

16.
赵亚兴 《奋斗》2008,(7):58-58
小时候.常去农村的姑姑家.有时一住就是一二个月。农村的事,自信还是十分熟悉的。特别是耕牛,还有那么一点亲切感。和表哥放牛,那头黑牛亡子,我扳着它的角,骑到它身上,一点脾气都没有。可是,一次,在机关里闲聊,有人说:“你说你熟悉农村.我问你个问题.能答上吗?”他问的问题是:“是牛耳在前?还是牛角在前?”明摆着的事,时常见到的事,可竟难住了我,真还说不出牛耳、牛角.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相似文献   

17.
速度     
每当我从全自动电脑洗衣机中取出甩干的衣服时,常使我想及人生。干衣简只有在高速旋转时,才会把水分甩得干干净净。人生也是如此。当你把整个身心扑在事业上,你就高速旋转起来,把各种杂念全都甩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18.
经理的锦囊     
即将离任的经理对新任经理说:我在抽屉里放了3个编了号的信封,如果你在工作中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依次打开看。3个月后,经理碰到一个大麻烦,于是打开第一个信封,里面有一张纸  相似文献   

19.
何安邦 《求贤》2006,(3):42-42
在人才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经常变换工作单位已成为当前社会各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到一家新单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通常需要三个月,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三个月。你要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就必须把握住这三个月.给上司和同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20.
笑笑     
《党建文汇》2014,(4):62-62
在家吗 刚接一电话,那人张嘴就问:“哎,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不知道是谁还怕尴尬。于是我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