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见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啊。”此官无言可答。  相似文献   

2.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啊。”此官无言可答。  相似文献   

3.
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官员死后见到阎王,自称生前是一个好官,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没有任何贪腐和过失。而当阎王问他有什么作为时,他却无言以对。于是,阎王怒斥:"你身为官员却求全自保,该办的事情不办,该断的案子不断,该上报的问题不报,岂不是负国负民?要是这样,我们还不如在公堂上立一个木偶,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要知道,无功就是过,不干更是过。"  相似文献   

4.
要树立正确的“官念”李为民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讲过这样一个笑话故事:阴府一官员在阎王跟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听了,不但没有夸奖,却教训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若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  相似文献   

5.
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官员死后在阎王跟前自称生时为官不贪,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听了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若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这个笑话虽然过于刻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廉洁是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品质,是衡量干部好坏的一个方面,但还应以此为起点,励精图治,公正用权,做更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像上面所说这位官员大可列入“庸官”之列。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特别是管理者当中,有为数不少这样的为官者。有的不认真学习新…  相似文献   

6.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7.
有一则寓言,说的是一个官吏在阎王爷面前表白自己,说自己怎样当官不贪污,不要老百姓的钱财。阎王说:“不贪不沾、不吃喝百姓的就是好官,那好,我在公堂上设一木偶,岂不是什么都不要,比你更好吗?”这个官吏又说:“就算我没有功,但也没有过呀!”阎王说:“你只顾保全你自己,为避免嫌疑,怕把自己牵扯进去,对一些谋杀案件竟默不作声。该做的事,怕麻烦,就不去做,这岂不是负国负民吗?当官的没有功就是过。”这个官吏哑口无言,挨了五十大板。  相似文献   

8.
清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一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表白自己清廉,没有贪掠行为。对他的诉说,阎王笑问:“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上树一木偶,  相似文献   

9.
李炜 《前线》2010,(1):57-57
<正>清人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官员死后到阎王处报到,自称任职期间不贪钱财,所到之处,"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阎王讥笑说:"设官为的是做事,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井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相似文献   

10.
正"为官避事平生耻,从政必须有作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核心要放在推进事业发展上,把人生追求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连在一起,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中。《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官死后见到阎王,自称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水,不收一分钱,自认无愧。不料阎王训斥道:"如果说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官员辩解:"我虽没  相似文献   

11.
完颜 《学习导报》2014,(2):58-59
官邸制,简单说来,就是国家向官员提供公房的制度,俗称“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我国古代实际上也实行过“官邸制”。古代的官邸什么样?什么级别的官才有资格入住呢?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1997,(1)
林则徐巧治吃喝官清代名臣林则徐任职湖北时,最为痛恨的就是官场腐败行为。一年,当地遇大旱,米价昂贵,民不聊生,林则徐建议属官平价售米,可一些官员不仅顶着不办,而且仍旧花天酒地,挥霍无度,顿顿酒厚肉肥,大吃大喝。这天,林则徐以祈雨为名,亲自带领众官列坐于...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02,(5)
在新城子区,我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如何对待这个“官”字,我觉得“官”不是荣耀,不是享受,更不是权势,而首先是一份责任,是多担责任,多干工作,多做奉献。除此之外,我们当官还有什么意义呢?去沈阳参观廉政展。我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党员干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带头勤政廉政,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不变质,不变色。(这样,)党旗才能永远飘扬,高高飘扬。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心情无比激动,又无比惭愧。你为党做了多少工作?你为人民办了多少好事?你为政府排了多少忧?你为人民解了多少难?没有党,没有人民,没有同志…  相似文献   

14.
看到一篇小文,记叙197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的德兰修女的一件事。她倡议建立临终关怀医院,让死者都能死得有尊严。有位官员嘲讽地问她:“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贫病伤残的人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这位官员,反而惊奇地问他:“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一百万的?”官员说:“我的意思是,穷人太多了,你是数不完的,明白吗?”  相似文献   

15.
陆旨 《正气》1998,(11)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冗官最多的朝代。国土不如唐朝广,官员数却是唐朝的5倍。冗官往往比正官多出一倍以上。冗官就是不作事的多余的官。官怎么会变成多余的呢?原因很简单:若一人作了官,其子孙乃至亲戚族属,以及家里的佣人,都可以补官、晋官,这叫做荫封。皇亲国戚、达...  相似文献   

16.
倪洋军 《党课》2012,(16):72-73
“官”该如何当?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老掉牙的问题,还有必要拿出来嚼舌头吗?面对屡屡出现的一些狂妄、发飙、贪婪的官员,面对人们对好官、清官、亲民官的热捧,笔者认为,不但有必要说,而且官员也应该经常反省自己。  相似文献   

17.
周末约几家房地产企业交流市场形势,他们共同的态度是相对谨慎和相对悲观。笔者问,对于新一届政府在简政放权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你们是否感到软环境有了很大改变?听到了这样的回答:一个是,感觉不明显;一个是,官员吃拿卡要确实少了,但不办事的多了,过去"公关公关"就能办成的事,现在就是拖。官员没了好处,也没了动力。对于有些官员,多少年来,早已养成了一种惯性思维与行为:没有好处,能办的事也难办,甚至不办;  相似文献   

18.
按常理把“官肥民瘦”还是“民肥官瘦”当做衡量官员廉洁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当然,此处的肥瘦,不单单指形体的肥瘦,更指的是财产的多寡。当然,官“瘦”的地方,未必就一定会“民肥”,因为廉政以外还有一个勤政的问题。但官“肥”的地方,必定会“民瘦”。想想看,如果官员们整日沉溺于酒绿灯红,绞尽脑汁往自己腰包里捞钱,哪还有心思去“造福一方”?况且,不仅“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就是天天吃喝的也都是民众血汗,官先“肥”,百姓岂能不“瘦”?唐玄宗是懂这个道理的,史载他与其侍臣有这样一段对话:侍臣问…  相似文献   

19.
政风与民风     
《宋稗类钞》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范廷贵的官员提兵过金陵时,驻守金陵的张忠定问道:“你一路上经过许多地方,可曾看到好的官员?”范廷贵答道:“昨过袁州萍乡县,该县县令张希颜我虽不认识,但我琢磨这个人是个好官员。”张忠定说:“何以见得?”范廷贵答:“自入萍乡县境,驿传桥道都很完备,设备很新。田亩已开垦,野无惰农。  相似文献   

20.
政声人去后     
换届选举,人事更替,迎新送老的掌声,让人想起政声。 政声,就是人们对官员为政的评价。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任何从政者,无论官职高低,是正职还是副职,都有政声,无非是政声有好有差。不管你想不想,愿不愿,政声都会像命运一样罩在你的头上,也落在你为过官的地方。政声是官员的足迹,凡涉足之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